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753天的秘诀,剖析给你看!

日更第754天

图片

Part 1 为什么要做日更?

大概是在17年18年的时候,我自己就有一些感觉,感觉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很是浅薄,发现自己没什么核心竞争力,就有一些恐慌,我觉得自己还是顿悟的比较晚,在这之前日子比较悠闲,工作压力也不是特别大。

当发现了知识不够用的,就感觉自己需要做很多的提升,买了很多书,大量阅读,半年之后出去找人交流沟通,出去找各种的读书会、社群,去听高手的分享,看人家在干什么,我后来统计了一下,在那几年每年大约有40-50本书的输入量,还去参加了一些线上线下的学习班训练营。

在社会上去生存,必须有一些独到的东西,和别人有差异的,而且还是有价值的东西,否则的话一定会举步维艰,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是“想清楚,才能做明白”,不断的想,我发现在搜索这个事情上自己有些优势,通俗讲就是上道快,更容易找到信息。

图片
我经常和外贸进出口企业打交道,帮他们搜索一些国外采购商的联系方式,在过去这么多年工作当中,发现我搜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很多人他们搜着搜着搜不到就放弃了,我可能更乐于探索,通常都能找到,再加上那时候身边的一些朋友找什么东西都会发给我,让我从网上帮他们找出来,思前想后,这搜索技能算是我的一个相对优势。

所以,我就打算把我对搜索的理解以及搜索的思维和底层逻辑写一写,当时取了个名字,叫搜遍全网,意思是网上有的我都能给你搜出来,这是第1步的定位。

当然中间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但至少我砸了第1个钉子,确定了第1块石头,明确了目标和方向,我知道我要做什么,这就开始了。

时间管理叶老师讲过,“烂开始,好结果”。凡事先开始去做,边做边调整优化。经过日更这事,对这句话的理解又上了一个层次。

记得以前看商业模式的时候,有这样一段,今天有一个想法A,我去做,遇到问题优化,变成了A1,之后A2、A3、A4、A5一点点优化,做着做着发现A6变成了B,很多创业者会发现,你现在所做的东西和你最早的设想是有比较大的差异的。

我日更这个事情最早是做搜索,后来搜索遇到了一些瓶颈,调整调整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写自己对世界的观察,理解和感悟。

重要的是,没有最初关于搜索的定位,就不会开始这个事,也走不到今天。


图片

不管如何要先明确第1个点,哪怕是一个模糊的,就像我们去探索,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要先找一个拐杖,这个拐杖是什么?可能是前人的一些思维模型,可能是你自己过往学习的一些方法论,这些东西不见得一定是完美的匹配适合,但是它会在一个特定的阶段引领你往前走。

80后应该都有印象,小时候学骑自行车,都是两轮的,大人会在自行车的后架上绑一根长木棍,假如自己把握不了平衡摔倒的时候,那个棍子会在地面上撑一下,而不至于被自行车把自己砸伤,那个棍子就是拐杖和工具。

就像小孩子刚刚开始学走路,有个学步车带着,学会之后就不需要了,这个学步车就是一个特定阶段的拐杖和工具,当长大了还用学步车,这就比较搞笑了,遗憾的是,今天,很多成年人停止了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更新,用旧地图探索新世界。

图片

这个图也是一个思维模型,黄金三圈What、Why、How,就是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不管是日更,还是做管理,做项目,都要先想清楚它的意义,因为意义是决定我们后面的一切,一切因为意义而存在,意义,是价值,也是目的,为了什么而进行什么,如果这个为了什么搞不清楚,也就是这个Why搞不清,其后面的一切都是无根浮萍,就像是花钱考驾照,花钱买车,坐在自己驾驶位上的那一刻,茫然了,不知道该去向何方。

塔木德里说,没有目的地的船,去哪里都不会是顺风

所以不管做什么事,一定想清楚这个Why,意义是什么,这决定了我们如何开始做,做到什么程度。

Part 2 什么是日更?

