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楚王赵元佐是宋太宗的长子,因为援救赵廷美失败,于是得精神病,性情变得很残忍,左右的人稍有过失,就用箭射杀。太宗屡次教训他都不改过。
重阳节时,太宗宴请诸王,赵元佐借口生病初愈不参加,半夜发怒,把侍妾关闭于宫中,并纵火焚宫。
太宗很生气,打算废除他太子的身份。
寇准那时正在郓州任通判,太宗特别召见他,对他说:“你来帮我分析分析这个事。太子有些不法的行为,将来若登上帝位一定会做出桀、纣般的行为。朕想废掉他,但东宫里有自己的军队,恐怕因此引起祸乱。”
寇准说:“指定某一天,命令太子到某地代替皇上祭祀,而且命令太子身边的人都跟随一起去。陛下再趁此机会派人去搜查东宫,若果真有不法的证物,等太子回来再当他面公布出来,如此罪证确凿,要废太子,只须派个黄门侍郎宣布一下就行了。”
太宗采用他的计策,等太子离去后,果然搜得一些残酷的刑具,包括有挖眼、挑筋、割舌等刑具。太子回来后,当场展示出来,太子服罪,于是被废。
[冯评译文]
搜查东宫,如果没有不法的事,东宫的地位依旧。不然,也可以使他心服而不觉冤枉。只是江充、李林甫之类的人,难道可以共同商议这种事吗?
原文
楚王元佐,太宗长子也,因申救廷美不获,遂感心疾,习为残忍;左右微过,辄弯弓射之。帝屡诲不悛。
重阳,帝宴诸王,元佐以病新起,不得预,中夜发愤,遂闭媵妾,纵火焚宫。
帝怒,欲废之。
会寇准通判郓州,得召见,太宗谓曰:“卿试与朕决一事,东宫所为不法,他日必为桀、纣之行,欲废之,则宫中亦有甲兵,恐因而招乱。”
准曰:“请某月日,令东宫于某处摄行礼,其左右侍从皆令从之,陛下搜其宫中,果有不法之事,俟还而示之;废太子,一黄门力耳。”
太宗从其策,及东宫出,得淫刑之器,有剜目,挑筋,摘舌等物,还而示之,东宫服罪,遂废之。
[冯述评]
搜其宫中,如无不法之事,东宫之位如故矣。不然,亦使心服无冤耳。江充、李林甫,岂可共商此事?
补
楚王元佐,即赵元佐,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宋真宗赵恒的亲哥。为人机警擅长骑射,封为楚王。因为同情赵廷美,患疯病,被废为庶人。对于他的患病问题我不好妄下结论,但是这个人的人品绝对的是高。
宋太宗,即宋太宗赵光义,北宋的第二位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弟弟。他继承皇位以后统一了南方,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乱世。但是两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从此对北方辽国采取守势,并把实证策略转为“重内虚外”“重文轻武”。
廷美,即赵廷美,赵匡胤和赵光义的亲弟弟。提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著名的“金匮之盟”,直接说结论吧。我以为,这“金匮之盟”这“金匮”是假的,但是这个盟约是真的。所以,在赵光义继承皇位以后,对赵廷美的封赏上大概也能看出一二。但是赵光义后悔了,想把皇位传给儿子,所以他就想办法搞掉了赵廷美,还顺便逼疯了自己的亲儿子。
寇准,北宋宰相,杰出的政治家,封莱国公。最大的功劳就是促使宋真宗御驾亲征,最后签订了“澶渊之盟”。这次说一个梗吧。以前提到过的张咏和寇准是好朋友,有一次寇准向张咏请教。张咏回答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不明白张咏的深意,回到家里逐字阅读霍光传,一直读到“光不学亡术”才明白张咏说他不学无术。所以,“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变成了 “不学无术”的委婉文雅的说法。
江充,西汉官员,汉武帝晚年时期因为间距巫蛊之事而被汉武帝重用。后来他设计陷害太子刘据,导致刘据起兵。江充死后,他的党羽报告武帝太子谋反,武帝出兵平乱,太子刘据兵败自缢。这就是“巫蛊之祸”。
感
这赵光义的品德确实差了点。
赵匡胤对弟弟那是掏肝掏肺,早早的就把赵光义立为皇位继承人。
赵光义继位之初,看给赵廷美的封赏来看,也是这个意思。
所以我认为“金匮之盟”的这个盟约还是有的,但是北伐的失败导致赵光义的信心崩溃,他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受到了质疑。所以,有病乱投医,搞出来“金匮之盟”以加强其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后遗症就是,他必须把弟弟赵廷美设为皇位继承人,问题是他还不想把皇位送给赵廷美。
所以,他只能想办法把赵廷美废掉,用谋反的这个罪名。
而赵元佐,无论是从感情上还是从功利的角度来说,他都没有理由去同情一个谋逆的赵廷美。但是他偏偏就同情赵廷美了,所以我认为赵廷美谋逆是欲加之罪,而赵元佐品德高尚。
赵光义一顿骚操作,把老赵家有能力的继承人,侄子赵德昭、弟弟赵廷美和儿子赵元佐一网打尽,便宜了宋真宗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