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640?wx_fmt=gif

640?wx_fmt=jpeg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640?wx_fmt=png 中国软件网每日精选文集



2016年Alpha Go横空出世,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

2017年被称为“AI元年”,

人工智能遍地开花。

如今,2018年转眼走入尾声。

这一年,

整个资本市场遇冷,

但是AI领域依旧火热。

没有“寒冬”的人工智能又有何发展变化呢?


请听刘佩雯为你带来

——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640?wx_fmt=gif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_第1张图片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

作者:刘佩雯


Part 1

资 本 热

2018年,在陷入寒冬的背景下,资本依然不断涌入人工智能产业。

“不会有‘人工智能寒冬’,因为AI已经渗透到你的生活中了,在之前的寒冬中,AI还不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但现在,它是了。

——“深度学习之父”Geoffrey Hinton

人工智能涌入资本动向

• 自2017年7月创下全球AI领域的融资纪录后,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SenseTime)今年4月宣布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本轮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苏宁等投资机构和战略伙伴跟投,二刷人工智能产业的融资记录。

• 中国平安则在11月宣布,未来十年的科研投入将达人民币1,000亿元(150亿美元),用以巩固其在金融服务行业的领导地位。相关资金将被投入到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等核心技术,以持续赋能集团的五大生态圈-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汽车服务、房产服务及智慧城市服务。


Part 2

蓬 勃 发 展

医疗行业

用人工智能诊断疾病一直是医疗行业的梦想。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由人工智能赋能的健康保健、体检、智能可穿戴设备、消费医疗等医疗业态在2018年进一步崛起。

• 4月,飞利浦与神州数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神州医疗”)共同发布“神飞云”中国智慧医疗云平台正式发布。“神飞云”作为医疗大数据应用平台,能够为医疗机构提供定制化、可延展的云解决方案;为医生提供智能化、高效精准的云工作流程;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云健康服务。

• 5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年会上,唯医联合阿里云共同主办了骨科人工智能研讨会,并共同启动了“骨科AI种子计划”。

• 8月,癌症治疗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瓦里安和中国大健康领域的领军者平安携手展出了智慧放疗云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发挥瓦里安在放射肿瘤领域的核心优势和前沿技术,采用了业内数个首创技术或解决方案。

• 10月,一站式医疗健康生态平台平安好医生宣布,已与包括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在内全国逾100家三甲医院签约合作,将通过全球领先的AI科技提升市民就医体验,与合作医院共同打造全方位的“智慧医院”。

2018年,各地政府积极打造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比如,作为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与产业园建设试点工程第一批试点城市,试点工程启动两年来,福州在医学科研、精准医疗、智能影像、慢病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汇聚了一批以森亿智能、IBM沃森大数据平台、平安医疗健康管理等为代表的健康医疗领域企业。

制造行业

• 浪潮与山钢集团1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共同推进“智慧山钢”建设,打造钢铁行业智能制造及智慧园区领先的解决方案。

 4月举行的2018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华为、施耐德电气、和利时、美国国家仪器(NI)等超过20家国际组织和业界知名厂商联合发布包含六大工业互联场景的TSN+OPC UA智能制造测试床。

 传化智联与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推动服务生产制造、物流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此次联手,双方将传化智联基于全国城市物流中心网络资源及物流供应链服务能力与用友企业管理系统及产业服务平台相结合,共同构建服务于生产制造、商贸企业的数字化及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施耐德电气正式推出面对离散制造企业TransFactory透明工厂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套件TransWare,以“透明”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赋能工业数字化。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在10月举行的“2018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表示,降本增效,以用户体验为中心,全面推进品质革命。这既是中国制造业的唯一出路,也是中国制造业的广阔前景。这一观点表达出了2018年大多数制造企业的心声和行动方向。

 11月,霍尼韦尔宣布将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宝钢股份)就大数据分析、机器自学习等人工智能在钢铁行业的智能制造领域应用展开合作,共同打造领先的互联工厂。

 双十一期间,菜鸟网络位于无锡高新区空港经济开发区的中国首个IoT(物联网)未来园区正式投入服务,园区内的700台机器人正式运行,使其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机器人智能仓库。

智慧城市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采用物联网技术,例如互联传感器、计量器和路灯,来采集并分析数据,进而改进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智慧城市有望大大改变市民生活、工作和出行方式。

2018年,智慧城市在继续完善的同时,继续细化城市生活各个场景。

 3月,中软国际有限公司与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通过“解放号”提供IT解决方案和交付整体服务,打造“城市产业整合+IT整合”的新商业模式。

 在5月举行的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期间,浪潮智慧城市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城市大脑”--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精彩亮相,展示了浪潮在智慧城市领域的先进理念和建设成果。

