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er Let Me Go》读后感

一个月里读了两遍石黑一雄的《Never Let Me Go》。实在太喜欢。读完有多年前看完第一本金庸后的雀跃:小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直击人心!对经典作品们的期待让药不能停的余生仿佛多了一些希望,少了一些焦虑。

和《长日将尽》那样,读《Never Let Me Go》像欣赏Monet和Vermeer精心合作的一幅画:背景是印象派看似随意的星星点点,一瞥间却总能触动记忆里温暖柔软的地方;前景却是一丝不苟的工笔,手术刀般精准的是人物一颦一笑一回眸间情绪的缘起缘灭。

石黑一雄是素描大师,寥寥几笔,就带我回到阳光灿烂的年少旧时光。在摩肩接踵的窄窄楼道里,有斜斜的早上的阳光,笨拙的男孩大声的说出他的感激,温柔内敛的女孩有些许着恼,“That sunny morning a crowd of us was going up the staircase … Then, as I began to climb again, I hear him shout from below**: ‘See you, Katy!’”;好朋友倾微薄的积蓄送“我”一个“麦琪的礼物”,草坡的顶上起了微风,穿过木栅栏:“…up the north hill, until we were standing there by the wooden fence…There was a strong breeze at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I remember being surprised by it…”。描写的是英国的寄宿学校的“景”,勾起的是中年人对三十年前上海故乡的记忆。看他的书,过一壶茶,那些以为早已忘记的场景和情绪会裹挟着失而复得的惊喜,慢慢的爬上嘴角,爬上眼角。像看《阳光灿烂的日子》。像看《Amélie》。

回忆还带着阳光的热度,石黑一雄却拿起解剖刀。剪不断理还乱的少年情怀和纠缠,在他刀下豁然开朗,成了脉络清楚的一个一个因果的叠加。快了半拍的否认,慢了半拍的附和,一句不得不说却后悔一生的谎言,在他笔下,都服服帖帖找到自己在因果链上的位置。平淡的故事衬出的是“情绪”和“关系”波澜起伏的惊奇和悬念。读石黑一雄的小说,看情绪的展开,像喝一口入口温润却舌尖百转的好酒,像对话一个微笑里充满故事的如水女子。

如果说《长日将尽》是石黑一雄文字唯美技巧的大成,那十六年后的《Never Let Me Go》在故事上有了百尺竿头的突破:把一个温暖的少年成长故事巧妙的放在一个反乌托邦的壳子里,就像一个犹太囚徒去毒气室之前平静的勾完最后一笔唯美的水彩,惊心动魄的反差是推动读者的巨大张力。小说结尾,当最后的谜底揭晓,每个人物的种种行为一下子有了全新的解释。像一部完美的侦探小说,结局揭示的却是人和人性的评判:如何去评价奥斯维辛集中营一个让犹太囚徒过好最后日子的纳粹长官? 如果被屠宰的命运无法避免,应不应该让羔羊们预先知道刀俎下的痛苦?这样评价偷生羔羊们的苟且?

在2018年遇见石黑一雄是我的幸运。感谢医生感谢药,让我可以静下心,### 体会他的敏感,他对“美”的感悟,他对人性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Never Let Me Go》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