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子偕行------抗疫记
2022年10月12日上午,我正在整理“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中“义”德的文字,突然接到孙科长电话,说需要老师到学校做志愿者。正好我三天两检刚结束,也请示了陆主任,经他同意后我立刻骑着电车拖着行李通关过卡飞奔至校。一路上人烟稀少我自驰骋,我即将从事高尚的抗疫事业,心里荣誉感满满。虽然也有担心(风险),但孩子们有先生和卓卓照顾,公公(失能失智)在宜阳还有几天才轮到我家,参照九月初的一周隔离,我乐观地估计不日疫情就结束了。学了三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我,正好趁此机会行我所学,以后再讲课才有底气言我所行。
刚到学校才知道没床,要打地铺,才知道苏校长和孙科长他们已经打地铺有几天了,转运学生,联系、卸载物资等工作不分白昼黑夜,她们基本没睡过囫囵觉。她们步履匆匆,情况远比我想的严重。急促、疲惫、紧张、坚毅是老师们的日常神情。我很快到南校区找陆主任报到。医护人员要住这边教室,我到各楼查看教室情况然后汇总,后来又说不住了。趁这个间隙我把八德版面的“义、廉、耻”做完了。然后我被分到配餐组,要到餐厅打饭配餐。晚上第一次打地铺,有些不习惯,秋夜寂寥,耳鸣嗡嗡,翻来覆去,难以入眠,几近凌晨才似睡非睡。
第二天开始到餐厅打饭,到餐厅门口我们要用酒精喷雾消毒一遍,然后进入餐厅戴上围裙,戴上一次性手套,分拣热的烫手的熟鸡蛋时,需要里戴线手套,外戴一次性手套。教师配餐组基本分四小组,每个小组打米饭一人,打菜(两个菜)两人,盖盖子一人,装箱一人,有时候人手不够,一个装箱人要装两小组的盒饭,一个盖盖子的人要盖两小组盖子,或者一个装箱人既要盖盖子还要装箱,忙的时候都是倍速连贯动作,根本停不下来。配餐是流水线作业,大家眼睛紧盯着上道工序,没人说话,整个餐厅寂静无比,只听见勺子的声音,大家全神贯注,精神高度紧张,一到自己这里立马做完,继续关注上个工序,慌的一批,根本停不下来。由于工作时过于专心,我甚至以为只有我视线内的教师配餐组配餐,完全忽略了视线外还有餐厅员工配餐组(可见我打饭时多么专心)。
早晚餐装配时要兵分两路,一路人马打菜打胡辣汤各种汤装箱,一路人马装鸡蛋装馒头装牛奶装箱。大家各司其职,戮力同心,一鼓作气,同仇敌忾,打饭打菜完成后,立马转战馒头鸡蛋分拣一路。由于想让学生老师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就必须缩短配餐时间,配餐组老师只有训练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当听到韩欢峰科长说“好了,停了”时,我们才敢松一口气,之前都是一鼓作气,连拍照的想法都没时间产生于大脑。有时候听到韩科长说的是“暂停,接近尾声,等数数确认下再说”时,我们还是严阵以待,一次性手套线手套在手,围裙在身,坚守岗位,保持工作姿势,听候指令随时准备重启工作模式。等听到“够了,配餐工作彻底结束”的消息时,我们才如释重负,瘫坐在靠背椅子上稍事休息。韩科长、王经理以及身强体壮的大厨们把装好餐的箱子运出门口放到指定的地方。餐厅员工把一次性饭盒的箱子、袋子收走,把打饭的桌子清理干净。一切就绪后,配餐组陶益峰组长招呼老师们开始吃饭。这一刻我就想起家里主管厨房的妈妈,第一个下厨房做饭的人,总是最后一个吃饭的人,饭够时吃的饭不那么热了,饭不够时随便吃点别的将就一下。
吃完饭出餐厅门要再次酒精喷雾消毒,之后径直回到住的教学楼,然后接到通知九点到广场上开会。
会上李校长再次强调做好个人防护,他说:“你们跟着我来学校抗疫,我是要对你们负责任的。谁个人防护做不好的话,我一辈子感到愧欠。”说者动情,听者动容。听闻此言,大家感慨良多:越是领导,越是责任重大,压力山大。臧其超先生说的好,“领导是打伞的,职工是伞下避雨的”。领导们承受的压力,是普通职工难以想象的。会后所有抗疫职工一律佩戴N95口罩(后勤一个N95口罩消杀后可以戴两天)。散会后我一个转身,发现综合部陆伊斌主任蹲在地上,满身疲惫,连不那么浓密的头发都无精打采;刘丽娜老师、王一菲也是满脸倦容,甚至有些不适,也许是勉强着开完会。我上前询问,丽娜老师说昨晚休息不好,很晚才睡,送餐穿的防护服令人窒息,脱防护服时汗水顺着头发直流,衣服全湿透,差点虚脱。和送餐老师相比,无论感染风险,还是体力付出,我们是后方,他们是最辛苦的一线,向他们致敬!
