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清单训练营之后...

在不知不觉间,十天十本书的任务就这样完成了,习惯了每天固定时间的写作,突然心里少了一件挂念着要完成的事,确实让人有些不安。

十天时间,还不足以让我形成一个新的习惯,但每一个想要放弃的夜晚,在老铁们的提醒和鼓励下,无论如何匆忙,都还是坚持了下来。

在加入清单训练营时满怀豪情壮志,没想到自己却突然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每天面对之前毫无了解工作从头开始。在第一天要打卡时,要不是之前写好了一篇,怕是立即就会败下阵来。

第二天也没有让人觉得轻松,七点半和同事下班回到宿舍,书一页没翻,人却是一动都不想动,看着小队的老铁都完成了任务,心里想着,不能给三中队拖后腿啊。不管质量如何,先寥寥看过,然后迅速动笔。 完成时,不禁松了一口气:也没有想的那么难嘛。

只要在心里否定了放弃这个想法,事情也就完成了一半。 之后的几天,同样面临很多问题。有一天和日报小组的设计工作同时需要完成,在衡量再三之后,决定还是以日报为主,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了整个团队的进度,在日报修改完成之后,只剩一个小时,加紧干活,最后在23:56分,完成了打卡,可以说是很惊险了。

经过这十天的历练,自己也算是有了一些感悟和收获,相信自己在以后面对这种问题时,能够做得更好。

001清单和主题营的设计

清单规定内容10条,字数在500-800之间,我刚开始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定要十条呢,万一有的书就只有七条呢,为什么一定要规定上限呢,达到一定字数不就行了嘛。

在实践之后发现,这真是一个很有效的设置。

开始写是容易的,写满十条,不漏不重是难的;写够十条是容易的,每一条都控制字数是难的。

有一个要求在那,就会强迫你去思考,去调整,而不是写完就就算完,特别是对我这样没有认真读书的人,为了能够十条内容都有意义,才会一次次地翻看,去总结。

读书营内部的主题营设计也很棒,每个连队有自己的中队划分,每个中队有十人小队,每个小队还会有同桌组队。 每天在群里发布打卡信息后,都会有老铁统计,并送来鼓励的话语,尤其是在小队里,一共只有十个人,虽然没有设置任何竞争机制,但心里就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脱了整队的后腿。

要是没有小队的激励,我相信我有很大的可能完不成任务,这就是社群的力量吧。一个人的时候,说不做也就不做了;十个人的时候,大家都看着你呢,好意思不做吗;一百个人的时候,大家都完成了,你肯定也可以的。

002清单只是选书,不是读书

我们写完一页清单,通常不需要仔仔细细地看完整本书,而是给出整本书的核心重点内容和一些具体操作建议。

但我们如果只是看完了一本书的清单,就打算照着做的话,其实是缺乏了自己的思考和有力的论证的。

所以,最好只是把清单当作自己选书的参考,有自己的感兴趣的内容还是需要买来全书阅读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写清单的过程也是一个选书的过程。

我必须承认,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逐字读完任何一本书,但在我写完清单之后,有好几本书我已经放进了自己的精度书单中。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是避免了开始的艰难。我们为什么经常买书,却不看书,因为我们为自己定了太高的目标,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或者一定要从中学到某个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甚至恨不得明天就成为书里的那个人。但如果一开始,我们就只是告诉自己,用半小时随便翻翻就好了,看看里面大概讲了什么就行了,开始的过程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第二个好处是,对书的整体把握更好。一页一页看,我们通常都会关注到更细节的东西,这一章讲了一个什么观点,哪一章的某个例子很有趣。而用写清单的方式浏览全书,特别是在有一定积累量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注意到,一般作者都会在前几章如何开题,中间如何组织内容,如何设计章节和小标题等等。

十天的清单主题营已经结束了,对我来说,学习到了一个新的读书方式,又一次完成了对自己的承诺,还认识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

 书易得,一起读书的人,不易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清单训练营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