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历程

四月初时班群里转了一篇推送,是关于青岛国际马拉松比赛招募志愿者的。看了看招募要求:有过志愿者服务的相关经历,具备较高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虽然对于口语交流还不是很有自信,但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也就填了两份内容不一的报名表提交了上去。

没想到在四月中旬,一个周六的早上,我抱着手机在啃《我有一座冒险屋》的时候,QQ的预报名群里弹出了入选志愿者名单的信息,打开文档一排排划动看下去,心紧张着高悬着,忽然一个被我一笔一划写了十多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跳入眼帘时,心还是抑制不住的激动了好久,觅到喜欢的食物的小刺猬可真是欢乐呀。

四月三十日下完课冒着啪嗒啪嗒掉落的小雨去大学生活动中心领了物资——志愿者衣服、帽子、工作证、防伪标识、还有当天的早餐午餐:矿泉水、面包、香肠、香蕉和牛奶。

五月三日下午窗外大风呼呼的刮着,正在苦战英语长篇精读文章时收到了消息,通知志愿者得五月四日凌晨三点五十集合。于是跟组长问好了准确的等待地点(主要是我还没认全学校各个方向的门),看好车次,前一天晚上便早早定好了闹钟,九点钟便洗漱休息。


凌晨两点四十,我的闹钟准时在黑暗中响起。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两点的过程中半梦半醒着,脑子里总是盘旋着不眠不休的海鸥般的琐事,所以赖了九分钟的床,两点四十九掀开蚊帐,把手机息屏时间调长让其躺卧在床头照亮一方黑暗,然后悄声在黑暗中穿衣,摸索洗漱用品,再到公共洗漱间(北方都是公用洗漱间和卫浴)洗漱。

洗漱间里明亮的灯光好像烧着了凌晨的黑暗。往窗外望去,几盏橘黄的路灯静默着,远处凌晨的天色似不浓不淡的水墨画,加上小雨淅沥的清凉和风的清冷,这整一块小世界显得如此的安静和寂寥。

转动水龙头,哗哗的流水流过指尖,已是五月的温度,已不觉流水寒凉。一捧水浇上整张脸时,混沌的意识瞬间逃走无疑。水从脸颊滑落,一抬头便看到了镜子中身着的那件橙色的志愿者服,瞬间责任和任务感就涌上来了。

凌晨三点半踏着湿漉漉的地面,躲着积水,踩着夜色的安静,志愿者一个接一个地从各个寝室走在林荫道下,走向大门。

接送的车辆早已在指定位置等待,人群鱼贯而入时瞬间将空间填满。车内的光亮映衬着众人兴奋与困倦,在长长的路程中慢慢悠悠的行驶,摇摇晃晃着众人半醒的梦。

从学校到第一海水浴场大概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四点零五分左右发车,畅通无阻的行驶在尚未苏醒的城市中。又是那么长的公交车,车底挨着地面也近,夜还是那么空远,车窗外的一切都那么肃穆,笼于一片片黑暗中,总让人觉得有些恍惚。

中间在马拉松五公里处补给站停了一次车,下去第一批志愿者。五点钟左右我们到达目的地:十二点五千米处补给站。

北方的昼早已开始慢慢变长,五点多钟时天已经蒙蒙亮,也要迷糊着醒来。

车后门缓缓打开,脚刚要踏出车外,组长突然说,可以先在车上吃个早餐。但面包还没吃上两口便又喊着下车了,真是朝令不到夕就改。

下了车才看到原来对面便是海,雨雾迷蒙的海,灰蒙蒙的一层覆在身上,海浪一浪一浪的涌上海滩,即使目之所及尚有缺憾,但耳之浪涛就足以抵达内心,掀起波澜与人的浪漫与远方,还有当下。

志愿工作正式开始了。

补给物资和场地必备品早已经堆放在划分好范围的补给站中间,搭好了的三个大长方雨篷下面是小山般的一箱箱矿泉水和一箱箱香蕉、纸杯,累起的方桌、支架,一个个大白色泡沫箱……

