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青年学员访谈特辑 |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探索 提升能力

OR青年计划

由【运筹OR帷幄】社区主办的【OR青年计划】,旨在帮助对运筹学应用有理想和追求的同学,近距离与学界、业界导师交流课题,深入了解运筹学的细分方向,为后续的深造、就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多内容请查看链接

夫研习于暑期之间, 决胜于千里之外 ——首届“OR青年计划”圆满结营

回顾 OR Talk NO.27 | MIT 博士覃含章:一种基于流程柔性的路径规划算法

运筹研讨小组学员招募——覃含章/朱睿豪组 |『OR青年计划』

本期访谈学员:

张维舟,首届【OR青年】 随机VRP问题和流程柔性问题的渐近分析和算法研究组学员,现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运筹学博士。

Q1.能否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所在的OR青年研究小组?

我现在在新加坡国立商学院下面的 IORA读运筹方向的博士,我当时在的 OR 青年小组是覃含章老师的柔性规划小组。

Q2.什么样的契机加入OR青年?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

我当时自己想要申请博士,一直有关注我们的公众号,然后看到我们公众号上这个活动,感觉是对于我学术能力的一个比较好的提升,所以加入的这个活动。

Q3.能聊一下参加这个项目的感受吗?

关于项目感受,我就觉得是一个对于我自己个人能力和心态上的提升。学术能力上我通过这个项目提高了代码复刻能力,读学术文章的能力,还通过活动认识了同样对OR方向感兴趣的同学;另外有一个心态上的调整,是一个很鼓励我的项目;最后感觉这是一个挺好的平台,认识了覃含章老师。

Q4.一开始上手OR青年有什么困难吗?能否描述一下活动中挑战性的时刻,都是如何克服的呢?

因为我自己没有系统性的读学术文章的这样一个训练机会。感觉平常自己课下阅读的时候,总是会碰到很多障碍,所以想通过这个活动,能有一个类似领读的方式,提高我自己读文章,复刻代码能力,包括看自己有没有真读懂。活动最后要求提供的结题报告,这是当时感觉困难的地方。

克服的方法是自己首先通过花更多时间,再多更深入地研究一下文章,另一方面也有和其他同学一起去读文章,形成学习小组来研究文章,互相请教。也会请教覃含章老师,我觉得老师给的建议是帮助到了我,至少在当时是解决了我的困难。

Q5.如何通过活动在两个月内从小白成长到能够成功复现论文的呢?

首先是这个活动最后要提供一个结题报告,这就要求我自己需要真的把这个文章读懂。可以说这个活动的完成是对我自己一个很好的锻炼,然后就是我说的同学的帮助,老师给的建议,自己多花一些时间。最后能有一个基本基础主要算法的复现,我觉得最后结果是达到了预期。

Q6.活动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事?

首先是这个活动给我当时申请博士提供了比较大的自信,申请心态上更加积极,其次通过这个活动认识了同样在读博的同学,我觉得在学术道路上认识朋友也是一个比较好的事情。最后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学术能力得到锻炼。

Q7.小组导师给了你哪些帮助?比如学术上和学术生涯上或是别的一些方面

我觉得老师的指导方式是非常有助于学生发展的,给到学术的帮助是非常给力的。老师的指导方式并不会给学生很大压力,而是更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如果碰到问题了,他就会给到非常及时的,而且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我觉得覃含章老师的指导方式非常非常适合我自己,对于我自己来说,他是会针对我的能力,我上过的课,以及我想要发展的方向,给一个非常确切的研究方向的指导,这在我研究初期尤其是刚刚起步的时候是给了我很多助力的。当然老师的学术能力同样也是很强的。

Q8.和小组导师后续还有联系吗?有后续合作吗?

在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自己后续申请了博士,然后到了新加坡国立的商学院去读博,在第一年的过程中,主要是上课,寻找导师。因为在活动结束之后留有老师的联系方式,包括一些平台上的关注,看到老师说自己要去新加坡国立,也是在我就读的项目就职,而且从事的方向也是我一直比较感兴趣的方向。所以通过这个契机就和老师继续保持了联系,在老师来之前继续进行沟通交流,最后选择含章当我的博士生老师。感觉这个活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Q9.活动带来了哪些成长和收获?

首先是我自己个人学术能力上的一个提升,其次算是克服了心理上的一个障碍。之前总是觉得读文章很难懂,而且心里比较抗拒,总在没读之前就会觉得心理压力很大。但是通过这个活动感觉并没有这么的难以克服,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这个心理上的克服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最后通过这个活动,在申请博士之前对学术研究领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这对于申请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这段经历我放在了申请博士的简历当中,我觉得这是我整个申请过程中比较增添光彩的一个经历,是一个科研项目的亮点。

Q10.新的OR青年已经开办,能否给后来的学员分享一些经验和心得,比如怎么跟导师互动、得到导师的肯定和认可等等

经验就是自己一定要有很高的主观能动性,自己掌握主动权,更积极主动去读文章,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自己研究问题。这种自主的探索和学习能力特别的重要,不要有等着别人或者老师让我去做什么这样的心态。至于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认可,我觉得只要付出努力,哪怕自己的能力并不是很出众,只要自己表现出态度,老师也并不会因为能力上暂时的欠缺而否定一个人、肯定是愿意提供帮助的。

Q11.最近发展怎么样?接下来有什么计划?

我是二年级,刚刚开始我课题的研究,希望在老师的指导下,继续保持自己比较高的学术热情,能有一个不错的文章发表。

Q12.对这个项目有什么建议,pros vs cons?

首先我觉得优点是特别突出的,因为这个平台提前将老师和学员集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报名自己感兴趣或者想要了解的项目,想要了解的导师,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和空间。而且这个项目真的可以锻炼到学生比较具体的学术能力,如果你想去证明,那就去多选择证明,如果想去复刻代码,那就去锻炼自己的代码能力。

稍微的缺点是因为这个活动是线上的,所以需要参加的同学有比较高的主观能动性,要自己push 自己才可以,因为不会像线下那种活动会有人来监督。我觉得这一点上对参加的学员来说要求比较高。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