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朋友开了一家特别有逼格的烧烤店,从选址、食材选择、店面装潢、服务员配置,样样做到极致。开业至今,门庭若市。
但是一个月核算下来,利润没有多少?
是哪里出了问题?
成本过高。
上一节我们画出了用户体验地图,找到了很多个服务触点。接下来是要把每个服务触点做到极致吗?
应该是,但实际情况是,我们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可支配。如果有,也会像我这个朋友的烧烤店一样,成本过高。
所以,对应用户体验地图,我们需要从运营者的角度再画一张服务设计蓝图,来合理配置你的资源结构和角色框架。
什么是服务设计蓝图?
梁宁老师总结得极其精辟:服务设计蓝图,就是要做到一眼、一条路、三个点。
一眼是什么?就是产品和服务要第一时间让用户“一眼”看到自己的目标。比如,Keep会问用户,你的目标是什么?减脂、增肌还是塑形?健身本身不是目标。
一条路是什么?就是产品和服务要有一个清晰的路径,让用户能够知道如何使用你的服务,用来达到或者接近自己的目标。如果用户无法走下去,就是服务流程的崩溃点。
三个点是什么?峰值,终值和忍耐底线。
峰值和终值,是由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的。
他发现大家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核心因素决定:
第一个是体验最高峰的时候,无论是正向的最高峰还是负向的最高峰,一定是能记得住的。
第二个是结束时的感觉。
这就是著名的峰终定律(Peak-End Rule)
体验一个产品或事物之后,所能记住的就只有在峰值与终值时的体验,而整个过程中每个点的好与不好,时间长短,对记忆或者感受都没那么大影响。
比如宜家,比如迪士尼,都是应用峰终定律的设置,来提高用户体验。
还有一个切身体验,就是我们公司五周年江南行的设置,五天行程从烟威青三地出发到上海到杭州到宋城到乌镇再到上海,天气阴晴不定,一会儿热成狗,一会儿冻成猫,人数众多需要协调等待的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以前组织这样的活动都或多或少听到大家的抱怨,但是这次几乎没有,一水儿的给老板点赞。
为什么呢?除了双飞之外,中间有高潮的《宋城千古情》演出,结尾有超级体验迪士尼,这是大家回来之后讨论了一个多月的最深印象。
为什么要讲体验的峰值和终值?
因为平庸的用户体验无法成就产品。
还有一个点,忍耐底线是什么?
比如,吃饭时每张桌子配一个服务员,用户体验当然会很棒,然而对于餐厅来说代价是成本过高。那么多少张桌子配一个服务员合适呢?这就是需要找到用户的忍耐底线在哪里。海底捞的配置,是一个服务员负责5-6张桌子。
所以,对成本的控制是本分,但是不能挑战用户的忍耐底线。
设计服务蓝图的核心,就是让你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配置你的资源,在关键节点上安排角色,保证整体服务路径不崩溃,尽量不压到用户的忍耐底线。然后尽量集中资源,打造体验的峰值,最后在做一个体验终值的美好小尾巴。
服务设计蓝图的工作应用
轰轰烈烈的双十一大促刚刚落下帷幕,作为电商卖家,也有欢喜也有忧。
欢喜的是,销量有突破,发现用户体验的很多改善空间。
忧的是,现有的资源和能力,能实现的有限。
这就延伸到了我们的品牌定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品牌,要给用户什么确定性的交付,又要有什么惊喜型的体验。
就像梁宁老师讲到的亚朵酒店的案例,亚朵的定位是中高端,不是经济连锁,也不是五星酒店。而亚朵之所以能在有难度的中高端市场建立起自己的品牌,除了模式的创新外,更是做了“与其更好,不如不同”的用户体验。
梳理服务设计蓝图,可以帮助我们从专业角度来思考,如何合理的配置资源,安排角色,最终完成服务。
在用户有预设的地方,不要太让用户失望;
在用户没有预设的地方,给他惊喜,制造峰值;
在服务结尾的地方,给他印象留存,制造终值。
总结一下,我们上一节站在用户视角学习了用户体验地图,不要忙着就做优化,需要站在运营者的角度设计服务蓝图,来安排我们的资源,以及配置每个触点的角色,用来完成服务。因为资源有限,所以不可能在每个触点都达到用户预期,所以,我们需要在服务蓝图是哪个配置资源来制造用户体验,使用户有一个美好的峰值和令人回味的终值,并且全程不突破用户的底线。
附本节知识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