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学看钟杰“男生女生课程”

一、前言:

        很有幸,在一个平凡的周末能够聆听到来自深圳的著名班主任钟杰老师的生命课程和系列讲座。虽说,钟杰老师的男生女生成长课程并不是第一次听,但是这一次,感受却格外的不一样。

        最早听到钟杰老师讲述这一课程,是在一年前的“教育行走”,如惊鸿一瞥般短暂的分享,印象中只留下这是一个热情洋溢,有生命力不乏幽默感,还带点口音儿的女老师。后来真的有幸和她近距离接触是在英才开的“钟杰班主任工作坊”第一期培训课。时隔将近一年,本年度最后一期课又回到了英才,或许这就是常说的“回到原点”。似乎是自己这一年有了更多的经历和学习,钟杰老师的课这次让我有了更多思考和感悟,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之后,还是要坐下来静静写下这篇小记。

      社会学是一个研究社会现象,发现社会问题,试图寻找解决方案的科研性、实用性、指导性学科。或许是钟杰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阅读储备,加上细心观察生活,思考现实问题,使得钟老师开发出来的男生女生性别课程,和社会学阐述的一些理论不谋而合。不知是又亦或是无意,可能这就是学科之间在实践的过程中都实现了内在规律的统一。

二、课程构建的基础:社会角色的分工

        所谓社会角色,指的是群体或社会中大家对某一特定身份的人抱有的行为期待。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相对应的都被人报以一定行为期待来诠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例如:一个市长被人期待提交有利于维护市民权益的提案,一个妻子被人期待相夫教子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角色,而且往往不止一个,每一个人都要对自己的社会角色进行认知、认可,同时平衡多种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

        钟杰老师课程区别于其他男女性别教育课程的核心特质,在于她并不是简单立足自然人这一生物属性,讲述男生女生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异同,而是立足人的社会属性,清晰地赋予不同性别孩子不同的社会角色,让孩子明白两性社会分工上的责任差异,参照自身生理差异,最后回归行为指导,帮助孩子构建完整的社会角色。让男生女生都能清晰地明白从哪儿来,该往何处去。

      钟杰老师选取的社会角色分工也是独具匠心,男生定位“为人父”,女生定位“为人母”。如此有趣的角色定义,同时包含很深的学问,也有很重大的意义。

1、重建家文化

        中国是一个悠久的文化古国,而“家”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家文化”是一种传统,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也常说“国是千万家”,还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列而举,足见“家”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可是,时过境迁,城市化和市场经济导致的区域经济不平衡,出现了大量的“非离异性家庭破碎”。所谓“非离异性”指的就是不是因为婚姻破裂,而是因为经济压力,使得夫妻至少有一方或者双方和孩子长期分离,原本共聚天伦的家,硬生生被肢解变得破碎不堪。多少人,未尽父母之责,又有多少人,甚至连如何为人父母都不清楚。

        钟杰老师的社会角色定位,是帮助孩子重拾家文化的一种尝试。我们苛责有的人做不好父母,又岂知教育养育本就是专业之事,而父母对教育多为业余之人,其实还是归咎于没人教又不知如何学。

2、减少角色偏差

        如果能够从小有如此清晰的社会角色定位,那么就避免了很多角色冲突。角色冲突主要体现在角色认知的偏差和角色扮演中的差距。

        网上有个男生在大学很爱织毛衣,问他为什么,他说他要做一个贤妻良母,这样比较贤惠。网友的评论多为“死娘炮、娘娘腔”。其实“娘炮、娘娘腔”通常指的便是没有满足人们对男性阳刚气质期待的人。我们虽然不能苛责这些人群,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为什么我们终究觉得怪怪的?因为不自然。不自然的生命状态是一种很奇怪的状态。

        所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相对清晰的社会角色定位,是帮助孩子对自己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进行认知,做到悦纳,避免角色错位。同时,一定程度上确实有助于减少由于角色认知不足导致的扮演偏差,诱发的习得性同性恋现象。

