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槽值小妹 槽值 今天
在夏天的高温折磨下,奶茶,成为了最佳续命神器。
前几天,林俊杰也没能挡得住奶茶的诱惑,被周杰伦拖去“喝好喝满”。
粉丝们一片苦言相劝。
“不能再胖了。”
“奶茶含糖太多了!”
《央视新闻》曾调查过上海27家主流奶茶品牌,“1杯奶茶=13块方糖”。
一度沉迷奶茶的年轻人,渐渐知道了其中的利害。
但夏天的诱惑太多,即使躲过了奶茶,也躲不过街头的神秘召唤。
烧烤对于夏天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把串,几瓶啤酒,治愈了炎炎夏日里的人们。
去年《人生一串》,拍出了中国人忘不掉的烧烤情结。
今年夏天的第二季,如约而至。
烟熏嗓的旁白音、精妙的满分文案、溢出屏幕的香气,还是熟悉的老味道。
这部纪录片,不敢在深夜点开
“致我们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是《人生一串2》的主题。
烧烤在每个城市随处可见,老板们菜单上的羊肉串、烤鱼、鸡翅、土豆……都是寻常的菜品。
但《人生一串》的店主们,把这些寻常的“七荤八素”烤出了花,看得人口舌生津,欲罢不能。
每一个烧烤店,都有自己的秘方
对于老板们来说,秘方是店里的活招牌。
二旦家的烤鱼秘方,在酱料里。
食客说,这家烧烤店的鱼味道层次丰富,鱼肉嫩滑,鱼皮焦香。
全靠他这盘秘制酱料。
大蒜、洋葱、生姜,郫县豆瓣依次下锅,香味有了,辣味也足。
而其中特有的一份回甘,归功于二旦偷偷加进去的蜂蜜。
二旦在附近的邙山就地取材,用当地特产的枣花蜜,赋予烤鱼新的灵魂。
酱料充分渗进肉里,还没上桌就已经香气四溢。
川渝袁师傅的独门配方,则在一锅油辣子里。
和别家的烧烤不同,袁师傅不用干辣椒,用的是辣油。
他对于这个当家配料的要求,可以用苛刻二字来形容。
每天清晨要把辣椒小火快炒一遍,再手工捣碎,让辣椒籽的香气一展才华。
最后用常温的生油,将炒熟的辣椒细心封存。
微微焦黄的烧烤,再浇上一勺子红油辣子。
两个字,“滋润”。
和精心研制的烤鱼蘸料和油泼辣子不同,月牙山烧烤店的的甜辣五花肉,起源于一个巧合。
老板娘错把糖当成了盐,混着辣椒拌进了肉里。
意外地造就了店里这道招牌菜。
用特制的工具把五花肉切成卷,让蜷曲的肉裹上更多的调料。
串好之后上炉子,迅速翻动,烤得滋滋冒油。
甜味中和掉一部分辣椒的刺激,成了最合适的下酒菜。
附近的学生们,来这第一句便是“还有五花肉没得”。
这么烤,才够讲究
能在众多烧烤店里脱颖而出,店主们自然有自己的“行业标准”。
兰州的马老板,不仅对上菜速度严格要求,对烤串的数量也有精确规定。
100,是这家店的“幸运数字”。
他们家“首席烤肉师”的绝技,就是单手烤100根羊肉串。
羊肉串在烤架上冒着油花,肉和辣椒的香味一起在空气里发酵。
烤好的羊肉串,就着蒜瓣,再来一口小啤酒。
“这就是幸福!”
相比西北的羊肉串,南方的烤串显得清淡利口。
泉州古宅的老板娘,爱把黄瓜、香菇、米血整整齐齐地码在冰柜里。
她对食材太挑剔了。
不仅要新鲜,还要好看。
黄瓜要大小均匀、蒜薹要左右对齐。
鸡翅最复杂不过,先切掉难烤熟的赘肉、再纵向剖开,连骨头都要精心碾碎。
像是南方细心严谨的绣娘,手起刀落间里全是精致和考究。
而在东北,烤串的姿势换了一个画风。
一个鸡架要是想烤好了,没点力气是不行的。
沈阳烤鸡架的斌哥,16年来,只用传统焦炭烤鸡架。
“正如泥煤味之于威士忌,焦炭烤出的烟熏味,也正是沈阳老炮的工业怪癖。”
炭烤的特色,是这家店无可替代的风味。
一只“铁臂”翻烤夹着鸡架的铁拍,简直不要太硬核。
火光冲天的焦炭炉,30斤重的铁拍,六七个来回,烤出来鸡架那叫一个回味。
斌哥的鸡架,征服了一批又一批挑剔的胃。
烤串背后,是每个店主的市井人生
早在第一季,导演就通过旁白向观众传达了这部纪录片的意义:
“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这里有嬉笑怒骂,柴米油盐,人间戏梦,滚滚红尘。”
揭开食物的表象,下面是店主们市井人生的底色。
暗暗撒狗粮的夫妻店
如果把烧烤形容成事业,一同经营店铺的小俩口,则把生活也一并揉了进去。
就像烧烤讲究鸡翅和素菜的搭配一样,在厨房,也得相互配合。
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在这里变得模糊。
夫妻两人店里店外忙前忙后,抬头或者转身,就能和爱人交换眼神。
用泉州烧烤店老板娘的话来说:
“眉目传情,我们也会。”
后厨里,老板娘拿刀拂过鸡肉的纹理,手起刀落,一点也不含糊。
但放下刀,也能见到被时光打磨后的温吞爱意。