顾名思义就是你每天写一点东西,记得以前,有个朋友跟我讲,她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会把当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在脑子里过一遍,思考下重新再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值得优化的地方,我认为她虽然不是日更,但是无意中契合了日更的本质,不同的是她只是在脑子里过一遍,并没有记录下来,如果记录下来,那就是一大堆含金量很高的内容,是一笔了不起的财富,虽然没有记录,但是她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成长是非常迅猛高速的。

其次,日更是对自己思维的一个日常训练,因为你不断的去想。在这里我比较反对读书笔记的一种写法,我不是反对读书笔记,是反对这种写法,有很多人就相当于把这本书做一个提纲,作者讲了什么什么1234罗列下,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网上有太多的思维导图,你去一搜一大堆,做的更精致,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去做归纳整理,而是真正改变我们自己。

以前时候有讲师说,你看大家来听课,“讲的很激动,听的很感动,回去根本没动”,以前咋干还咋干。所以这里送各位一句话,“所有不改变行为习惯的学习都是自嗨”

这也是教育培训行业特别是成人的教育培训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其实是缺乏一个关联,想起促动师里面的一个模型。
数据:本次分享学习中,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句子是什么?
体验:本次分享学习中,让你想起哪些过往经历?
理解:本次分享学习中,你主要的启发和感悟是什么?
决定:回去后可立刻有所行动的一件事是什么?
就这几步,他就把从学习到行动转化的路径,非常清晰的指向指出来了,日更这个事情,就是很好的一个观察-思考-转化的训练,时间久了能形成肌肉记忆,自己不知不觉就改变了,提升了。

图片

这个练习是比较费脑子的,要把一个外部的东西和自己内在的东西进行一个融合,大家都知道器官移植,会出现排异反应,思维也是如此,打造自己,就是去除杂质,增加含金量,大家可以想象一下炼钢,不停的烧,锻造,烧,再锻造,那我们学习也是一样,不断的找一些东西来融合到自己身上,来试一试,能吸收的留下,不能吸收的脱落,最终是把有用的变成能吸收的,而不是搞一堆垃圾,把自己搞废了。

学习的过程,也是融合的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枯燥的,我们还是要以意义为引导,苦中作乐,不断寻找乐趣,寻找正反馈,只有感觉到乐趣,你才能把这个事情坚持下去。

不知不觉,坚持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整合了很多的能力和知识,感觉到自己越来越厉害,这就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第三,日更可以去发现很多被忽视的东西。我们这个大脑的记忆只有7秒,晚上回想一遍的时候有时候就能真的想起很多差点遗忘的东西,这些东西是现实生活层面的,是具象的,我们要把它给提炼,提炼到思维层面去,抽象起来,这个时候写出来,一个是记录,再就是梳理。

这里要注意保护人家的隐私,有时候朋友给你讲了很多事情,你噼里啪啦写了公开一发,涉及隐私的给公开了,肯定不合适。

Part 3 放生自己

在日更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一些问题,一些困难,所谓困难是什么,就是做着做着做不下去了,期望值!希望每天的每一篇都是高质量的原创,这是不可能的,一定要放自己一条生路,这里有一个不可能三角,日更、高质量、原创,只能取其二,说老实话我自己这700多篇,大概有10%是有水的,想象一下,坐在电脑前,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最后就是为了凑原创300字,东拼西凑,意义在于持续,只有不间断和断开的区别,断开这个事,有一就有二三四五,就会半途而废。

想到不可能三角,就调整自己的预期,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给自己看的,和自己的对话,日更和原创是没问题的,高质量那就看机缘,长期下去一定有高质量的出现。这和销售做客户是一样的,不可能每一个客户都是好客户,但是联系客户多了一定有好的。

Part 4 如何坚持下去呢?

