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次经历铸就你的骨肉

在国外的申请是一个比较考验人耐心、精力以及智慧的事情,其中有一个材料叫做personal statement,里面就如同以后求职的个人简历中的陈述一样,将你的优点和能力展现出来,尽可能地吸引面试官和学校的注意,也为后面面试做铺垫。这也说明了一点,比起来硬性要求的成绩,学校更看中的是你的经历,看重的是你对于你自己的评价。

在iGEM比赛中已经呆了三年了,从team member到team leader再到advisor。也许这条路会伴随着我一直走下去,我也有可能加入到iGEM的组委会或者after iGEM组委会,成为其中的一员,成为一名judge并把自己的观点带进来。19年的时候还是比较懵逼比较莽撞的,当时的自己也光只会做实验了,其他事情也不怎么在意,等到那一年结束,到第二年伊始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漏了这么多事情,在自己看不见的背后有我的学长学姐、同学朋友帮助我做了那么多事情。那一年12月,跟即将要毕业的学姐和打算留在队里的L谈到了队伍,谈到了交接,也谈到了后面的宣讲。那时候的自己意气风发,觉得今年的金牌是一个好兆头,摸清了比赛的我们,在接下来的一年会更得心顺手,也能更上一层楼。那年在学姐学长快走的时候,写下了一段比较中二的话:

“我希望我能成为这个小队里的一根箭,能够破除前面的困难,能够让接下来的学弟学妹感到放心与从容,我希望自己能会更多东西,能掌握更多的技能,希望能够与更多学院进行交流,能够让我们有更多的想法,能够完成一个更好的项目,希望我们能够拿到一个单项奖、希望自己能够带出来一个更优秀的团队,带出来一个在以后说不定能获得最终奖的团队。”

当时的这段话也带到了下一届的组会里,跟队员们讲了自己的畅想,也讲了自己的期待。说实话,在看到当时队伍里有这么多优秀的同学的时候我也在心中窃喜,有了更多的wiki同学帮助写wiki网页,也有优秀精湛的美工同学以及优秀具有丰富实验室经验的学弟学妹们。可惜事与愿违,2020年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事情的安排,而进入学校实验室也已经是9月中旬的时候,那时的我们迫于ddl和实验的压力,一头去做宣传片,一头去抓实验。当时的我们甚至都还没来得及照合照,以至于合照的时间拖到了国庆长假之后。当时的我们还在一边养着蝗虫,期待着蝗虫赶紧死,一边养着大肠、酵母和绿僵菌,我都震惊着一个实验室竟然能存在着这么多微生物以及昆虫和植物。(后来本来想把蝗虫集体处理给大翔哥做蝗虫生殖细胞形态观察的,后来因为活性不够放弃了)那段时间是我呆在实验室最久也是最累的时光,每天没有课的时间就在实验室度过,实验室在三楼,我有两种方法到实验室,一个是爬楼,一个是坐电梯,为了健康和给自己续命我选择每天坚持爬楼梯上下楼。到了后来wiki freeze前的两周吧,我向我的同学租了他的躺椅,一周50的样子,两周时间,睡在实验室,坐在实验室工作、写作业。后来wiki freeze结束了,我回到宿舍了,躺在宿舍地上的垫子上睡到了下午三点,wiki freeze那一周我真正做到了每天基本不超过4个小时的睡眠,最后两天基本没有睡觉。也是在那一周,我速成“学会”写html了。

那一年很辛苦,那一年也对自己有一些期许,但是最后也只是拿到了金牌,知足了。当年的故事还有很多,有我拉着另一个老队员一块打扫实验室,有我跟学弟学妹们生气,也有我沟通不顺导致最后跟很多人不欢而散。我第一次感觉到作为队长,做iGEM的项目的压力,也担心着最后结果万一不好我该如何交代的问题,会不会最后队伍刚起步,在我这里就没了。不过后来拿到金牌后也算是有了交代。我很感谢去年的经历,他让我看开了一些事情,也让我注意到我不是像自己想的那样是个能够应付一切的人,原来我也只是平凡人中的一员。

那一年的寒假,我造访了很多队伍,我想要了解北京的队伍都是怎么带队,都是怎么做实验的,也想了解他们都是如何招新如何教新队员上手的,于是我去了清华、去了北理工、去了北化工,去了北师大。(说到北师大,当时jamboree后跟着一块去KTV的经历是真真的社死)我用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最终总结出了一个道理:每个队伍都有每个队伍的特色,而他们也各自有各自的难处,可以作为借鉴,但是如果想从他们那里寻找参考答案,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终,那年招新又是我主导进行的,我的两个同级队友对我说的话确实很对(其中就包括那个被我拉着打扫实验室的老队友):我自己太过强势,也太过极端,虽然我的出发点是好的,责任心是强的,但是我不适合作为一名“王牌”。

21年的寒假,我算是带着选拔出来的队伍和预备队员,完成了我作为20年队长的使命,成为了advisor。还是那个老队友,她确实有一句话说到我的心坎里了:“任何时候,你应该问他们愿不愿意,而不是你觉得他们愿不愿意。”不过确实,当时我面试完后看了每个人的简历,也给每个参加面试的正式队员和预备队员都做了评价。我当时又突然觉得,这一届又可以了(怎么感觉又来了)。哦对了,说起来每一年队伍里的学生总会有当时年级第一第二处于前列的同学参与进来,这个现象坚持了三年,很神奇,但不知道下一年会不会继续了。

而今年,以一名advisor的身份参与到其中,又是另一种视角。当了三个队伍的advisor:BUCT,CAU_China以及BJU_China。说实话,三个队伍里我觉得最愧疚的是BUCT,拿着作为mentor的身份,享受着advisor的待遇结果能帮到他们队伍的地方其实很少,到后来他们反倒特别感谢我,属实让我愧疚。

而我接触最多不是CAU_China而是BJU_China,这段经历也是比较神奇,关于结缘的故事放到一边暂且不谈。这也是我第一年接触高中队伍,也了解到了很多人的差异。在我仍是为高考中考犯愁的时候,有的队员已经开始参加生物实验训练,在我还在为一道题怎么解的时候有的学生在一边忙着申请,一边做着科研竞赛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他们有的正在读国际学校,还在为SAT、托福发愁,却仍要抽空学习建模、wiki等软件的语言,他们也有懒惰的时候,但是他们同样也在为着自己的选题辛苦一周,即使当时临近期中。在wiki frezze和judging session结束时候,有的队员跟我说终于空下来时间了,能够开始努力肝ddl和补下原来的课程了。这一年对于他们其实也很辛苦,比起大学生,他们有的人反而更加辛苦。

说了这么多经历,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感受,我想说的是,除了比赛的金牌,我们其实获得了很多。这些东西更加深刻,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化进我们的经历中,改造着我们。作为advisor,我没有资格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无疑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我也会尽我所能像hq联系,询问我们队伍的问题和原因。我不敢保证能够100%改变结果,但我会保证我的付出是100%。排球少年里,当乌野第一次县半决赛遭遇青城,折戟而归时,作为教练带着小乌鸦们去吃烤肉,“不甘心的话也要好好吃饭,让今后的每一顿饭化作身上的肌肉,成为日后登上全国大赛的力量。”今后,还有很多很多的iGEM比赛,而你们的路还很长,你们的脚下是未知的道路,就让今天的不甘,化作驱动明天的动力,带着你们飞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每一次经历铸就你的骨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