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最不能丧失的一种能力是什么?

        最近网上最火的两个人,一个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中获得总冠军的陈更,北大机器人博士。另一个是翟天临,北京电影学院博士,刚收到北大博士后录取通知书,因学术造假掀起轩然巨波。陈更在诗词大会的比拼场上真的是四次大赛,年年都能见到她,第四次终于夺冠,颇有“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豪情。而翟天临前不久卖学霸人设失败,为什么会失败?他不仅被网友扒出研究生论文造假、甚至没有博士论文的丑闻。还有网友统计,翟天临在读博四年期间,“至少主演了11部戏、参演了7部戏,做了24个代言、录了17个综艺。”很多人质疑,他是什么时间进行学术研究的。

我们这个民族,从春秋战国起就有“士农工商”一说,做读书人,做文化精英的情节深深藏在了我们的血脉中。可做到博士却需要一个人长时间、无干扰的高度专注于某个专业、单个任务,深耕数年才能有所收获和产出。这种高质量的产出需要什么技能加持?

      是一个人的深度工作能力。

图片发自App

1

今天我要推荐的书是卡尔·纽波特的《深度工作》。

在书中,作者是这样定义深度工作的: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2

      拥有深度工作能力真的能使一个人成为业界精英吗?

    书中一开场就讲了荣格的例子,大家都知道,荣格在20世纪20年代,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质疑,后来他成为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提出质疑弗洛伊德思想的时候,并不是一个在读大学生有大量时间攻读学术,他有着忙碌的演讲、心理咨询、为病人诊疗的工作行程,是什么让他始终保持清醒,支撑他创造出一系列有见地的文章和著作的?原来他有自己的秘密塔楼,在一个瑞士小村庄里,他建了一座简单的两层石头房子,没有他的允许谁也不能进入房间。每天早晨7点起床后他会吃过早饭,在这度过两个小时写作时间,下午他冥想或去乡间散步,晚上他以油灯为亮、壁炉送暖,工作到10点休息。正因为他减少诊疗工作,频繁在塔楼中深度思考、学习和工作,才有了后来的成就。

      历史上很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物可以为“深度工作”这一能力背书。马克·吐温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时是他在纽约农场的书房里完成的,家人需要吹号才能吸引他注意力,召唤他吃饭。J.K. ·罗琳写作《哈利·波特》期间会远离社交媒体。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也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读书、思考大局。

图片发自App

3

    当这些优秀人才深度工作时,我们大部分人的学习、工作却始终远离深度工作。

原因可能与我们身处的这个信息时代有关,各类网站、智能手机的冲击让我们的注意力支离破碎。

当然信息时代为我们开启了不一样了的资源、各类技术更新迭代,甚至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很难想象二十年前手写的情书还不是稀罕物,现在几乎绝迹;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做电商、微商。信息时代带给我们的影响力是双向的,我们的竞争从过去的一个小地域、小圈子,变成了全国、全球可见的同步竞争,如果我们产出的只是中规中矩的水平,网上能很快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无论我们是程序员、推销员、咨询师还是作家,我们同当时要超越弗洛伊德的荣格的处境是一模一样的:想要在现在社会经济中始终保持价值,不被淘汰,甚至不可替代,就必须能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怎么实现?唯有深度工作。

【关于《深度工作》的解读,我会根据书的7个章节来解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时代,最不能丧失的一种能力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