精神病院见习报告(3)

传统与科学的较量

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也是极其复杂的学科,有很多权威,但权威之间也存在争论,但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行为,并且为人类的福祉服务。但是心理学虽然在不断地科学,严谨,但是以人作为研究对象,就注定有很多不可控变量和难以探明的因素。

我们看到的来就医的患者,只是社会中全部患者的一部分,还有一些人不能得到治疗,通过和医生的交流,我们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人们没有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更多的关注物质的满足,忽略了心理的健康,并且社会功能受损主要体现在睡眠和精神状态上,多采用安眠药物等,本质上的精神疾病容易被延误。二是心理服务的物质保障薄弱,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在给人们带来更多压力的同时,并没有提供与之相应的心理服务支持,很多人缺乏经济条件的保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帮助。三是人们对精神疾病及其治疗具有本能得拒绝。人具有社会性,和其他人不一样往往会让人有脱离社会的感受,而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是评判的重要标准,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以及治疗后再次融入社会的时候,患者往往会面临一定的精神压力,所以人们很难正确面对和处理精神方面的问题和疾病。

另外,在见习期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跳大神”的事情,传统的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给人们的影响也深远持久,科学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取缔这一陋习,但是在心理方面,我们目前却不能完全否定其存在的意义。科学的治疗是必要的,但是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的不在于将人改造得科学、现代,而是恢复其社会功能,让其生活得更幸福。无论是治疗还是咨询,关系是最重要的,而关系建立的基础就是信任。“神灵”的存在,是人们对自己能力有限的心理慰藉,如果一个人从内心相信“神”,那么仅凭科学不一定能让她恢复。

当然,这并不代表人们只需要传统文化就够了,无论传统的力量有多大,心理事业的发展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是时代发展所驱,作为新一代的心理卫生事业的接班人,我深感自己任重而道远。



近年来,心理学越来越愿意挖掘深厚的中华文化的价值,国内的心理学家也一致在为本土化心理学坚持探索,希望现代心理学能有越来越多的成果可以服务于我们国人的实际生活。

最近从各种微信群看到的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学习心理学,这是好的现象,了解一些心理学知识的确能帮助我们生活中更加快乐,能帮我们解决很多情感、情绪问题,甚至包括工作压力等。

但是个人是真的希望大家能了解一些正经渠道的心理学知识,因为社会上一直流传着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心理学大师”,常常打着亲子教育等热门渠道去推销正经的“伪科学”,国家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就是希望能引导这个行业更倾向于学历官方认可,以减少这种低门槛的滥用现象,但是 毕竟最复杂的是人心,有些现象总是难以避免的,所以希望大家能多方面了解信息,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被迷惑!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神病院见习报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