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抚养》 ——爱的力量

李玫谨老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通过大量真实案例各种违法犯罪人的心理问题,追述到犯罪人早期的家庭教育和心理教育。一个人是否会犯罪,往往与他出后的家庭教育有密切的关系。


她希望通过《心理抚养》这本书向父母们传递一种理念: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


通过情感,性格,观念,能力四个方面,父母必须全程参与,陪伴与关爱获得孩子的依恋感,获得管教孩子和立规矩的资本。


参与孩子成长,进行情感抚育,教他做人做事。亲自陪伴孩子,比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我们不能错过塑造孩子未来人生的最佳和最关键时期。


当今,熊孩子越来越多?他们怎么变成熊孩子?


2019年4月某天,上海卢浦大桥“砰……”,一个水花快速开合,没有丝毫涟漪水花就回归平静。岸上传来一阵撕心裂肺的哭声,纵有千般不舍与悔恨,也无法挽回。


17岁少年赌气结束自己,用生命惩罚在生的亲人。有什么过不去的坎,需要这种过激行为。


只因在学校犯事被叫家长来,妈妈到校后当众扇了他几巴掌。这几巴掌燃起了少年的熊熊烈火,烧毁了母子情。当车驶到桥上速度缓慢时,急速开车门冲出去,一个跨越翻栏,跳!


死,解脱一切,只是这过谁来偿?


李玫谨老师说:你的爱在他眼里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他用你的爱来威胁你。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一个错误信息,你的爱没有限制。


冰冷的家庭育不出得体的孩子,一个孩子在家里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爱时,就会选择离家闯荡江湖。最后都会走上犯罪道路。


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其实都跟父母的行为或教育方式有关。孩子从身体到心灵都是父母造就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很多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影子。


如果,亲子关系良好的母子,不会上去就是几巴掌。17岁,懵懂知社会,需要尊严。这个妈妈一巴掌把母子关系打散。


如果,母亲是位知书达理的人,就不会在车里继续唠叨,增加孩子的怨恨心。


如果,母亲有锁后座锁。如果,母亲有拦下孩子。可是,没有如果了。


时光不能倒流,人生没有重来。成长就像一棵树,具有不可逆性,只有向上成长,没有往回生长。成长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一旦错过某个阶段,再想弥补,就需要成倍地付出所欠下的亲情,而不是金钱。


可见,这个母亲就是错失孩子太多成长期,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父母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过程。在过程中读懂孩子,是为了日后理解孩子心理的基础。


现在社会环境很复杂,养孩子越来越难,不像过去那容易。很多父母很焦虑,孩子一出问题,就找专家。可是任何专家都有一个问题不能替你解决,那就是你的孩子是不是你自己天天照顾,抚养,陪伴。

养育孩子,过程很重要。但现代人为了挣钱,孩子都是交给别人养,孩子本应与父母相处的大量时间被替代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自然也被削弱。

孩子的早期是一生中最重要的情感依恋期,这个时期谁代养就依恋谁,情感纽带也就系在谁身上,无人能动摇。


情感影响性格形成,情感得不到满足的孩子会显得急燥。急燥就会哭,从哭泣到抽泣到脏腑痛形成燥。这样的孩子没有朋友,很容易走上极端路线。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性格比能力更决定命运


父母失职或无心之过导致孩子出现一生难以避免的终生之错


万众瞩目的李天一,本该继承父亲的光辉走上光明大道,却在他妈妈的宠溺纵容中走进监狱。不知他在狱中是否知道悔过,为自己的过错买单。虽然爸爸李双江老年得子确实珍贵,但该责该罚,绝不心软。育儿没有舍不得,还没打骂,还没批评自己先掉泪。


如此纵容,岂有不犯错之理。这种人经常无视和侵人的权益,走到哪儿都给别人带来困扰恐惧和危害。他们没来由地坏,频繁出现不良行为。


溺爱,是缺陷人格形成的基础。溺爱性抚养在生活上包办。在行为上无原则放纵。使孩子从小养尊处优,无法无天,养成懒惰,自私,任性,冲动,说谎等不良习惯。


有个名词叫:能力重度残疾。是一种人格缺陷。即使现在没犯罪,以后呢?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中,总有一天会犯病。


人格,是怎么形成的?从养育开始做起。用心养育孩子就是遇到自己“理想中人格”的那类人。


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又有后天养成的习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族养育方式有关。


大连13岁男生诱骗邻居小女生到家玩,试图强奸,遭拒后连砍七刀,男孩把奄奄一息地女孩拖到小区人烟稀少的灌木从的,还压上两个垃圾袋,里面装满了砖头和碎瓦。


还若无其事的问女孩父亲:你女儿找到没?


