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十四章读书笔记54——谁最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二)

      在“谁最容易受到压力影响”笔记一,和大家分享了应激源和压力之间的缓解因素A型人格,今天和大家分享缓解因素控制点,乐观主义,坚强性和复原力。


控制点

        控制点,预期自己对生活中的结果有多大的影响能力。内控者,通常相信如果他们采取某种行为,很可能获得想要的结果。外控者认为自己的努力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是无法预料的。在面对压力的情境时,内控者比外控者更有可能认为应激源是可控的,内控者的压力会比外控者小。

        研究发现控制点影响着各种与健康有关的结果。内控者更有可能系安全带、坚持锻炼身体,更关注自己的健康,同时还具有更强健的免疫系统。

文化对控制点的影响

        西方强调个人主义文化,比较普遍的是初级控制,采取行动,控制外部事件。东方强调集体主义文化,更有可能从事次级刺激,即强调控制个人对事件的反应。两种策略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当初级控制失败时,进行次级刺激能够改善健康。比如:当被老师批评时,我们更可能采用的方式是控制个体对事件的反应,老师是为我好。而西方的个体采用的方式是控制外部事件,和老师探讨错在哪里。

控制点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控制点理论具有遗传的特点,同时,经历也会影响我们的预期。

        如果个体试图逃避具有威胁的情境并反复遭遇失败,那么他们便会停止尝试,这被称为习得性无助。马丁.塞利格曼及其同事对动物进行研究,狗在受到无法逃避的电击后,很快会放弃避免惩罚的尝试,被动地屈服于自己的命运。后来即使有机会逃避电击,这些狗通常也会什么也不做,只是痛苦地接受电击。相比之下,之前没有受到无法逃避的惩罚的狗很快就逃脱了。塞利格曼由此得出结论,实验组的动物已经认识到无论它们做什么结果都不会改变,由此选择被动地接受命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被虐待、被阻挠的孩子、被殴打的妻子和战俘,都会出现习得性无助。相反,如果让劳动者对自己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行业,技能水平如何,都会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坚强性

        最有效的压力缓解之一是坚强性,其基础是对压力的态度与如何管理压力。坚强性包含三个特征:

        挑战  坚强的人把改变看成是需要克服的挑战,是学习和成长的机会,而不是威胁。

        投入  坚强的人会积极地投入他们的生活,表现出对有目的的行为的全力奉献。

        控制  坚强的人具有内控倾向,擅长解决问题。也就是说,他们不会成为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

        坚强性被广泛证明能够降低充满压力的情境对人们的影响。坚强性既有遗传因素的影响,同时可以习得。研究者已经成功地开发出培养坚强性的训练项目,以帮助人们学会以更具适应性的方式应对生活中的应激源。

乐观主义

        在思考未来时,你是通常预期会有好事发生,还是会经常担心事情出现问题?乐观主义者把未来看成是前途光明的各种可能性。在他们眼里,“玻璃杯是半满的”。而悲观主义者则远没有这么积极,在他们眼里,“玻璃杯是半空的”。悲观主义不只是习得性无助的一种情况。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说:“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在生活中都会遭遇挫败和不幸,但乐观主义者能够更好地承受它们。”总的来说,乐观的人较少出现身体上的症状。得病后能够更快地康复。他们比悲观者更健康、长寿。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乐观主义对健康具有直接影响,乐观主义者的情绪更积极,这能改善他们的免疫系统。另外,乐观的人会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来战胜压力。

        塞利格曼和他的助手所从事的长期研究显示,具有乐观思维风格的人会对消极事件做出三种归因:

        消极事件是特定原因引起的,而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上次心理学考试我没考好”,而非“我的学习成绩不好。

        消极事件是情境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例如,“我没考好可能是因为我错过了考试前那堂复习课",而非“我不够聪明,所以学不好"。

        消极事件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例如,“如果我不再落课,下次考试就能考好”,而非“我再也考不出好成绩了"。

        塞利格曼作为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的创始人之一,相信乐观的思维风格是可以习得的。他提出,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在感到抑郁或无助时,以一种特定的方式与自己交谈。塞利格曼说,积极的自我对话应该聚焦于个人挫败的意义和原因。例如,如果一个正在节食的人吃掉了一块甜点,她不应该想“反正我已经破坏了节食,干脆把整个蛋糕都吃掉吧”,而应该想“嗯,我很喜欢甜点,但我知道大多数时候我能够坚持节食”。从本质上看,塞利格曼认为人们可以通过采取富有建设性的思维风格、自我评估和行为计划来习得乐观精神。

        说到这里,你或许会想起认知评估在应对压力上的重要性,或许还会想起本章问题中提到的个体应激反应差异。学会更积极地思考问题,或者更坚强地应对困难,能够改变我们对潜在应激源的解释,降低我们所感知到的压力。我们的意识是一种状态,随时间流不断变化。

复原力

        复原力是指在儿童发展过程中遭遇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个体依然能适应环境并获得幸福的能力。

        复原力的研究大多数主要聚焦于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应对着各种充满压力的生活情境,其中包括父母的忽视或虐待、父母的心理疾病、失去亲人以及其他严重的风险因素。面临同样的风险,为什么有些孩子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获得了发展与成功,而有些孩子则出现了心理问题,人生很失败?

        复原力具有天生的特性。复原力与一些人格特征的组合有关,其中包括外倾、尽责性和乐观主义。

       

复原力

        心理学家乔治.博南诺研究发现,复原和恢复远远比长期功能障碍或迁延不愈的创伤更普遍。博南诺还创造出了“丑恶应对”这个词,指的是在充满压力的情境中有帮助,但在正常情况下不适当的各种应对策略。丑恶应对包括自我提升偏差、自我标榜、大笑和微笑、思维抑制以及相信无论怎样个人都能生存下来等。他的主要观点是,大多数人都能够在几乎任何情况下生存下来,具有惊人的应对能力,那是因为我们发明了一系列应对策路。这解释了为什么人类几乎可以适应所有挑战。

      研究者安.马思腾将复原力这个词用于正常的适应过程,她认为,正是复原力使人们能够取得超乎预期的结果。通过期望更好的结果,我们或许会变得更乐观,拥有更强大的复原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津巴多普通心理学》第十四章读书笔记54——谁最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