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香古镇

黄桥是因烧饼而闻名,还是烧饼因黄桥而载誉?谁也说不清楚。只是说起黄桥时,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黄桥烧饼!”的确,如今黄桥烧饼已经成为黄桥镇的代名词,二者密不可分,街头巷尾处处能闻到烧饼的香味。

一个人间五月天的上午,我们跨过长江走进江苏泰兴市的黄桥古镇。

黄桥镇始建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黄桥是古时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这里既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贸繁荣的市井大集。抗战期间,我党领导的新四军,曾在这里发起著名的“黄桥战役”,也因这场战役才诞生了黄桥的一大特产黄桥烧饼,当年黄桥人民冒着敌人的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

把车停在一个名叫米巷的街头的小广场上,广场边是古色古香的木头亭子走廊,上面挂有大红的灯笼,走廊的长条凳子上坐着一些老人在休闲,走廊的旁边有一对雕塑,是一位老人与一位孩童正下着棋,形象栩栩如生。

银杏树下的古迹和沿街的黄桥烧饼店,处处诉说着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昔日的辉煌。

宋孝子顾昕、明太仆寺少卿何棐、清音韵家何萱、辛亥元老朱履先、中国现代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等都诞生于黄桥。黄桥又是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挥著名的黄桥战役之地,至今仍保留着不少革命历史遗迹遗址。

时光,是漫长的,是百无聊赖的,可是,我仍旧会愿意放缓了脚步。

米巷还保留着过去的那些古建筑,中间是一条宽约两米的街巷,青石板的路面,长约二百五十米。左边第一户门头上有一招牌,上面写着“小镇故事”。右边第一户人家就是“地质学之父”丁文江的老宅丁家花园。

走进米巷,也就走进了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这里其实也是丁文江先生的故居,曾是黄桥战役的指挥部,现已辟为纪念馆。走进正门,迎面是陈毅粟裕两位军事家的雕像,他们的飒爽英姿令人敬仰。正是在他们的指挥下,新四军建立了苏北根据地,开创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陈列馆内,一件件历史实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此时此刻耳边似乎回荡着阵阵冲锋的号角声……

丁家花园同苏州园林的风格相似,格局布置精巧,青砖黛瓦,雕梁画栋,工艺精湛,不大的小院内雕花回廊、圆形拱门古朴而典雅。几扇芭蕉叶、几棵棕榈树宁静而安详,几棵桂花树已有百年,显得古老而又苍翠。

黄桥旅游宣传不够,古镇不够知名,没有太多游人,也正是因为这样,黄桥古镇能够保留着古朴的气质。

去黄桥古镇,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感受不到古镇的魅力。静下心来,去古街巷走走,才会知道黄桥古镇的沉默内敛。

当年米巷中多是大户人家聚居之处,尤以丁姓为多。丁家在明朝末年从丁庄迁来黄桥,家族中有中秀才的,有为朝廷护送漕粮的,还有做生意的,至今依旧非常兴旺。清道光年间丁大椿在外做官,他叫家人去安徽芜湖、大通米市贩米回黄桥销售,在米巷东部、万昌巷头上宅中开设了“万昌”米行,他的二弟和三弟后来也相继开设了“均昌”和“利昌”米行。在丁氏家族的带动下,该巷中米店林立,人们买米都说到米行去,久而久之,米行谐音成了“米巷”。

米巷沿街的老房子主要以低矮屋檐、青砖小瓦、硬山屋顶的泰式建筑为主,房屋通常前面做店铺,后面才用于居住。尽管这里的部分建筑也是后期修复的,但今天看来依旧原汁原味。

青砖青瓦透露出古朴沧桑,悬挂在窗户下的红灯笼,青石板铺就的路面上留下了独轮车送货时磨出的深深的印辙,诉说着老街千年的文化,见证着老街千年的繁华。

在古镇,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样在古镇上瞎转悠,也不必有特定的目的地,看看一些古老的巷子,尤其是这里的街道就是街道,而不像江南的古镇那样,开后门就临着河。在这里,一条巷子完了,是另一个巷子,一条街道旁边是另一条街道,虽水系并不发达,缺少小桥流水的婉约,但能感受到一种古韵端庄。

从米巷转到珠巷,这条黄桥保存得最完整的巷子之一原名猪巷,因为历史上的泰兴东半县农户几乎家家养猪,当时仔猪的需求量特别大,所以这里相继出现了好多家小猪行,久而久之,巷子便被叫做了猪巷。后来小猪行被四行八作店铺取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老街已无一家猪行,猪巷也就渐渐地变成了珠巷。

街巷两边,店铺古色古香的各色招牌,没有嘈杂的音乐和叫卖声,空气中飘荡着黄桥烧饼的香味。如今的黄桥烧饼用料讲究,用油酥和面,馅料除了肉松或酥糖,还有火腿、牛肉、豆沙、虾仁等品种,在炉子里一烤,酥脆焦黄,趁热吃起来非常可口。

被称为“江北第一祠”的何氏宗祠,就坐落在珠巷内。何氏是泰兴黄桥望族,明清两代一门四进士。宗祠是何氏后人为纪念明代都察院御史何棐而建。三进三出的明式院落,楠木廊柱,梁柱彩绘,虽历经五百多年风雨,还依稀可辨。宗祠大厅现按原样布置,红木太师椅,明代地屏,清代金砖,气势恢弘。“江北第一祠”名不虚传。

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黄桥有个独一无二的风景——“券门模式”。因为自古以来,黄桥就是一处富庶之地,丰富的物产常被外敌觊觎,这里既无险要地势可守,也无坚固城墙可防,于是古镇就出现了一座座连接民宅的圈门。据说每逢战事,圈门关闭,这里也就成为了御敌的铜墙铁壁。

尤其是两层的钟楼式建筑镇海门极具艺术观赏性,青砖,四门,门楣上书“镇海门”,楼阁上书“大香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据介绍宋代时海水倒灌,范仲淹任兴化县令,为堵海水,在此筑堰,并建镇海门,意为镇住海水不再侵犯。正上方大香台的出典是民国35年闹瘟疫,死者无数,建了大香台祈求消灾。现将二者重建合并为一,以延续历史。

走出珠巷,一座红墙碧瓦,巍峨庄严的寺庙映入眼帘,名为福慧禅寺,当地人称之为“东寺庙”。寺院殿宇高大雄伟,建于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至今已近千年历史,有“江北第一古刹”之称,是镇内规模最大的寺庙。

黄桥古镇风景众多,故事也多。那些街巷像是这座小镇的血管,也像是小镇的活档案。走在那小巷的砖石路上,恍惚走在了前世某个朝代,安宁而又美好。

这看似平常宁静的小镇,有谁会想到七十八年前,曾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黄桥战役。

走出老街,迎面而来的是现代街市的喧嚣。回望老街,我们如同从历史中走来。黄桥古镇,我们还会再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飘香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