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爸妈打怪通关之手足口篇

当妈(爸)之后你最怕什么?

我最怕娃生病。

上周一上午九点,我妈给我打电话说娃全身滚烫。

通知队友,请假,回家,量体温,三十九度六。

这是小朋友人生中第一场高烧,猝不及防。

突然发热,没有其他症状,疑似幼儿急疹。

后来在他手上发现两个小疱疹,莫非是传说中的手足口病?!

立刻去了离家最近的妇幼保健医院。

排队,挂号;

排队,检查,医生看了不到一分钟,“先去验个血”。

排队,交费;

排队,验血,等结果;

排队,给医生看结果。

“百分之九十可能是手足口,你们得去市一医院传染科。”

转院路上和队友全程零交流,各自忐忑。

到了医院,排队、挂号、检查重来一次。

“我目前不能确定是什么病,你们先去儿科。”

那句话怎么说的,

恐惧来源于无知。

队友抱起娃就跑,我俩被消音一般迅速移动着。

儿科在另一栋楼,排队、挂号、检查再来一次。

“不是感冒,肺也没问题,可能是手足口病,你们去传染科。”

二话没说,飞回传染科。

“症状还是不明显,回去观察两天,有抽搐惊厥就马上送过来,或者第三天还高烧的话再来。”

折腾近五个小时,车还没开出医院,病号就睡着了。

把他送回我妈家,啃了两口面包,接着去上班。

夜里十二点,回到正常体温,手上的小疱疹也几乎看不见。

松了一口气,暂时。

退烧后的病号各种嗨,和队友怀着感恩的心陪玩到凌晨三点。

第二天上午体温正常,下午又开始低烧,晚上退烧。

接下来几天,无异常。

就这样,与手足口病短暂交锋之后,我家的小恶魔满格回血。

继生孩子之后,讳疾忌医的我再一次领教了医院的威力。

看病五分钟,排队排断腿。

幸好有惊无险,这一关算是翻过去了。

接下来...

还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无知者无畏。

image.gif

那几天整理了一些关于手足口病的功课,欢迎指正。

这病怎么来的?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幼儿常见传染病。

病毒主要从口入,潜伏期一般2到5天。

4到7月、10到12月为发病高峰期,今年尤为猖獗。

有哪些症状?

发热。

手、足、口、臀等处出疹,一般是疱疹,像小水泡一样。

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等。

该怎么办?

据医生介绍,99%的患儿症状轻微,通常三到七天可以自愈。

仅有1%会发展成种重症,如脑膜炎、心肌炎等,甚至危及生命。

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出现抽搐、易惊等现象,请立即送医院。

定点量体温。

注意隔离,以防传染给其他小朋友。

开窗通风,孩子接触过的玩具、餐具等立即消毒。

嘴里长疱疹会很疼,请给孩子喝常温奶,吃常温的流质食物。

挂针或使用抗病毒药物对缩短病程毫无帮助,

若体温一直偏高可以适当来点退烧药。

怎么预防?

打疫苗。(尽量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

勤洗手。

多消毒。

少带孩子凑热闹。

特别提醒:

手足口病有个长相神似的朋友,叫疱疹性咽峡炎。

不同之处在于后者仅在口腔内出疹,其他事项基本一致。

其实一般像这种无其他明显症状的急性发热,

去了医院也没办法马上确诊,医生都会建议先观察。

毕竟免疫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可不去医院心里没底阿如坐针毡阿寝食难安阿,

结果还得跑一趟,对吧。

image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手爸妈打怪通关之手足口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