场地的布置,间隔三十米就得摆两张桌拼成一个小补给点,黑色的支架和浅棕色的方桌相搭配是第一个任务点。

任务一下达后,不远处的公交站台的休息椅上,一瞬间就堆满了志愿者们装着没吃完的早餐的包。男同志们都摆好架势,扛起、拿起、举起支架和方桌,分别往不同的点分散开去,摆正补给桌。

一箱箱累起的矿泉水似筑起的高墙,以高中几何长方体的姿态摆在女同志面前。没有什么可矫情的,分配好工作后,几名同学抓起开箱器就一箱箱划开中间的透明胶布,余下的便一瓶一瓶的拿起矿泉水开始拧开再盖上,以方便接下来的倒水工作。真的就是生拧,一瓶接一瓶,像是要溺于一瓶瓶矿泉水中一般。瓶盖一圈一圈的细细纹路将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摩擦得泛着生红,一片皮肤红肿肿的辣热,拧到最后中指第二个指节处的皮肤直接起了一个水泡,还好下个任务又来了。

各个点都需要矿泉水和香蕉,于是男同志一抱便一个大步搬走一箱,女同志的步伐自是小心谨慎的,但却也不输数量和气势。往来穿梭,一箱接一箱的游走于各个补给桌。看着来回抱着一箱箱矿泉水和抬着一箱箱香蕉的同学,突然就想到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里跟随太守络绎不绝的游人,“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那我们就是前者呼:小心,可以吗?后者应:没问题,加油,你也小心些;抱着捧着抬着一箱箱矿泉水和香蕉,往来而不绝者,志愿者忙也。

我和另一个志愿者分配到的任务点是分发海绵。

一块块海绵齐齐整整地码成长方体装在透明塑料袋里,切割地整齐划一。

我们将其从袋里拿出放入白色的水盒箱中,自然是得浸泡上水,所以不顾红肿的手又得一瓶瓶拧开矿泉水,将水灌入,将每一块海绵浸透。再搬上加硬了的锡纸盘,再将其搬上桌子,一块块按间隔摆好,方便运动员拿取。泡到最后竟然觉得之前绵软的海绵都变得无比涩硬。不断泡上水的整双手都已麻木,只是凭着大脑的支配在继续操作着。

最让人难受的是,期间因为间距的原因还搬移了两次桌子的位置,虽然移的距离不算太远,但是桌子上摆放的物品和两个女生的气力实在还是让人觉得为难,但也只好硬着头皮上场。

天公作美,一定要给我们的服务经历添彩,在准备工作四分之三时一场不大不小的雨直直落下,身后的那片海更加汹涌澎湃着一浪一浪打过来,在沙滩上又瘫软下去。

踏着脚下的雨水,顶着在海风中被摧残的雨衣,来回奔忙于各个物资之间,终于在开跑前一个小时将所有工作准备完毕。

今年青岛的国际马拉松比赛共有四万多人报名,最终两万多人参加。

因为是在12.5km处的补给站,起初等待着人跑来时,还觉期待兴奋,和另一个同学四目相对时都眉目传着喜悦;接着隐约听到加油声、呐喊声和齐声踏在地面上的声音时,就开始紧张了,毕竟那么大的场面。

随着负责人对讲机里传来的一声:“已跑到10公里处”,我们就更加严阵以待了。不久,一辆打头车驶过,随后是三辆警用摩托车,再之后是镶着一张大屏幕显示比赛用时的记时车……一辆辆车驶过,雨也渐渐停了下来,脱下雨衣不一会儿,远远眺望去,终于迎来了第一批跑在最前面的参赛者。

身着颜色不一、款式不一运动服的一个个运动员或匀速或加着速向我们的补给站跑来,心激动不已上下蹦跳着,站在第三个补给点的桌后,手里不敢攥紧海绵只好小心地拿着,急切地想要补上被拿走的空缺。他们跑着,冲着,经过我们时,只看准想要的物品伸手便一掠而过,像鹈鹕觅鱼时那么快速、果断、准确。随着一个个参赛者将海绵拿走,我才知道原来海绵除了擦汗的,还有那么多用处。有的对准脑门一挤,水便浇头而下,有的是将其放在后脑勺直接往后背挤,有的则是就直接将水挤在手上,让水从指缝流出,更有甚者直接拿取好几个用来擦拭大腿、后背、胳膊(这当然是后来的参赛者)。