由于接收的学生增多,配餐任务加大,学校领导及时从北校区派过来一批老师支援我们,至此我们配餐队伍才日渐稳定在20人左右。要打一千多人的饭,配餐组只好不分组,每天都是全员上岗,不休息(除了一顿早饭)。
10月17日上午刚结束配餐工作,就收到通知“带着卫生工具到北楼打扫卫生”。到那里后发现,新装修的教室水泥灰厚厚一层,水泥块、包装纸等装修垃圾到处都是,几乎无从下手,也没有下脚的地方。但是,很快,大家厘清干活思路,全身心投入保洁工作:先清走大块垃圾,然后洒水,之后第一遍拖地(主要不起尘土,基本是湿漉漉画地图,灰太多太厚了),再第二第三遍拖地。当第二第三遍拖地时,要确定拖布略干,至少涮拖布后不能滴水。由于水泥灰裹着黏着拖布,涮拖布成了颇费时的工作。我们都是涮拖布后用脚踩了就走,而细心认真的陶益峰组长亲自用手拧干拖布,这样拖两遍地面就干净了,最省时间效率最高,不好的是到处是水泥很伤手,但是陶组长是真下手,包括后来清理卫生间地漏,陶组长也是俯身亲手清理杂物,看到这些俯下身子真干实干的动人画面,真的很令人敬重佩服!
就在大家想着保洁工作即将结束可以喘口气时,又有新的更急迫的任务,必须快速搬运铁床安装到清洁后的教室,学生马上就要转来,不能耽误时间,一下子空气又紧张凝重起来。大家紧锣密鼓开始了搬运工生涯。年富力强的男老师抬运整张铁床(上下两层带床板),其他老师搬运散装铁床。原来紧紧张张打扫卫生时没时间想起来拍照,现在在楼梯平台处给搬床上楼的老师让道的几秒钟,我迅速拿出手机拍了几张老师们的搬床劳动照,可惜太过迅速,赵培钦老师、申灿坡老师、袁灿利老师的搬运劳动照有些花、不清晰,到拍董兵科主任、姜丛晓老师、赵建红老师时手才不抖,拍了稳定清晰的照片。然后见缝插针拍了苏校长、少娟主任、陶组长、兆艺主任、杨跃伟老师、王校长、孙玉晓科长、综合部崔亦佳老师、王一菲老师、刘丽娜老师等的照片。看到李校长、路校长、尤老师、陆主任、周科长等领导们都在奋力搬运,其他同志更有干劲了。大家默不作声,专心工作。配餐组老师年龄偏大,搬到楼上时气喘吁吁,但稍微喘口气就继续投入工作。时间长了都累,幽默的赵建红老师边搬运边说“职高的老师们化身最强搬运工”,听到的老师来了精神,边搬运边喘气顺带发出了疲惫的笑容,疲惫的笑容也是笑容,且苦中作乐,算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吧!
直到配餐时间,我们组才结束搬运工作奔赴餐厅。其他组老师继续搬运直到结束。后来才知道,光搬运不行,还得安装散床。现在封控期间,哪有一队人愿意冒着风险来隔离区安装?这可愁坏了苏校长。无奈之下,苏校长给在附近做村支书的同学打电话,在人家的帮助下来了一队人马把床顺利安装好,这才使接收学生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的工作是一环套一环,结果倒逼进度,这是命令,必须之前完成。这时候的给人的感受是,连空气都是凝重的。后来又要来一批学生,所有的男教师晚上去搬运铁床,我们的男教师颇有绅士风度,个个优待女士!