当找到女孩时,因失血过多死亡。女孩子衣冠不整,左眼瘀青,脖子有掐痕,身上刀痕累累,让她的父母悲痛欲绝。


当所有线索指向他时,他懂得说:我还没满14岁,不用判刑。


他父母对警察说:他还小,还是个孩子。


他小,作案手段极其残忍;他小,懂得毁尸灭迹;他小,却知道未满14岁不用服刑法;


人小,心却黑了!


其实,所有的坏都能找到源头,如同引发一场火灾的点点火星。


所谓:生而不养,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就是在这样家庭里。


也许,应该颁一道法令。让那些不趁职的父母去“家长学校”好好学习。只有大人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英国有个法令:10-17岁孩子已经出现违法行为,法庭可判父母去上“家长学校”。学习如何树立行为规范。如何对孩子的青春期做出适当的反应。如何控制孩子的行为方法。


如果不遵守这个养育令,将被视为犯罪,并处以罚款。


这种处罚父母监护不到位的做法,大大提高了育儿技能的做法,我国应该借鉴。


万达广场儿童乐园,孩子们都爱去玩的地方。球池里,俩幼童抢个波波球,双方哭闹找家长。最后变成两个家庭群殴。打伤一个爸爸,扯坏一个妈妈所有衣服。一个小小的抢球事件上升成家庭斗争,素养在哪里?孩子目睹全过程看到了什么?在他幼小的心底父母都成了恶魔一样吃人,待他成人后也将是一个斗殴斗气的人。


情感匮乏,心灵缺口,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灾难。


有位老师说:教育孩子容易,教育家长很难。


要想孩子改变,大人先要改变自己。


作为父母,你现在的行为不仅会影响到眼前的子女教育,还会嵌入你的神经记忆,进入你的基因里,遗传给子孙后代。


中国古人讲:“祖上各德,福泽子孙”,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所以,每个人在为人父母后,要注意自我修行,要自律,努力成为好父亲,好母亲。为了子孙后代,我们现在这一代都不能懈怠。


刘德华电影《童梦奇缘》,剧中小光经常离家出走三两天,每次被找到时爸爸总是会给两三百元求他回家。可是过几天,他又离家。


他情愿睡公园也不愿在家里呆着,因为在这个家里他感觉不到温暖,感觉不到爸爸爱他。虽然爸爸是老师,可是教不好他。


人,一旦心理有缺陷,会造成终身的“漏洞”。在随后的人生道路上就容易麻烦不断,甚至还同领略到人生的美好就夭折在半路。

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其资格源于血缘,因血缘而对孩子产生责任感,爱,耐心和期待,并给予鼓励和帮助。父母的态度与言传身教的示范是养育的本质。

所有的教育都不能替代或跨越注重情感抚养的养育。如果没有来自心理抚养的情感作为基础,教育只能教术,不能教心。


家族养育比随后的教育更重要,更基础,更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家长不要错孩子六岁前的养育过程。不要等到孩子出现情况后,才懊恼不已。



生孩子养孩子没有“家长手册”,只有肯花时间,肯花心思陪伴,找话题聊,努力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就能达到心中优秀的亲子标准,不会离孩子越来越远。

陪伴孩子时要“用心”,而不是“用力”,也不是漫不经心。陪在孩子身边玩手机不叫陪伴,叫陪着。没意义!


家庭是人生的起点,人的许多问题源于早年养育

父母亲自陪伴孩子成长,比只给孩子挣钱更有价值


早年家庭养育中的“心理抚养”和“心理教养”,这两种心理养育将奠定人的一生心理基础。


为了社会繁荣稳定,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在教育子女方面进行心理抚养,为国家输送更多优质人材。


你可能感兴趣的:(《心理抚养》 ——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