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计算机或者网络设备通过有形的线缆,无线设备连接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连接,通信的集合。
通信: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通过某种媒介和行为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通信需有来有回进行交流)
网络通信:终端设备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通信。
网络分层的核心:方便管理。定位故障。
1.应用层:人机交互的界面。某一个系统应用程序窗口。如www.baidu.com
2.表示层:负责翻译,把人类语言翻译成二进制语言,让计算机识别,安全加密以及数据压缩。
3.会话层:假设现在要访问百度,需要先和百度建立会话关系。会话属于软件层面,允许不同设备之间不同用户建立会话关系。
4.传输层:进行端口通信,以相同的协议进行通信。指定软件之间的端口一致的通信方式。
5.网络层:计算之间通信的唯一标识就是IP地址。网络层查询IP地址,并选择最佳路径的方式找到通信另一方,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包-最佳路径选择-转发。
6.数据链路层:网卡设备。把数据变成数据帧。
7.物理层:数据编程信号传输。BIT流
逆向的过程:数据到达对方主机之后,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一表示一应用
端到端通信:端口到端口,传输层就是端到端通信
点到点通信:主机与主机。网络层及以下都是点到点通信。
TCP:传输协议,IP:网际协议
早期的模型是四层模型。网络接口层-互联网层-传输层-应用层。引用了osi七层模型
现在的五层协议是一系列协议的集合。tcp/ip协议簇
各层使用的协议
1.应用层:【1】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端口80,https:443 传输静态页面,网页。
【2】ftp:(文件传输协议)传送文件。22
【3】DNS(域名解析)
2.传输层:【1】tcp:(传输控制协议)tcp协议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但是稳定,可靠
【2】ud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效率更高,但是不安全。定义了不同程序之间的端口。
3.网络层:【1】ip:(网际协议)192.168.233.10-------172.168.233.10
【2】ARP:(地址解析协议)IP地址转换成mac地址。(第一次获取到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之后,会保存一端时间,下次请求可以直接查询ARP缓存,节约资源。)
【3】ICM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通过ping测试主机之间,路由器之间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器是否可用的协议。常用
【4】RARP:(逆地址解析)
【5】IGMP:(网际组管理协议)
4.数据链路层 :没有任何特定的协议。支持所有标准的,专用的协议。
5.物理层::没有任何特定的协议。支持所有标准的,专用的协议。
数据封装:1、应用:翻译成二进制,并建立会话关系
2、传输层:协议(tcp/udp)端口(80,443)tcp头部 -数据段
3、网络层:ip头部(源ip和目的IP地址)-数据包
4、数据链路层:tcp头部和ip头部的基础之上,mac头部(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数据帧
5、物理层:开始解封装-比特流
(解封装:[1]数据链路层:脱去mac头部
[2]网络层:脱去ip头部
[3]传输层:脱去tcp头部
[4]应用层:翻译
tcp/ip五层实际上只有三层:
1.传输层的tcp头部:tcp/udp
2.端口ip头部: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3.mac头部: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物理拓扑:设备之间的链接关系。
报文:协议数据单元。根据传输协议分成的最小数据单元,就是报文。
数据头部:区分应用程序,找到数据的接受者
数据尾部:确保数据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