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单口常用定场诗:斗大黄金印

郭德纲单口相声常用定场诗:

斗大黄金印,
天高白玉堂。
不读书万卷,
怎能伴贤良。

神宗显皇帝朱翊钧御容

本诗出自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所作的《劝学诗》:

劝学诗

斗大黄金印,
天高白玉堂。
不因书万卷,
那得近君王。

其中最有名的一句“斗大黄金印”,出自《晋书》“周顗传”。周顗为晋朝大儒,于王导有恩,王导的哥哥王敦作乱时要杀周顗,王导不肯相救,终周顗为王敦所杀。

周顗(yǐ),生于269年,字伯仁。建武元年(317年),任吏部尚书。次年,晋元帝司马睿继位,周升任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

永昌元年(322年),晋室重臣王敦于武昌举兵作乱,进攻建康(今南京)。其弟王导及家族受到牵连,一大早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皇宫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请周顗向后上详情,便悄悄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百口,就靠你了。”周顗径自入宫,对王导的话当没听见。但是周顗见到皇帝后,说王导是忠臣,为他说了许多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周顗在宫里喝酒到很晚才醉着出来。这时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顗,周顗不理他。只是对左右说:“今年杀叛军贼子,换个斗大金印带在身上。”到家后,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替王导他们求情。王导不知道是周顗救了自己,反而非常恨他。

晋元帝司马睿

王敦得胜,进入建康,总揽朝政,他问弟弟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官至司空,当无疑问。”王导不回答。王敦又问:“不能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他。”王导还是沉默。

有官员劝周顗逃走,但周不肯,决意要与朝廷共存亡。最终周顗于石头城南门被杀,终年五十四岁。

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发现了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这才知道了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王导拿着奏章,痛哭流涕,对人说:“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这也是“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典故的由来。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司空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顗喜饮酒,致醉而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顾左右曰:“今年杀诸贼奴,取金印如斗大系肘。”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导不知救己,而甚衔之。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登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又曰:“若不三司,便应令仆邪?”又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料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告其诸子曰:“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晋书·卷六十九·列傳第三十九·周顗传》

河南曲剧《祭塔》中,许仕林功成名就之后,来到雷峰塔看望被关押的母亲白素贞,有一段唱词:

斗大黄金印,
天高白玉堂。
不读万卷书,
怎能伴君王。

你可能感兴趣的:(郭德纲单口常用定场诗:斗大黄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