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晃悠悠

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会有那么一首歌,唱起那首歌就会想起自己的青春,从父辈来说那首歌应该是《红梅赞》,《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对于大多数生活在80年代的人来说那首歌也许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同桌的你》,《青春无悔》…今天的他们早已褪去曾经的青涩,从懵懂的幼年到怒发冲冠的少年再到如今的成熟稳重,这是大多数人的必经之路。

        无意间翻阅起来曾经时候的笔记,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字体排列在方格纸上,《记最有趣的事》“6月1日  天气晴,很早的起来一同和爸爸妈妈去动物园,看到了凶猛的大狮子,黑白相间的斑马…”随着时间的增长,曾经花花绿绿的笔记本在今天的小学生用品里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最底层的书柜里摆着几件最不起眼的东西,一个很小的笔记本上面画着两个芭比娃娃,第一页写着“奖给本学期优秀背诵课文,老师xx”,褪色的钢笔的字迹已经看不清楚了年月日…《检查书》“尊敬的老师您好,对自己犯下的错误感到深刻惭愧…”每个年代有些不同的经历,时光总是悄悄的带走一切,“小娟,毕业了,明天你就要走了,也不能去车站送你,记得在一起共度的每一天,那些在一起的欢声笑语”…《同桌的你》是每个人的青春旋律,那种涩涩的,暖暖的,青春真好!

      三个小时十八分钟教学应该是人生中抛开医学专业唯一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是假期在邻居和表妹身上实践的,伴随着当“老师”的喜悦中,我想到的第一个却是我的老师,那位女老师,男老师,高高的,瘦瘦的,春夏秋天是他们陪我们度过了这么多年,自行车碾压过的树叶…“寂静的校园,昏暗的灯光下,厚厚的书本办公桌上磊起来很高,水杯里却空空的,他弯着背目不转睛的盯着一页又一页的作业…”邻居家的孩子开学是三年级下册,看到翻新的语文课本还是有些小学的怀念,但目录都没怎么变,想着曾经坐在那间教室的一幕幕,语文老师声情并茂的叙述讲解着每一段,带完我们那一届她就退休了,她陪我们成长我们陪退休是那一届家长们的评论。

      表妹假期要求写一篇《童年趣事》 ,昨日在我家绞尽脑汁,最后从凑齐300字到言无不尽。在写的过程中她问我的任何我都没有做回答,“先写,写完给你一个字一个的改,不怕错”她说我的回答过于绝情,看到五年级的这篇作文仿佛那节作文课还在昨天,小学记忆最深的就是因为写作文没少被老师收拾,草稿本扔了改,改了再让老师看,很多年后我觉得不害怕犯错,也不害怕从头开始,不要总想一气呵成。表妹的作文第一次阅读完自己都捧腹大笑,《童年趣事》“爸爸开车我们去黄河边,突然他拿起一个石头像河里扔去,只见像哈喇在弹簧上一样沉入河底。”“丫头,你爸爸在什么时间带了谁承载什么交通工具去的?”“不停车就要扔石头,难道石头临走就装在口袋里?”“弹簧,石头,河面是一个世界的物品?兰州黄河边你见着蛤蟆了?”被几个幽默不失真理问题问的她自己也不知所措,“那我先把这几个改了”说着她拿起笔就要写,像曾经老师收拾我们那样,拍了一下桌子呵斥到“等下,急什么,标题你再读一遍。”被我突然的指令吓得感到很委屈,“童年趣事,没错啊”一个字一个字认真的往出来念。我问到,“那突出的两个点是什么?童年是指时间段,趣指的是有趣而又有纪念意义,所以在取材就要仅仅抓住,难道黄河边你仅仅是去扔石头?”讲解中最后自己写完了这篇作文。

      邻居家的孩子是语文课《绝句二首》杜甫,因为疫情中的网络授课,贪玩的孩子们终于看不见了老师所以并没有去认真的听网络授课。起初小朋友看见我并没有什么害怕,因为觉得就像她哥哥,“先阅读一遍课文,从文中找出重点词语和不会的生字”,“第二遍阅读就要会大致理解表达的情感”…小孩上窜下跳的一会笑一会动,“不要动了,屁股没长刺吧,低头看书,站着声音念出来!”模仿着曾经老师对我们的那样,声音故意变得粗犷严厉,小女孩吓的旁边小声念着,那个…“我不懂迟日是什么?”“泥融飞燕子是燕子在泥巴里飞吗?”被天真的问题问的想笑又装着不能笑,比起刚才态度和蔼了很多,“现在是什么季节?迟日是不是可以说是春日,春风花草香是不是可以说春天来到,花朵竞相开放散发出来香气…”女孩点点头,“以后语文可以从字面意义去理解,所以就要多读书,现在还是认字阶段,所以就要学会组相关成语…”仅仅一个小时那一刻我觉得老师一个看似很不起眼的40分钟,背后却要准备很多,要面对不同学生随时提出的不同问题,接受理解新知识,更多的在于如何活学活用…

      从《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再到今天《这一生关于你的风景》,一路走来,感恩青春,敬畏生命。

冬日黄河边取景

你可能感兴趣的:(晃晃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