后来的几天,配餐工作结束后,我们才有时间了解队友,才知道方芳老师即将退休,降压药没停过,腰有毛病,却仍然投身抗疫配餐工作。她总是说“我腰不好,但我可以站着盖盖子啊”,她总是笑眯眯乐呵呵的。何晓静老师、王甜甜老师今年刚参加工作,是直招的硕士研究生,是可爱的小姑娘,她俩忍着身体不适继续配餐。白晓丽老师是慈祥的长者,帮甜甜吹头发,帮我带饭(我身体不舒服时),对我们多有照顾。赵建红老师打饭特别快,跟在他后面,够人慌的一批,不过也提升了自己的速度,另外赵老师幽默风趣,很是可爱。张云峰主任装箱装得超级快而稳,且手指修长,弹的一手好琴(弹的曲子如行云流水,舒畅动听)。郑亚甜小姑娘也是刚上班的老师,做起事来干脆利落。程悦老师特殊时期仍然尽己所能为抗疫做贡献(这让我想起革命时期,那些家庭阔绰自己本可以生活很好的人,为了他人仍然挺身而出,勇付出做贡献)。林芳老师、吕淑芳老师干起活来都带风,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生动写照。张克超老师、彭俊杰老师、申灿坡老师、赵培钦每每分装鸡蛋馒头,分工合作,流水作业,很是快捷,他们打米饭很快,也是打米担当!赵培钦老师盖盖子也是一绝,多次被陶组长表扬。申灿坡老师装箱装得好,最忙时一个人能对付两个半组。袁灿利老师语速快,干活比语速还要快。她整天乐呵呵笑嘻嘻,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思维敏捷。姜丛晓老师、李松霞老师配餐又快又稳,关爱学生,由于是大盆菜,有时可能肉菜不匀,姜老师一定要让每份菜都有些肉,不允许有的份没有肉。李老师关爱我们,怕我们累着主动顶替我们自己多担当付出。董兵科主任、赵潇慧老师是打菜打饭担当,她们一接手配餐工作就主动打米饭。配餐工作中打米饭比较费力,由于很多盘的米饭叠堆在大框子里,很瓷实,需要松地一样翻松散才好打。这又是打饭第一道工序,需要打饭人左手拿餐盒,右手打饭,还要边打饭边翻松米饭,翻松米饭时热气升腾,热的人恰似蒸桑拿,米气好啊,可以美白,我们就这样自娱自乐。兵科主任任侠豪气,讲课是优秀出色的,干活也毫不逊色。潇慧老师身兼两职,既帮忙打饭又要整理上报两千多人的学籍信息,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可她只要到餐厅,争先恐后地干最重的活。
最后说说压轴的组长陶主席。就像保洁教室时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一样,她这种优良的作风贯穿配餐工作始终。她一到餐厅换上装备就开始准备餐盒盖子,把餐盒盖子放到合适的位置。打饭打菜时她总是做最难做的打米饭、装卤面等工种。有时她的一小组已经结束了她立马到别的小组把年长的身体不好的老师替换下来,组长曾对我说“方芳老师身体不好又快退休了,看着她干活心里不得劲”,于是她去把方芳老师换下来。装箱时她自己一个人把满箱的盒饭搬到地上,后来伤了腰,仍坚持干站着能干的活。饭菜打完她一定第一时间去分装馒头鸡蛋,她操心整个配餐工作,她也身体力行做了出来,令人敬佩。陶组长关心每一位老师。由于配餐组老师大多数需要吃药,有降压药,降糖药,降血脂药等,甚至我也需要吃药归脾丸和养血安神片(耳鸣脑鸣、神经衰弱、低血压),时间长了大家快断药了,陶组长及时统计上报学校托人购买,解了老师们的燃眉之急,她对大家的关心有目共睹。后来学生人数减少了,可以撤出第一批老师时,陶组长说了很动情的话,大家都很感动,拍了合照,我们二十人,拍照时欢峰科长、陶组长邀请年长的方芳老师站在C位,大家笑得很开心!
这期间欢乐的事有:韩欢峰科长过生日;第一批老师撤离;打粉条烩菜的餐不得不慢下来时,装箱的张云峰主任终于可以说“你们赶紧打快些蛮,我装箱都等不及了,有空闲了”(以前装箱时他都慌的跟啥样),那么长的粉条,怎么可能打快,大家都笑了;我昨天生日,收到最好的礼物就是可以撤离的消息,正迫切于小宝分不清复韵母,老师多次私信我要注意辅导,大宝作文修也需要指导,公公轮到我家也需要照顾,爸妈年龄大了也需要我回家探望,对于家庭来说,我也很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配餐组于今天全部撤离到北校区隔离,七天后可以回家隔离,我们终于可以享受别人给我们打餐送餐的待遇了。
在午后天与秋光的教室住处,我摘抄了《白马篇》,感动于“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在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任侠尚气;摘抄了《国殇》,感动于“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的付出奉献;默写了两遍《无衣》,感动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的精诚团结。回首二十四天抗疫经历,感慨颇多,遂织字成文,名为《与子偕行------抗疫记》。
后记:
耳鸣脑鸣几万重,金戈铁马镞镝鸣。
辗转反侧铁床动,声声萦绕睡不成。
披衣起坐数寒星,寒星无语月无容。
秋夜落寞长寂寥,窗外黄叶坠西风。
忽忆廿四配餐行,何不略记师德功?
织字成文兼掠影,致敬大爱真英雄!
一点点记忆储存,多有缺漏。由于视角有限,未能展现更多更动人的事迹。和一线的送餐、消杀、垃圾清运、物资搬运老师相比,和最最一线的医护相比,我们所做不值一提。感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行我所学,言我所行。致敬坚守最后一班岗位的34名有情怀的可爱的职教人!
季 风
2022年11月4日深夜5日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