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将心付明月——解读《如懿传》

                                                                                    (一)

所有的结局已经写好,可还是对如懿断发有所期待。历史上乌拉那拉氏断发废后已是盖棺定论的事实,吃瓜群众关心的是从爱侣到怨偶一路走来、编剧反转剧情的神通。

至少,要自圆其说。

《如懿传》不是宫斗剧,而是一出幻灭。

如懿断发上了热搜,两位演员的演技得到了一致肯定。12分钟的台词对白,足见功力。周公子的演技开挂。

众人皆说的霸气、痛快,我却不赞同。唇枪舌剑的争执,哪里找得见半点恩爱温存的往昔。不再苦心掩饰,不再费力讨好,“臣妾厌倦了”如银瓶乍浆,说出心底的不甘与厌倦,无意留恋,就不在意冒犯。她这是不给自己的感情留后路。

聪慧那般的如懿,知道上游船会是怎样的结果,她义无反顾,其实就是要个了解。

哀莫大于心死。她爱恋的那颗心,已经被猜忌冰冷埋葬。

当初你侬我侬的两个人,最终恶言相向。这一刻,他们俩都不美。掀底牌、戳软肋,面目狰狞。多么像,婚姻里千疮百孔的两个人,撕破脸的那一幕,言辞如刀,行为丑陋。

前尘往事如云烟。无法回头。苍凉无奈。

被伤害被辜负的女人,势必要决绝地闹一场,才能与从前划清界限。

不用你废后,我断发为祭,与他恩情绝。

喜欢幽居后的如懿,沉静出尘。没有皇家礼法束缚,没有皇后的身不由己,没有心系少年郞的隐忍困顿,她成全了她自己,她成为了她自己。

礼佛、颂经、做经幡、看绿梅。干净的一张脸,无喜无忧无惧。收回的一颗心,纯粹安宁平和。

自知时日不多,她开始调查真相。还自己清白,护佑孩子平安。

这些事,她不是不会,而是不屑。

出身高贵,目下无尘。何况她的少年郞待她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纵是他妻妾成群,她统统不介怀。

只要他说“你放心”,她便可安心进冷宫。她以为凭借一份情,就可护她周全。从钦天监的谗言到凌云彻的猜疑,心生裂痕;直到寒香见惊为天人,他的疯魔他的在意,同框入画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踉踉跄跄的身体。

 “一生一次心意动。”如懿的心意从未改变,即使弘历一次次的伤害。

她的高贵让她没有办法像令妃那般做底伏小,她自恃情分不肯像前皇后那般柔顺低眉。

当初他看中她的直爽磊落,却终嫌弃的也是这个。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结发夫妻,倘男子发迹,总逃不开这样的宿命。人前风光,众人称颂;可是惟有在原配面前,无法遁形,还是以前的阿猫阿狗。这巨大的落差难免让人失衡。何况,众人皆说好;惟你一人别扭,肯定是你不是。

心生芥蒂,渐行渐远。

心疼如懿。为了为份情深,一次次勉强自己。她坐在夕阳西下的门槛上抹泪,她对付嘉贵妃时不安地捻动珠串,她面对凌云彻被欺侮时生生咽下的愤怒与屈辱,甚至皇帝在她面前诉说对容妃的倾慕时,还要求她必须懂。

真的是太累了。如懿的放手,更多是放开了自己。不会再被这份情委屈自己,因为不值得。

撂开手,自由自在一颗心。干干净净一张脸。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自此,皆空。空,则不苦。

                                                                                  (二)

说说如懿与凌云彻。

黑夜里,高墙内的守护。拼却性命的守护。不关风月,超越男女私情。

剧里说了又说,神乎其神。

几人信?

都说《如懿传》脱自《金瓶梅》,饮食男女,家常日月,最终是一场幻灭。

但,如懿与凌侍卫却是典型的《红楼梦》。

宝哥哥不可能娶林妹妹,他俩是灵魂上伴侣,不可能牵涉肉欲。精神上的契合,心灵上的慰藉,远胜于躯壳的占有。

关于此,皇帝这个大猪蹄子自不会懂,也懒得去懂。看他对容妃就知道了。得不到她的心,没关系;只要她的人是我的。

这道行与如懿是云泥之别。自己龌蹉,看别人也腌臜。

很多年前,我的闺蜜遇到了意中人,玩闹嬉戏千般好,两情相悦万般爱。可是临门一脚,男人却退缩了。不肯步入婚姻。女方自然是恼怒,另嫁他人。

年轻气盛,我自代她质问男方。那人答:“我父母感情不睦,我母亲多病且性情古怪,我岂可让家世拖累她?与其婚后日日为琐事争执生厌,倒不如早些了断,免得耽误了她。”

后来,他找了极朴实能干的女子为妻。数十年后,其妻苍老尤胜同龄人。对她,人前不言。心里不忘惦念。


将一颗心托付给明月,倒不如拥有一段如明月般皎洁的感情。

得不到,或者已逝去,都无可替代,都成了白月光。

只是,如懿的白月光来得太迟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本将心付明月——解读《如懿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