 8月,中国平安首次系统化公开展示国内首个“1+N”智慧城市平台体系及解决方案,利用1套“智慧城市云”平台,支撑N个智慧城市板块,包括智慧政务、民政、财政、安防、交通、口岸、教育、医疗、房产、环保、养老等,用科技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10月,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地平线发布了其基于AI芯片的未来城市解决方案,覆盖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商业管理、智能安防、智能道路、智能水务等多个城市场景。

 11月,华为亮相第八届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面向全球隆重发布了面向智慧城市的数字平台。该平台叠加了华为最新发布的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以“五个统筹”为基础,即统筹物联网、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视频云、融合通信五大资源,彻底打破信息孤岛。

互联网公司

• 2018年2月15日的央视春晚上,百度阿波罗(Apollo)无人车在荧幕上高调亮相。由它引领的上百辆车队在港珠澳大桥上穿行而过,并完成了8字交叉跑的高难度动作,为全国的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具视觉震撼的黑科技表演。

随后,在11月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总裁张亚勤在现场发布了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百度将自动驾驶打造成了自己人工智能发展路线上的一张名片。

• 阿里在AI上也一直在前进,在9月19日举办的2018云栖大会上,杭州“城市大脑”2.0正式发布。从2016年“城市大脑”发布到现在,经过两年多的试点,“城市大脑”2.0有了更多的突破:它已覆盖杭州主城区、余杭区、萧山区共420平方公里,相当于65个西湖大小。

• 腾讯在今年也发布国内首个AI辅诊开放平台,辅助医生提升对常见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效率,并为医生提供智能问诊、参考诊断、治疗方案参考等辅助决策服务。目前,在腾讯觅影的官网上已经设置有AI辅诊开放平台的连接入口和联系方式。腾讯觅影下的AI辅诊引擎功能即将走向各大医院,腾讯正在把自己在AI+医疗上的研究成果,慢慢惠及众人。

• 京东在人工智能上的研究,也取得了不错的突破,今年618促销活动,京东派出了无人车运送快递,并且在第二天京东方面宣布,京东的第一架重型无人机正式下线。11月15日,京东获得了中国民航西北管理局颁发的无人机经营许可证,中国的无人机商用在物流领域迈出了第一步,京东的智慧物流体系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三大运营商

当然,除了互联网企业之外,三大运营商在AI领域,也没有停止行动,一直在追赶时代的脚步。

• 中国电信智能客服机器人小知,结合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的处理、上下文场景交互等核心技术,以人机交互方式面向用户提供7×24小时的智能应答服务,月服务量已经超过了4000万次。

在应用上面,中国电信积极布局智能家居产业。中国电信与智能终端厂商开展了全面合作,引入了智能音箱、智能互联、智能主网、智能手机、智能网关、智能机顶盒等,形成了智慧家庭的产品群,为用户提供了家庭智能化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 中国移动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如正在布局下一代智慧网络编排管理系统,以打造下一代网络新型智慧大脑,实现对云化网络的智能编排、调度、控制、运营等。

• 中国联通方面则利用AI不断地推进网络优化,提升整个运营的效率和客户的体验,在客户服务方面,与百度、阿里等在人工智能方面深度合作,加速建设全业务、全媒体、全云化的新一代智能客户能力建设。

手机行业

此外,在人们都比较关注的手机方面,AI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人脸识别、语音助手、智能识图、AI美颜、智慧识屏、随行翻译……2018年以来,手机行业搭载AI技术的新卖点层出不穷。其中,人脸解锁和语音助手成为2018年中国手机用户最常使用的AI功能。

三星S9+、小米8、vivo Z3、华为Mate 20Pro、OPPO Find X、魅族16th、荣耀V10等旗舰手机均搭载了最新的人脸识别技术。

与此同时,各家的语音助手纷纷上线如三星的Bixby、小米的小爱同学、vivo的Jovi,荣耀的YOYO、OPPO的小欧、华为的小E。

全新场景

除传统行业,2018年人工智能还渗透到很多此前人们想象不到的领域。

• 4月,网龙推出了全球首款AI助教,老师通过智能语音就能操控整个课堂,学生通过人脸识别就能线上签到,作业通过101教育PPT--AI助教就能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线上批改。

• 4月,英特尔公司与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宣布将运用英特尔AI人工智能技术和英特尔猎鹰8+(Intel Falcon8+)无人机技术实施长城保护项目,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保护这一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

• 5月28日,人人译视界发布了国内首款AI智能翻译协作平台“人人译视界”,并宣布与网易人工智能旗下网易见外、台湾百聿集团达成战略合作。AI智能语音转写听翻平台“网易见外”,为人人译视界提供AI视频翻译技术。通过该项技术,无字幕视频能够一键智能生成中英双语字幕,完成了初步的字幕听写、翻译和切轴工作,编译工作者只需进行后期校对。

• 7月,飞利浦正式发布业内首个针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下简称OSA)的智能互联睡眠呼吸管理解决方案Dream Family,通过可穿戴设备、数字化互联等技术实现了医患无缝健康关护。