行为设计有方法,《福格行为模型》这本书里,提到一个公式,B=MAP,福格博士这本书可以找来看看,绝对会有启发。

B是行为, M是动机,A是能力,P是激发,也就是我们一个行为,等于动机、能力、提醒,动机,是不是足够想要,很多营销导向的培训都善于挖掘内心、强化动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就是动机的重要性。

图片

如果能力不足,那动机再强也不行,只会得焦虑症,压力变成病历,动机和能力都有了,剩下的就是健忘,没有提醒,以日更为例,想到日更的种种好处,愿意做吗?愿意!每天写300字,不考虑质量,能写吗?能!为啥总是坚持不了?今天有饭局,喝醉了,明天工作忙,没时间了。看看减肥的人,在餐桌贴个小纸条,上面写着七分饱,那就是激发和提醒。

定个闹钟,每天固定时间提醒自己写日更,或者搭建一个环境,看见环境就有写日更的冲动,这都是提醒。

我对福格博士这个行为模型理解相对比较浅显,建议大家去找这本书看一看,通过这个原理,你更容易培养出一些好的习惯。

还有一个就是反馈,建立产品思维,阶段输出成果,以此形成正反馈。一个人做着做着,也不知道会做成什么样,熬着熬着信心就少了。

我最早写搜索,写了一阵子后,转发一些学习社群,有人说,文件更容易传播,我就把大概20多篇文章,整理成了电子文档,取了个名字叫搜索的技术,放到一些学习的社群和知识星球里,发现下载量还挺多的,这是带来成就感的一个事,激励自己继续去做。

在第1个阶段,持续去做比什么都重要,先开枪,后瞄准,先固化,后优化,做的好不好不重要,烂开始,好结果

就像我们招聘新员工,刚来他的技能肯定不好,但是他得干,只有不断的去联系客户,不断的去跟客户做互动沟通,积累经验,水平才会慢慢提升,如果他总想着不丢客户,每个都谈的特别完美,那这个人一定是永远没法开始的。

结合日更这个事我们来看,B=MAP,M动机不足,就多想想日更的意义和价值,确定要不要做的问题,如果说没什么可写的,那是A能力问题,可能加大阅读量,多观察,去看一些学习写作的课程,如果是总忘掉,那是P激发,提醒,需要自己设置一个提示,搭建一个环境,每天固定的时间去写。

在哪里断开,就去哪里做一个强化,坚持一段时间形成习惯,习惯的力量,就会推着你继续走下去了。

Part 5 我走过的路

image.png

简单回顾我自己的这个过程,坚持753天,最初,起心动念,想写点什么,在互联网留下一个印记,然后定位,选择了搜索技能这个方向,做一个专业的关于搜索的公众号,中间还去、知乎和头条做了一些分发。

大概写到两个月的时候,就觉着搜索没啥可写了,出现了这个瓶颈以后,和身边的朋友们聊了聊,给了我一些建议,就是不要设限,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经过这个调整就彻底打开了,不再用条条框框去限制自己,也不再用定位去限制自己,就是野蛮生长,原来积压的内容开始梳理和输出,减少了认知负载,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就和庄稼地里的野草,自由生长,那时候就想把自己掏空,才能发现哪些自以为掌握的知识不过是虚假繁荣,感觉自己什么都知道,其实皮毛都不是。

图片

在不断的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反馈,说起承转合比以前好了,但是有些地方太抽象,为什么太抽象,因为没有案例,为什么没有案例?因为一写案例就可能有人对号入座,这是一个死循环,到现在也没太好的办法去解决它,也不能为了写东西而暴露别人隐私,脱敏的尺度还是要平衡,宁可矫枉过正。

写着写着,脑子开始逐渐地被激活,就像飞机启动,不断的加速、加速,最终脱离地面,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也是这样,从早期的不清晰没条理没灵感,到后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想法,题材和方向,前一段时间就写意义,各种事情的意义,曾经想过,人这一辈子活着主要是为什么?归结下来就三件事,也就是接下来要讲的读书思考和投资,真的就这三件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归到这个框架里来。

如今想清楚,有没有人看,不重要,因为写作是和自己的对话,按照现在的轨道继续下去,后面能成长成什么样子,就什么样子,重要的是,我来过,我做过,已经足够。


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753天的秘诀,剖析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