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副教授演讲:我们的教育正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普通人

作者:小二蓝

(更多文章,可以关注我们的公号:101提升实验室)

昨天看了一个演讲,演讲者是清华大学的刘瑜副教授,演讲的标题叫做《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

刘瑜老师在演讲中重点强调了两个观念——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这场演讲,帮我想通了几个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人活得太清楚了不行?


第一个想清楚的问题,是关于我高中班主任的。

事情是这样,我高中的时候,读着读着,突然就不知道我每天这样读书的意义了。

于是开始经常逃学。

但其实,我也不知道去哪里。经常让班主任和我爸妈一阵好找。(愧疚)

班主任找我谈过很多次,他说:“人啊,就是要活得迷糊点,活得太清楚了不行。”

我一度因为这句话非常得迷惑,不懂他什么意思。

现在的我,可以理解他那时的良苦用心了。

我的班主任是想让我别继续追问自己了,放过我自己,跟着大部队走就好了,以后这些事情都会有答案的。

但是我发现,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答案,不论我在哪个阶段,我从事什么,我都会感到焦虑和迷茫。

了解自己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我非常认同刘瑜老师的一个观点: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你想要什么

刘瑜老师说,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就是一场“军备竞赛”:

你家孩子报俩补习班,我们家孩子就报4个;

你学习到晚上11点,我就学习到晚上12点;

......

说到底,我们人生的前20年左右,其实就干了一件事——活过竞争,通过选拔。

我们没有自己的空隙去思考,“我”到底想要什么。

所以当我们从这条流水线上下来,开始思考,我们想做什么的时候,

我们开始感到迷茫和焦虑。

因为我们根本都不了解自己,何谈想要什么?

02 我能做什么与我想做什么


第二个想清楚的问题,是关于我一个姐们儿的。

今年三月初,她考研成绩出来,没有上岸。

她家里的人希望她去考公务员,她自己想二战。

最开始,她是想二战的,我们也聊过,我坚定地支持她。

可后来,她开始准备考公务员,还有所有招人公司的考试了。

简而言之,就是从3月到现在,她几乎一直在考试

我便不知道她到底想要什么了。

我问她:“那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她回答我说:“我现在已经不想我想做什么了,而是我能够做什么。

我那时候觉得,我姐们儿说这句话,有股子妥协的味道。

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去反驳她。

因为我们每个人身处的环境、价值观等都是不同的,所以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现在回看,我觉得这是我姐们儿能做的最好决定。

那时她刚刚经历了考研落榜,正处在怀疑自己的阶段,迷茫的她,迫切需要做成一件事,来帮助她重获自信。

她在这么多场考试中,也收获了许多,例如考试的技巧,对自己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增进了对自己的了解

在一场教师招聘考试中,她在试讲时,发现自己好像在讲课方面还挺擅长的,而且还很有热情,于是,她现在有了考教资的打算。

人是会变的,每一次有这个感慨的时候,就说明又刷新了一下对自己的认知。

所以,如果你问:“你说要跟随自己的内心,但是我的内心是空的,没有声音,怎么办?”

那你可以跟我姐们儿一样,去想想,当下的你,可以做的是什么?

刘瑜老师说,我们每个人在会做的事情中,一定有一个是最擅长的,这件事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我们应该去从事那些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事情。

而当下,不断尝试的过程,就是发现你的比较优势的过程。

所以试错是很有必要的,南墙是会越撞越清醒的。

03 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


之前看鲁豫姐的一本书,里面引用了一句话叫做:“我与我周旋久,宁做我”

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因为它告诉我:

接受自己本来的模样,就是我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我们总有这样的瞬间吧:

羡慕别人比自己漂亮;

羡慕别人比自己聪明;

羡慕别人比自己有更多的资源;

,,,,,,

所以就会有无数的瞬间,我们想成为别人。

但就像《牧羊人的奇幻之旅》中所说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背负着一种天命,我们终其一生,就是要去完成自己所有的天命。

有些人,有些事情很赚钱,但是它们不适合你;

有些人很迷人,但是他们也不是你。

刘瑜老师说:

我们的教育不是鼓励年轻人发现自我,而是逃避自我。

从独特的自我逃向平均的他者,

个性逃向潮流,从冒险逃向安全。”

所以,最好的竞争策略,就是去发现自我,找到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将这种比较优势发展到极致。

日本现在都有“收纳咨询师”的职业了。

连“会收东西”都可以成为赚钱的途径了,

可见我们的职业规划思路,还有很大的扩展空间。


开始好好认识下你自己吧。

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

以及更多的可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华大学副教授演讲:我们的教育正把我们每个人都变成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