当烧烤店遇上阴雨天,泉州私房老宅里的夫妻两人终于迎来短暂的清闲。
一个坐在屋内,一个望着门边。
老板娘偶尔也不甘示弱主动“进攻”:大叔今天范儿不错哦,还翘着二郎腿。
而老板呢,坐在对面椅子上因为害羞,没有回应。
阴雨天里,伴着闽南小调,暖红色灯光旋转下,这是夫妻二人难得的闲散时刻。
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老板娘发出感叹:平淡中夹杂着浪漫,这样的爱情更牢固。
烧烤小店的生意做得辛苦,夫妻档不在少数。
忙碌、平淡、浪漫,生活五味全都交付给烧烤。
后面是烟熏火燎的厨房,前面是手忙脚乱的收银台。
生活不易,但最后落到那句:
“不管你做什么,我都跟着你就可以了。”
深夜烤串的老板,都有自己的故事
深夜一个人来吃烧烤,是一件不太寻常的事情。
烤鸡架的斌哥说:“一个人来吃的,都是精神病。”
眼神迷离的客人应着:“我就喜欢一个人。”
面对这种深夜食客,斌哥早有经验:他就跟猫似的,过来挠挠你,完了你还得挠回去。
一个深夜来吃,一个深夜为他烤。
“我也是精神病”,烧烤炉前忙碌的斌哥,已经埋在了烟里。
在烟大味大的炉子熏烤下,烧烤、小店和斌哥的身上,都是一个味儿。
气味很容易和情感记忆联系在一起,“老味道”这个词带着天然的感慨和怀念。
来小店的客人,只有一个目的:嗦嗦老味,忘掉烦恼。
小年夜,临近年关,生意也不好做。
但斌哥的小店开着,只等一个人——拜把兄弟老八。
老八前脚刚下飞机,后脚就来到斌哥的小店。
兄弟四散天涯,但难得的团聚只能是有雪的小年夜。
嗦嗦鸡架,这味道能让人魂穿到小时候。
一年没见的兄弟,“最想的就是他”。
从小被烤鸡架的味道熏大,到如今偶尔团聚,仍旧是那老味儿。
有情谊、有故事,老板和食物一起,给炭火背后的滚烫人生,又加上了一分滋味。
咽下的是食物,回味的是情怀
我们常常和朋友调侃:
“没有什么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烧烤伴随着烟火气钻进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空闲的时候,约上三五个好友,赴一顿烧烤之约。
几个人围坐在桌子边上,等老板替他们分烤羊肉。
太精致是不行的。
“一定要在户外,还要有这样的塑料凳子”。
小时候逃课也要来的小店,长大之后还在。
就着够辣够带劲的豆皮,吹一瓶冰啤酒。
哥们聚会少一位,也要在饭桌上摆一个他的照片,强行入镜。
《人生一串》的精髓,并不仅仅在于对食物的刻画,而是用味道和记忆,共同温暖了人心。
在峨眉山上的这个烧烤摊,藏在半山腰上,是学生们的秘密基地。
周围商铺少,食堂吃腻了,这里成了年轻人聚餐的首选。
他们的圈子很小,往往是和固定的几个好友结伴而来。
对于大四的学生来说,这里的特色五花肉,吃一次少一次。
甜辣五花肉成为一个符号,定格在20多岁的青春岁月里。
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迷茫、萎靡的时候爱拉上同学来月牙山。
男生和女生之间开着玩笑,聊着对于未知的最后幻想。
“喝着甜的酒,吃着甜的肉,什么滋味都有了。”
青春聚会散场,这帮学生们即将各自奔赴前程。
所有未出口的闷声情绪,回响店内的呐喊和欢笑,最后都会变成泛黄的回忆。
这个挥汗如雨的夏天,停在唇齿留香的甜辣五花肉里。
《人生一串》里,味道带劲,气氛也够浓烈。
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导演陈英杰说:
“江湖的魅力就在于谁也不知道江湖什么样,我们就是想展现市井中最本真的野生气氛。其实,吃烧烤就是要大声聊天,此时展露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才是最真实流淌的感情。”
烧烤摊上,空间虽然小,但是人和人之间挨得近。
店里烟雾缭绕,灯光昏黄,更加适合讲悄悄话。
在打开手机就能够点一份外卖的当下,烧烤摊上的温度离大家的生活越来越远。
但烧烤之于我们的意义,远不止满足口腹之欲那么简单。
酒杯碰在一起,抓起一支烫嘴的串儿,在热闹的情绪中或叙旧或畅想未来,这样的情感传递格外珍贵。
再过几年,曾经在桌前的吐露的烦心事已经变得不足挂齿,一起吃饭的人也四散天涯。
串儿的滋味,却像当年喝过的酒一样突然有了后劲,辣得人直掉眼泪。
《人生一串》的热闹在继续,平凡热辣的市井人生永远也讲不完。
给文章点个赞吧,那一串人间烟火味,那一段永不能忘的情谊,最抚慰人心。
本文图片来自Bilibili《人生一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