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我感受到某种特别的力量,斯科特·派克:我也是

圆桌派的一期节目中,窦文涛问蒋方舟,什么是现在文艺青年的标准?或者说,读什么书,才能说这个人是文艺青年?蒋方舟想了想,大概是村上春树吧。从《挪威的森林》开始,这个日本作家迅速俘虏了大量中国读者的心,甚至引起了“村上现象”。

三十岁那年,村上春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并获得文艺杂志《群像》的新人奖,以作家的身份正式出道,从此一写就是三十几年。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中,村上春树谈论了自己如何踏入写作这个领域、如何看待写作和获奖、如何提高写作能力等读者非常好奇的问题。

村上春树认为自己只是“被某种特别的力量赋予了写小说的机遇”。说来奇怪,在以往的三十年中,村上春树只是一个喜欢爵士乐、喜欢看书的普通男孩,对学习没什么兴趣,成绩中等偏上,因为某种原因,还在大学生时先结了婚,随后只能一边学习一边工作。因为不喜欢去公司就职,于是自己经营了一家播放爵士乐唱片的小店,店里提供咖啡、酒类、菜肴。有几年生活颇为辛苦,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着体力劳动,拼命攒钱。那时候,尽管过的颇为艰苦,但村上却是个异常平和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觉得日子过的很快乐,因为年轻、健康,有喜欢的音乐可以听,有自己的小店,还可以遇见形形色色的人。就像村上所说“尽管眼下十分艰难,可日后这段经历说不定就会开花结果”。

踏入小说这个领域大概是一种很神秘的力量推动。1978年4月,一个晴朗的午后,村上在神功球场看棒球赛,这原本是在普通不过的一天。但是就是在看球的过程中,村上突然生出一个念头,“对了,没准我也能小说。”这个念头出现的“毫无征兆,也毫无根据”、“似乎有什么东西慢慢的从天空飘落下来,而我摊开双手牢牢的接住了它,它何以机缘凑巧落到我的掌心里,我对此一无所知。”

比赛结束后,村上就买了稿纸和钢笔,差不多花了半年的时间,写出了第一步小说《且听风吟》。村上认为,这件事的发生就像“天启”一般,英文里有个词“epiphany”,意思是“本质的突然出现”、“直觉地把握真实”,就在那场棒球赛,在戴夫·希尔顿打出有一个潇洒有力的二垒打的一瞬间,突然出现了这种感觉,使村上的人生陡然巨变。

这种感觉并不只出现了这一次,在被告知《且听风吟》闯进了新人奖评选那天,又真真切切的发生了,在一个再平常不过的瞬间,“我陡然想到,我肯定会摘取《群像》新人奖,并且从此成为小说家,获得某种程度的成功”。事实证明,这个念头再准确无比,村上作为一个小说家,已经度过了三十几个年头,也确实取得了成功。

村上春树所说的“特别的力量”,斯科特·派克在写《少有人走的路》时也感受过,并对这种神秘的力量进行了分析。

在写《少有人走的路》时,有一天,斯科特·派克去同事家里写作,同事的妻子是一个“性格冷淡而内向的人”,他们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同时的妻子问斯科特·派克在写什么书,斯科特·派克回答关于心智成熟的。其实当时斯科特·派克正在写关于责任感的内容,并陷入了困扰,不知道是应该“详尽的叙述”,还是该“保证内容的流畅性”。这时,同事的妻子突然出现,给了斯科特·派克一本书,并说不知道什么原因,刚好看到这本书,觉得对他可能有帮助。同事的妻子很尴尬,显得腼腆而犹豫,态度毕恭毕敬,这是非常少见的。按照以往的习惯,斯科特·派克并不会接受,因为他忙的没有时间阅读莫名其妙的书籍,但是好像有一个声音在提醒他,这本书会对他有帮助,于是他把这本书带回去并仔细阅读,发现正是有关责任感的书籍,于是斯科特·派克不再纠结,删除了书中不满意的内容,并浓缩为一个段落,解决了问题。

类似的情况斯科特·派克遇到过多次,他称这种神秘的力量为“恩典”,并分析了这种力量的特点,首先,它普遍存在而且原理不为人知;其次,它受意识影响,但根源在意识和主观思维以外;此外,它具有滋养生命,促进心智成熟的作用。

如果探究这种“恩典”的源头,斯科特·派克认为,这种力量可能与“潜意识”有关。荣格曾提出一种“集体潜意识”理论,就是说一些我们没有亲身经历,但实实在在获得了的智慧,可能是继承于祖先的经历。斯科特·派克所说的“恩典”与村上感受到的“某种特别的力量”,其实是一种,是来自潜意识的馈赠。村上还举了一个例子,当时他迫切的需要一笔钱来偿还银行的贷款,走投无路时,刚好捡到一笔钱,而这笔钱刚好与他需要的数额相符,他认为,这大概就是心理学家荣格的“共时性原理”,即“有意义的巧合”,无法用因果规律解释的现象。斯科特·派克也认为这一原理可以用来解释很多看上去“超自然”的现象。

如此说来,我们的潜意识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它潜藏着人类繁衍至今无限的智慧。在生活中,我们很可能突然收到潜意识馈赠的礼物,但无法识别,白白浪费了机会。因此,打开心扉,尝试接纳骤然闪过的念头,也许能够迎来不一样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上春树:我感受到某种特别的力量,斯科特·派克: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