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有什么道理相见恨晚?

假如,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道理,大家应该每天早起。这句话话由我说出口,多少人会听,愿意听呢。

换一个方式,某天早晨你被一阵渴的不行的感觉惊扰了好梦,一边骂骂咧咧一边下床喝个水,结果没过多久,你就肚子疼的你哭爹喊娘叫上舍友说赶紧叫救护车,你吐得七上八上,被拉到医院,一番检查过后医生告诉你,就一普通胆囊结石。

噢!

你才悔不当初想起来你多久因为爬不起来干,结果脆不吃早饭了,你上网搜问网友问医生有啥不复发的领导妙药,得,一阵搜,五字真言,起来吃早饭。

看到了吗,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个道理,就是你知道了那么多大道理,为什么还过不好这一生。

作为法学院的学子,我时常关注罗翔老师对莘莘学子们的教诲,他在一期主题为“如何探寻大学生活的意义”的直播中说,人生最大的奴役是无法实现从知道到做到这个鸿沟的跨越。在这个跨越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行动。


我们似乎不假思索认为人类所有的美好品质,身为人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的拥有,就理所当然的想好人与坏人对于自身只是选择问题,可孰知正是在这不假思索中,我们丧失了真正能做到的那部分。

就如《富兰克林》自传中我们所看到,富兰克林的伟大就在于,抛开其出身环境,他能够践行用其一周甚至一月就改掉其我们似乎理所应该认为是小毛病的这些习惯,罗翔老师这段话曾特别触动我:

人类普遍视为良好的习惯,几乎都要经过痛苦而艰辛的努力,所有的成就靠的都是艰辛的努力。



这一道理当然适用于人的一生,而对于大学青年阶段这个关乎个人迅速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意义尤甚。

就像现在你告诉我,你想在一个学期就变成一个各方面都很厉害的人,我会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但你想在一个学期变成一个某方面很厉害的人,我会说这是很容易做到的;如果你在告诉我,你在下个月要读完一本英文名著用一个月培养英文阅读习惯我会告诉你这是最棒的!

所有的道理只有内化为你的内功了,你才能出招有神,很多人问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大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你把人脑当电脑了,你认为之所以你过得不好,还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只要你把天下的道理都网罗进来,像解题一样,只要知道客观条件,我就知道该用哪个道理,人生就如过关解迷一样,自然而然就有出路,这就完蛋了。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老夫子这道理已经要给大家耳朵磨出茧子来了,时习之,关键在于习,习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无招胜有招,就像张三年当年点拨张无忌一样,内化了。

“还记得吗?”“全都记得。”“现在呢?”“已经忘却了一小半。”“啊,已经忘了一大半。”“不坏不坏,忘得真快,那么现在呢?”“已经全都忘了,忘得干干净净。”“好了,你上吧。”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上了,这里不是忘了,而是彻底内化了,就像我们所说的习,在应对考试,就是复习,复习到什么程度呢。

你归纳出来了真题中常考的题型类型,每种题型类型你都知道相对应的解法,但是真正你上考场的时候,你是靠背诵题型的解法来取得高分的吗?

不是的,下意识你就知道噢这题我做过,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是将其内化了,不是忘了,我们不在仅记住个别招式,而失去了应对无限情况的能力。

但是这里,我们真的是因为我们熟知了所有的解题题法而成为学霸的吗?离学霸还有一段真实的差距,张无忌能够在短时间能深得真传,是因为他已经在学习乾坤大挪移和九阳真经这些上乘功夫时培养的领悟能力学习能力,甚至十几年如一日做一行一的上乘内功的习惯。

所以我们能看到真学霸和我们的差距,他们已经将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做题,看做一次对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彻底的实践,而不在在乎一题一城的得失,尤其是其在不断练习过程中调整修得的学习习惯。

我们来到大学,如果有什么能力是需要我们终身培养的就是其学习能力了,就像你看到我这篇文章了,你似乎若有所思,懂了某些道理,但这些道理不能被你习得,你不愿在小事上练,事上磨,最终也难以不亦说乎。



人生中大大小小的道理也是一样,就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中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是如此,道理只有在事上磨,你才能将其内化,修其身。

我们举个例子,熟读兵法无人能辩其者的赵括,却造成了赵军相互残杀相食,四十万军民被活埋,就是如此。

他的父亲赵奢是战国时期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他知不知道儿子不能带兵,他当然知道,那他怎么知道的呢?

因为他跟他儿子一谈兵法,便难不倒他,放眼赵国,无人可辩赢赵括,可是孙子兵法开篇即提醒,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啊!

可赵括如此自信,未曾带兵打仗,却已经拔剑四顾心茫然了,似乎已经绝无对手了,失去了兵法之要,敬畏之心!

我们的先贤,都把敬畏之心谦卑之心提到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高度,满招损,谦受益,更别提儒家讲中庸之道,讲究戒慎恐惧。

戒慎恐惧就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随时警醒省察自己,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地方,没注意的地方。

而兵家呢,早就把军事提到了关乎于国家生死的地步了,赵括熟读兵法,却无法把兵法里的要义内化为自身德行修养的一部分。

所以赵奢在赵括带兵前就对他妈说:兵,死地也。赵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知子莫若父啊,赵括虽熟读变法,却认为带兵打仗只是兵法中,计谋的使用,不知其兵法的要义,其要义是什么啊,是对战争的敬畏,是自己身为大将的责任感。

兵事,关乎着万千性命,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可赵括呢,平时为人放荡,怎么说呢,就是赵括她妈都看不下去了。

她妈上书给赵王,千万不能任用赵括为将啊,以前赵王任用赵奢他爸为将的时候,赵奢他爸深知军民将士不易,战争一爆发,民不聊生,多少家庭因此破碎,因此每次战胜都将所收的财物全部补贴给将士,以慰军心,而赵括呢,还没出任呢,就开始将所收赏赐用来买地买房,用来享乐。

你看一个熟读如此多的兵法之人,却将兵事说的如此轻巧,为军为帅做人处事却是如此。

就如法学之家所言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一个行为下去的时候,短时间内你可以侥幸看不到其结果,但只要你错了,它总会反映去惩罚你,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言行,自己的举措,会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那又多少是非恩怨将消解,多少财产生命将不必成为他人错误的牺牲品!

我们在对比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国藩,一介书生,从未带兵打仗过,带起了勇猛无比的湘军,曾公从年轻就日渐改正自己的习惯,认为“早晨不起,误一天的事;幼时不学,误一生的事”,坚持早起读书,对待湘军也同样如此,每日天不亮就起床吃饭,吃过饭天亮就操练,哪怕他的上司李鸿章借故生病,不愿早起,曾国藩带头等他,他不来,都不吃饭,李鸿章算是服了再不敢睡懒觉,因为曾公在其修身方面就是个愣头青,认准个道理就一定践行,楞谁说也不听。



那难道我们就不需要熟知这世间广泛的道理吗?此具体的道理内容我们留到下篇再提,现在我们将视角回到内功的修炼,我们现在不看张无忌,我们来看张三丰,张三丰的经历同样驳杂,少年在少林,读佛经,练罗汉拳,学了九阳神功,成年之后闯荡江湖,学武无数,也杀敌无数,后来又在武当山读道藏,包罗万象。很少有人像他这样驳杂。

到后来,会有人疑惑,张三丰练了那么多五花八门的武功,最后到哪儿去了。

太极拳、太极剑。

变成这两个了。


所以你知道了吗,人少道理二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未完待续。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在大学,有什么道理相见恨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