但有时还因为被速度带着,手还没有握好海绵便跑走了,海绵也就落地了,还顺带掠倒了一两排立着的海绵,我们只得手忙脚乱的将其立起补上,并且还要注意顾忌到后来的运动员,是否在我们伸手补给时影响到他们拿取物资,完全是慌忙而有序的进行着。

可第一批的跑者总是求稳求快的,最先冲在前面的几匹马是顾不上扬起的飞尘和一些次要的东西的。所以他们只带着呼呼而来的风声、喘气声、一步步落地划出美丽的弧线的落地声,很快就从我们面前跑走了。我们的海绵还尚未被拿取走许多,也尚且还有空档可以加油助威,但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两万多的参赛者呀,第一批的人是算得上少之又少了,只是一个小面积的正方形呀。随后不断拥挤而来的才是我们志愿者的正活。

送走一批后,不久便迎来万马齐奔,宽阔的大马路上都塞满了人,还在不停的往前跑动着带来又一批满满当当的一马路人。这时的海绵可才算真正的供应上了。人群不断伸手拿取,我们躬着身子不断填补,桌子上的少了,锡纸盘里少了,最后连水盒箱里的海绵也被我们捞走殆尽,只好一个人跑着去拿海绵回来,一个人围着两张桌子来回切换不断补上空缺。忙得头昏脑涨,加硬锡纸盘在一趟又一趟装载浸满水沉甸甸的海绵中不幸身残,一下子就闪了腰,泼了裤子一腿的水。

然而人群还在不断地增加,黑压压的一大片而来,海绵在半走半跑的一大片人群里被取走,再无生还,到最后连袋子都倒空了,桌上的海绵也再不见踪迹。而我们忙得只顾着补给,连抬头看一眼比赛状况都是奢侈。

再到后来换成上水的时候,不停奔忙于抱一箱箱的矿泉水,不停地划开中间的胶布,不停地拧开一瓶瓶矿泉水,不停地搬运上桌子,不停地躬着身子,不停地倒水,目光所及除了湿漉漉的地面、矿泉水箱、矿泉水、纸杯外,就是一双接着一双的人手了,目不暇接!水杯扯下来放在桌上的速度简直堪比计算机,拧开瓶盖的动作简直是麻溜利落,有时水倒都来不及倒,千只万只手在你面前不断地伸来又离去,全都是手!忙得完全都没有了最初的兴奋和紧张,完完全全只剩下不停的忙碌、来回奔忙的身影、看不完的手、喊不完的:前面补给站还有香蕉和纸杯水!真是身心俱疲!

终于差不多全部的参赛者跑过去时,我们也已经躬着腰从早上八点到十一点半,终于能直挺挺的站着伸一伸腰时,那感觉,真是又麻又酸,像是被人拦腰折放了好几天没能伸直一样酸麻。

12.5km补给站还算是结束得比较早的站点,因此我们收拾完场地,拍了合照后,便又坐着那辆又长又贴近地面的车晃晃悠悠地回学校了。

大家啊在传达完自己的信息后都累得沾上座位就开始闭上眼,或仰头而睡,或随着车子左右摆动偏着头而睡,或相互枕靠着肩膀而睡……看着他们不一的睡姿,看着大家脸上的困倦和疲惫,看着那件橙色的志愿者服啊,想起刚刚不断跑过去的参赛者——他们手里拿着由我们提供的所需,他们在我们这个补给站中得到补给,他们能够继续向前奔跑着,想起他们的一声声谢谢,想起仅剩几箱的矿泉水,想起事后干干净净的场地,心里面忽然觉得很踏实、很充实、很满足,在帮助别人的时候精神永远都是被充盈着的啊。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即使很辛苦,我也想尽力去做好一名志愿者的原因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岛国际马拉松志愿者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