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先生说:“教养是一个人生命的层次,更是一个人灵魂的模样。”
1
记得上次在火车站自助取票机那里排队取票,由于是法定节假日,人很多队伍很长,一个女孩子急匆匆地好像快误了火车,她跑到第一排和最前面的男生说“可以让我先取票么?我火车快误点了。”
男生说了句:“好,一会慢点跑,小心摔倒。”
然后自己走到了队伍最后面重新排队 。
我瞬间被男生的这种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所折服, 聪明是一种天赋,但善良却是一种选择。一个人的灵魂越是纯净,他就越温柔,而一个人最大的温柔,就是温柔于整个世界。
2
公交车上,一个长相很凶狠的彪型大汉子,大热天,穿着紧身黑T恤,胳膊上都是纹身。
这时候一个老奶奶上来了,大汉子马上站起来主动给让座。
这让老奶奶受宠若惊,连忙说谢谢。
周围乘客也不禁称赞。
大汉子:你跟劳资客气个锤子!
引的周围乘客一阵大笑。
虽然这位大汉言语粗鲁,但他的行为还是赢得了别人的肯定。
瞬间想起了陈道明说过的那句话:教养和文化是两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没教养,有的人没有什么太高的学历和学识,但仍然很有教养,很有分寸。
教养,是带有某种天生的素质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有教养的人看世界也是满满的善意与温柔。
3
有时候晚上下班没事可做会去鼓楼逛一圈。
有个小伙在鼓楼底下的广场唱歌。
超好听的那种,声音特别温柔。
后来城管来了,他们就停了,很多听众也走了。
然后,他们把听他们唱歌的吃瓜群众坐台阶屁股下垫的纸,喝光的饮料杯,随手扔的零食袋,一个一个,一张一张地捡完了。
虽然我不认识他们,但他们的行为真的值得我尊敬,为自己负责,也为别人负责。
4
像近年来发生的很多这样的新闻:
1、有宝妈抱着睡着的孩子坐在地铁上,手还抱着孩子的脚,避免鞋子蹭到其他人;
2、一个大爷在地铁里剥蒜头,垃圾随地扔,一个学生默默捡起来,大爷让她不用捡说有人打扫的,学生说,我平时就是这样的;
3、在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司机特意让走在斑马线的母女先行,母亲让女儿给司机鞠了下躬;
4、给路边行乞者或者街头艺人钱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蹲下去放在他面前而不要直接扔给他;
·······
太多太多了就不一一讲述,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十分细小,都是大家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什么它会作为报道,被放大出来赞扬呢?
这些小细节都能体现到一个人的教养,而这些东西却我们稀缺的,这些人或许在我们生活中很平凡,但是他们的教养,让人总觉得他们闪闪发光,温暖着这个世界。
这也告诉我们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如何,你都可以选择做个更好一点的人。
美丽的外貌,丰富的学识,聪明的头脑或许能吸引关注,但良好的教养才是让人尊重和喜欢的关键。
5
贾甲儿写过一篇文章叫《教养的味道》很生活化,不需要太多的大道理。
那个人把拖鞋整齐地摆在鞋架最底层,然后用钥匙悄悄把门锁上。邻居曾以为他一直呆在家里。
那个人站在黄色安全线外,静静排队候车,虽然车站只有他一个人。
那个人在车上站了足足一个小时,尽管“老弱病残孕专座”就在他旁边空着。
那个人下车后轻咳了几声,走了两分钟,终于找到了垃圾箱。他把咳出来的东西吐到手帕纸上,严严实实包好,稳稳当当放进“不可回收类”垃圾箱内。
那个人出了阅览室。他把报纸按页码排好,踮起脚尖走到门口,将报纸端端正正放到了3号报格上。
那个人去了书店,把一本厚厚的小说从书架上拿下来,躲到一个很少有人抵达的角落,默读着。最后,那个人笑了。
这本小说的第三自然段中这样写着:“那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宛如一阵轻柔的风。风过后,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一串气味,香香的气味。你可知道,这气味是他们身上特有的味道。这种味道的名字叫作教养。”
作者简介:koala,文艺愤青年,马拉松爱好者,三观比五官正,喜欢写写字,弹弹琴,做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