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早读营的感受分享

这个月,参加了一个早读营,24天时间,要求阅读的书目共12本,现记录参与感受,也用文字为这段经历拍照以留存。

其实并不打算回顾这个过程,因为“感觉”告诉我,并没有做到善始善终,结果同预期的差距太大。我们在什么情况下更愿意回顾一段过程或经历?通常是做的好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想要复盘、想要分享。而如若做的不好,更愿意选择性忽略,假装这段经历不存在。

我问自己,“感觉”靠谱吗?如果感觉不靠谱,甚至干脆扭曲了现实,那岂不是被它欺骗了?不仅否定了自己之前所有的行动,还要给自己灌输“你不行”之类的负面评价。

通过最近的阅读,有一点改变是:在评判之前,先用数据把之前的行动如实还原。于是,梳理自己10月份的阅读情况如下:

  • 完整阅读书目7本:《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好好学习》、《一分钟经理人》、《10秒沟通》、《这就是OKR》、《飞轮效应》、《从行动开始》

  • 阅读进度为1/2书目3本:《刻意练习》、《高绩效教练》、《富爸爸穷爸爸》

  • 阅读进度小于1/4书目6本:《非暴力沟通》、《每天学一点超级自控力》、《自卑与超越》、《WOOP思维心理学》、《金字塔原理》、《财富自由之路》

这么看,这个月完整读了6本书(《好好学习》因为之前已经读了一半,故不统计),且不说内容多少,难度如何,单说数量,可能是之前的我一年都无法完成的。那么,即便最后没有做到善终(最后的一周多时间,状态下滑,几乎没怎么读),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应该高兴才对。由此可见,如果盲目听信感觉,完全没有机会去梳理结果,也不会对结果进行客观评估。

下面说说收获:

  • 初步建立起了想要加大读书量的意愿:以前对于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去读书、应该保持怎样的阅读量,完全无感,所以,过去的一年,我唯一在读的书几乎都是笑来老师的那几本,而且读的极慢。现在想要加大阅读量,意愿的改变也影响了后面的行动,因此在尝试投入远多于之前的时间在阅读上。

  • 对于读书少了畏难情绪:以前拿到一本书可能会有畏难情绪“这什么时候能读完”。现在好很多,尤其当拿到一本小书时,更是毫无负担,甚至一口气就能读完;对于内容稍多的书,也能心平气和地去读,不会还没开始前就给自己负面的暗示。

  • 对于读书的态度包容了:以前对于读书心里会有执念“一定要只字不差地从头读到尾”,哪怕是走马观花地读,也要完整地读完,不然心里就不踏实。现在包容很多,读书为了解决困扰自己的一个特定的问题,如果找到问题的解法,那么这本书的使命也完成了,所以,当我读《这就是OKR》的时候,读完上半部分,就没再去读下半部分,心里没有不踏实。

  • 敢于给阅读提要求:以前读书读完就读完了,读完不会有任何多余的动作。现在想试着写写读后感,这个月,总共写了三本书的读后感,虽然写的差强人意,但总算迈出了尝试的第一步:《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10秒沟通》、《这就是OKR》。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收获其实挺多,也超出了一开始的预期。多做尝试,依靠他人的智慧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给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11月份的早读营,想着继续参与一下,要不要一起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参加早读营的感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