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

陈雪凡网络焦点九期中级坚持分享 第124天 2018-06-28,洛阳

今天一个学佛的朋友给我发过来一段话,大意是讲"心理学"和佛学的区别,说"心理学"是理工科,佛学是内学。看完之后,最深的感觉就是,SFBT可不是"理工科",只去分析别人,到头来自己成为垃圾桶(当然无批判别人之意,言语也来源于网络,未经验证)。

的确,心理师在咨询的过程中可能要承受来访者的负向情绪,负向事件,焦点的心理师要做的就是协助来访者从负向事件中看到背后的正向,当他们看到正向之后,负向情绪自然会改善。虽然自己也才约练了总共9次,但是可以感觉到咨询师帮助来访者走出他的问题后是皆大欢乐,两者的效能感都得到了提高。也可能是由于我在平时的约练中遇到的都是"消费型"的来访者,所以会产生这种感觉,但是焦点的赋能赞美,给人力量感和希望感,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感觉,会促使来访者更多的自我思考,寻找当事人的资源,例外经验,不也是授之以渔吗。焦点的心理师就不会受别人负向情绪或者事件的影响?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所以要保持自我觉察,就算我们当了垃圾桶,也用焦点的方法让他变废为宝。


图片发自App

而且和朋友讨论来,发现SFBT和佛家有许多像通之处,只是表达和传输的方式不同。佛家讲说柔软语,讲仁慈,有爱。在焦点里边讲构建之道,在与人谈话中不批判,不指责,不否定,不预设,当我们做到这些的时候话可能就已经是"柔软语了",如果还是不清楚这样讲行不行,那就先把说给别人的话讲给自己听听,如果自己觉得舒服了,OK,可以,就可以说给别人听,如果自己都觉得不舒服,别人听了可能也会有这样的感受,那就调整吧,看看里边是不是存在有否定,批判,指责和预设在里边,如果没有,继续换位,直到自己觉得听起来舒服。所谓仁慈和有爱,我们怀着尊重的态度和语言,接纳当事人的一切,相信他有他的道理,有他的难处,难道此时我们不是仁慈和有爱的嘛。很多时候我们知道了要尊重,仁慈,有爱,讲柔软语,可是还是不知道自己怎么才能做到,SFBT 给了我们一定的方法,方法是有了,做到还是需要自己的努力 ,也是所谓的知易行难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