• 12月,竹间智能发布国内首个AI情感对话机器人。该机器人是国内将情感计算与AI技术应用到心理咨询领域的第一个案例。用户通过终端设备如实体机器人,或在手机经APP及微信公众号,皆可得到“静静”的陪伴、EAP/心理知识解答、心理辅导及EAP服务引流。


Part 3

开  源

当今使用的许多云计算和云原生技术都源于开源项目,而人们期待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相关技术的发展遵循类似的路径。

“如今,开源社区内的前沿开发软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专有项目越来越难以跟上开源提供的快速发展步伐。”Linux基金会研究主管Ibrahim Haddad说,“人工智能也不例外,并且正在成为多个合作者和组织合作开发的开源软件的主导者。”

Haddad希望更多尖端技术公司和早期采用者对于他们的内部人工智能工作实现开源,以推动下一波发展浪潮,这与谷歌公司将Kubernetes从内部系统转变为开源项目的方式完全不同。

“我们预计会有更多公司开放内部人工智能堆栈,以围绕这些项目建立社区。”Haddad说,“这将使企业和社区能够协调一系列关键项目,这些项目将共同创建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领域的综合开源堆栈。而早先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开源的大公司已经获得了先发优势,我们预计这种优势将会有所加强。”

小米首席架构师、小米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副总裁崔宝秋表示开源是AI软件的未来,同样,CSDN的蒋涛也认为开源和开放是技术驱动核心的原动力。

蒋涛说:“现在技术进步都是用开源去推动的。因为开源就是把每一个公司的研究成果去开放给市场,让市场在这个上面去有更好的回馈。开源是推动了移动互联网最大的发展基础,包括现在的服务器。我们现在都在用开源,你的手机也是开源,访问的也都是开源,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这基本上是共识了。

不光是开放源代码,还有数据集跟模型上进行开放,数据集的开放现在看起来也是共识,虽然有竞争的壁垒不会真正把全部的数据都开放,但未来会开放更多的数据集让开发者在上面做应用是一种趋势。百度和谷歌都在开放自己的数据集。开放模型,这件事情是现在还很少人做的,模型实际上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也有开放的,比如说谷歌的deepdream虽然没有开放它的源代码和模型,但是开放了算法的理论基础,基于它的理论基础就有很多包括腾讯做出很多东西。腾讯现在开放了一部分,所以这个竞争力的未来要看开放能不能取得成功。”


Part 4

量 子 计 算

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

通常来讲,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基石分别为:大数据、算法以及计算能力。事实上,随着数据信息爆发式的发展,计算能力或将成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障碍。而量子计算能够让人工智能加速,一个亿亿次的经典计算需要一百年,但用一个万亿次的量子计算可能只0.01秒的时间。量子计算机将重新定义什么才是真正的超级计算能力。同时,量子计算机也将有可能解决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能源问题。业界普遍认为量子计算将有可能给人工智能带来变革性的变化。

• 2018年3月,谷歌推出了一款承载72量子比特的芯片;

• 同年3月,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计算研究所,开展量子计算软件和信息技术应用业务研究;

• 2018年10月12日,华为公布了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最新进展:量子计算模拟器HiQ云服务平台问世,平台包括HiQ量子计算模拟器与基于模拟器开发的HiQ量子编程框架两个部分,这是这家公司在量子计算基础研究层面迈出的第一步。


Part 5

底 层 技 术

芯片、5G通信等技术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层驱动力。今年中美贸易战直击我国“缺芯”软肋,更引发国内巨头的芯片研发热潮。作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将开拓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无限可能。

•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类脑计算芯片、软件工具链;•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开发出了类脑认知引擎平台,具备哺乳动物脑模拟的能力,并在智能机器人上取得了多感觉融合、类脑学习与决策等多种应用等。

• 在10月举行华为全联接大会2018上,华为发布了基于华为Ascend(昇腾)系列芯片和业界主流异构计算部件的Atlas智能计算平台,通过模块、板卡、小站、一体机等丰富的产品形态,打造面向端、边、云的全场景AI基础设施方案。

• 12月,华为与英特尔打通了全球首个2.6G频段5G呼叫,进一步推动了未来5G商用发展。

• 华为持续加快自有定制化芯片开发,并且抢在年底前发布多款针对数据中心、高速网络、固态硬盘(SSD)等人工智能及高效能运算(AI/HPC)新芯片。


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_第2张图片

在这个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巨变的时代,

人工智能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经历了漫长的沉淀期之后,

人工智能的应用从智能音箱发展到人形机器人,

正在慢慢走向成熟。

随着巨头公司的深入布局和创业公司的兴起,

人工智能被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最终在2018年焕发出从未有过的光彩。


640?wx_fmt=png— END—



刘佩雯

用眼看世界,用心写故事。


个人微信:lz-3344-wb

工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640?wx_fmt=png 640?wx_fmt=jpeg

www.soft6.com

中国软件网

长按扫码可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再有“寒冬”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