三、课程开展的实践:生命历程的社会化

        所谓社会化,指的是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为了适应人类的群居生活特性,人从出生以后就必须逐步学会控制生物本性,适应社会生活。因此,社会化的发生贯穿一个生命的始终,社会化的意义就是让个体生命能够在集体中生存发展,与此同时,形成一个有着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的社会。

        钟杰老师的男女课程,恰恰立足在了生命成长的长远性,提出了中学德育的一个核心议题——人际交往。社会化的过程是人融入社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无一例外,都是和人在打交道,和不同的人相处和适应就是社会化的基本过程。换一句话说,社会化的过程便可以看作是处理好不同的人际交往。

1、同性交往:闺蜜和兄弟

      女生不能没有亲近闺蜜,男生也不能没有生死兄弟。但是如何选对人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作为亲密同性朋友的闺蜜和兄弟,常常是可以把握最多私密问题的人,如果无法妥善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就可能给自己添不小的麻烦。钟杰老师对此分别都给出了多条极具参照性的原则条件。

2、异性交往:男生和女生

        两性交往是青春期人际交往的最大议题,钟杰老师的示范课,揭示了正确引导两性相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传男不传女”和“传女不传男”两堂示范课上孩子反应的截然反差也让人深思。

        两堂课的构建倒是颇为相似。通过科学数据和研究报告,理性分析异性捉弄自己的动机,解释矛盾形成的客观原因。然后在理解异性的行为的基础上,运用他们的同理心打消他们的敌意。最后落实到具体的操作细则,给出可操作性强的相关细则。

        不过两堂课的课堂呈现是天差地别,五年级的女生表现相对镇定,但是五年级的男生则显得躁动不安。究其原因,女孩子的心理成熟普遍比男孩子早1到3岁,认识发展理论解释了,不同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着明显差别的。两堂课都是需要对理论数据进行理性分析,才能得出为什么要理解异性的行为。而男生的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都弱于同期女生,因此依据经验和感性判断,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尊重女生,体谅女生。因此之后给出的相关建议,也就难以让他们接受。

3、跨辈交往:婆媳和母子

        钟杰老师讲座阐述了一个观点——儿子结婚后组建的叫新家庭,儿子看爸妈叫回家,爸妈看儿子叫做客。乍一听倒是很新奇,其实细细思来,这便是最好地诠释了家庭边界感。纵观婆媳矛盾,都是理不顺跨辈的人际交往关系。

        钟杰老师以自己为例,说起了两辈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多少人被丈母娘刁难,多少人因为处不好和公公婆婆的关系而苦不堪言。其实分清家庭关系中的主次,是一种经营家庭的智慧。

四、课程教学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立足社会角色分工开展的男生女生课程,赋予了性别教育独特的定位,再依托课程设置来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这其实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要知道,两性交往将涉及三代人的问题,父母孩子的亲子关系,丈夫妻子的婚姻关系,公公婆婆、丈人丈母与晚辈的跨辈关系,能够妥善处理好这三种关系,这就是构建好了一个和谐的家庭,家和方能国兴,这自然是减少了社会矛盾,构建了和谐社会,提高国民幸福感。

        钟杰老师最后一个下午,讲的课程开发的过程范式,一开始便提到要思考课程开发的意义和背景。钟杰老师智慧之处莫过于始于两性角色分工,立足于家庭责任,围绕人际交往,开发出了一套真的让孩子的生命不断社会化的课程。

五、后记:

        孩子在教育的过程中,总是容易缺少了社会化教育的滋养,就仿佛生命成长中缺少了养分,我们常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情商低?为什么现在的学生如此冷漠?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只会索取,不会关爱?钟杰老师说:“德育是用来解应试体制内的毒。”我倒更愿意说:“德育是弥补应试体制中的营养不良。”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社会学看钟杰“男生女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