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者自清,洁者自净

        我们都知道海瑞是历史上及其有名的大清官,不说别的,就说两点:一是海瑞死在南京任上的时候仅余白银20两,连丧葬费都不够。他的好友王用汲去看他,只见布衣陋室,葛帷(用葛藤织的帷布,比麻布还差)还是破的,连个穷书生的境况都不如,感动得直流眼泪,并为他凑丧葬费。一个堂堂的朝廷二品官,国家正部级干部,竟然清贫到如此程度,其道德操守不由令人肃然起敬;二是海瑞任淳安知县时,公费支出大为减少。一年下来,淳安的驿费仅需银900多两,每丁仅纳银二钱五分,为此前的7%。仅此一项,每年向百姓少征1万多两白银。以上两点告诉我们,廉洁行政,行政者要自我保持清静,保持自我的干净,就是要做到廉者自清,洁者自净。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求沫”。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人们就用廉洁来衡量做人当官的行为和品质。既然廉洁是做人当官行为品质的衡量标准,那么,只要是为官收受的都不叫廉,为官贪污的都不叫洁,所以不受为廉,不污为洁,只有做到自己不受不贪,方为廉洁,这样的行政方为廉政,也只有自己做到廉洁了,行政令时才有底气,做实事时才有骨气,处理政务时才有正气,不然,我们高堂之上的明镜怎能高悬,我们内心的天平怎能不有所倾斜,明镜不悬,天平一边倒,哪来的光明和公正,无光明和公正,当然黑暗和混乱就会如雾霾一般弥漫百姓的心间,我想没有光明和公正的世界谁都不想呆下去,《论语》有“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样的句子,这就告诉我们,一旦社会出现不均和不安,人民百姓就无幸福可言,谁希望生活在无幸福感的社会呢?

      要做到廉者自清,洁者自净,就是要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廉洁的主体是我们自己,拿我们该拿的,不是我们的绝不动手,试想一下,为官的能拿的机会太多,可是像海青天那样的人,为其母祝寿时只买了二斤肉,要是今天,只要海瑞有意无意在下属面前稍微透露一下,我想,可能的情况是这县官的老母亲家里早就贺礼堆如山了,那还用他那二斤肉呀。这些类似于祝寿的事就是我们身边的小事,对于我们老师而言,小事更小,从体罚学生到乱订资料,从请客吃饭到考试舞弊,从有偿家教到收受家长礼品等等,都有可能被我们当做司空见惯,其实,当我们的职业大厦倒塌之时,为时已晚,因此,往往我们思想大厦的倾覆就是做了一件件不该做的小事引起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这个道理,这已经是千年古训了。

      要做到廉者自清,洁者自净,就是要做到正直,周敦颐《爱莲说》中有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就是对正直的最好注解,保持正直的人,只要“不蔓不枝”,就会清心寡欲,就能保持高尚的情操,我们的品质当然会“香远益清”,而我们教育者,对待学生,对待教育都必须拿出正直的品质,用正直去抵制教育中一切不良思想和现象,作为教师,要求学生正直,首先自己要正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淡泊名利,正直从教,廉洁从教。

      要做到要做到廉者自清,洁者自净,就是要有责任感。无责任,任何事都无从谈起,正是因为有了责任感,才有历史上那么多仁人志士心系苍生:屈原哀民生之艰,热泪长流,容颜憔悴;杜甫抛搁自身之凄惶,叹息肠内热,穷年忧黎元;钱学森历经艰辛也要回国,其精神荡气回肠;2008年感动中国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只要能爬得动,就要上山教孩子们”……多少年,多少代知识分子胸怀天下,把国家之兴亡担于一身,把百姓的疾苦集于心头,一个勇于担当社会责任,一个具有悲悯胸襟的人,想到的常常就不会是一个小我,更不该是那点蝇头小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似远似近的呼唤,久久地回响于中华大地!也撞击着我们每个教师的心灵!

      教育家陶行知说:“立身之本最主要是廉洁”。显然,作为教师,我们今天有理由、有义务,率先扛起廉洁这杆大旗。我们有责任、有必要从自身做起,用正直和责任让廉洁之花开遍校园。让廉洁这棵传统文化森林中的大树,永远根深叶茂,万古长青。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廉者自清,洁者自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