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今年的最后一天,一年就又要过去了。而今年也是我的本命年,民间传统的说法叫 “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意喻不太顺的意思,容易磕绊着。今年确实磕绊了一下,做了人生第一次全麻手术,但其他方面看来也还算顺利,不管怎样磕磕绊绊这一年終就要过去了。
去年底,生日那天,开了个头,写了一篇 《2016: 工作、生活与得失》 作为年终总结,今年的生日期间都太忙,没来得及写。但奔忙了一年,年底了总还是需要驻足总结一下的,那就从「驻足」写起吧。
驻足的目的,就是在一年过去后,停下来看看现实的来路和理想的计划之间,到底差了多少。
年初时,制定了一份个人计划,并建立了相应的执行跟踪表,按周跟踪进度。一年预计 52 周,留出 2 周用于意外和计划内的休息,全年计 50 周。我把每周的实际执行情况记录了下来,画成了下面这张图:
理想的直线看起来那么的完美和迷人,但现实的曲线却是如此的扭曲和泄气。全年实际执行下来差一点到 75%,也算是符合预期。实际上,计划本来就订的有些挑战,在过程中也有调整计划的内容(毕竟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但调整仅仅是替换内容,并没有减少或增加内容。
适时的驻足,才能看清生活真实的曲线。
成长的一路,我们总会经历一些失败、也会有一些成功,这些失败或成功的节点串起来,就形成了我们的成长线。
现实中,每一次成功,伴随着升腾的喜悦;每一次失败,则弥漫着黯然的忧伤。当把它们放在人生成长的整体路线上,再去回首时,竟得了一种古人所求的仁人之心,当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感。因在整条线上去看时,每一个点的成与败、得与失都显得太过渺小。
今年的本命年一过,正好把人生的成长线分割成了两段,成年前的十八年和成年后的十八年。那么我试着画了一下过去十八年的成长线,标记了一下其中重要的转折点,就像下面这张图:
有时,我也会觉得每日的生活似乎都在重复,所谓日复一日,波澜不惊。但每次当我回首这条成长线时,也会有种气象万千、山岳潜形之感。
当我们只看昨天或明天,总感觉和今天没什么区别。但无论是想看到变化,还是等到变化,不妨都看得远一些。
今年面临的一个题目便是关于成长的跨越,上一篇《跨越:迈过成长阶梯的断层》刚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说到的路径就是做更大量级的事,但做更大量级的事需要怎样的能力转变呢?
从初级工程师到资深工程师是一个连续的成长阶段,这个阶段我们不断提升的是工程相关的技能点以及相应的熟练度,对应的是在工程领域的「执行力」的不断精进,直到进入对数成长的高原期,会发现进步越来越慢。
而从工程师到架构师,这是第一次跨越。跨出了出色工程师的边界,走入了更宽广的技术领域、从全局视角、本质思维到多方协作、平衡取舍。这次跨越需要完成对「掌控力」的认知与运用。出色的程序员转变成架构师之后,需要从自己原有的领域跳出来,在更高的维度和更通用的层次看待技术,能与各个不同领域的工程师们沟通,能清晰分辨他们的水平,这就是他们在工作中进行掌控需要的技术素质。
在架构师的角色上停留了一阵,当继续往前走时,又面临一次新的跨越。在这个方向上,我选择了继续走向专家型的技术领导者。显然这次跨越有了一个新的能力要求 —— 领导力。那领导力到底是什么?在温伯格的《成为技术领导者》一书中有一个定义:
所谓领导力,就是创造这样一个环境,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发挥出更多的能力。领导力就是催生其他人身上的创造力和生产力。要施展它就必须要创造出一个环境,而不是将自己局限于通过在少数特定场合的重点行动 —— 惩罚和奖励 —— 来得到特定的结果。
按这个定义,我的理解是人人都可以是某个环境下的领导者,并在其中发挥领导力,而这并不局限于把领导狭义理解为管理者。关于领导和管理的区别,之前和院长讨论过一次,大概观点是:领导动作直接释放生产力,而管理动作则是通过优化生产关系,再间接释放生产力。而通过掌控获取信息、并在适当时候进行判断产生的行为就是领导动作。
如果任何环境下任何人都可以是某个领域的领导者,而管理者则要具体得多,管理者是属于组织的。管理者总是工作在组织的某个层级上,这里涉及另一个重要的力量 —— 组织力。大型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动用或争取许多组织资源,但这些资源在组织中却不是平均分布的,而组织力的本质就是获得并利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从执行力到掌控力、领导力和组织力的变化在于,前者你每天可以通过不断做一些事情就能持续精进,而后者则需要完成跨越 —— 必须离开现有的可靠支撑,放弃已经熟练掌握的策略,甚至经历一段低谷之路。
这就是今年我所领悟到的三种新的力量(图中我用圆的相对大小表达了目前对这三种力量的认知与掌握程度),而完成跨越就是要掌握并运用新的力量吧。
…
2017,再见;2018,你好。
写点文字,画点画儿,记录成长瞬间。
微信公众号「瞬息之间」,既然遇见,不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