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豆,日晒,水洗,蜜处理,的区别

第一,日晒的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摘下来的咖啡樱桃,皮层不去除,直接在阳光下曝晒,直到豆子含水量降到10.5——12%为止。采用日晒干燥,通常需要2至4周甚至更久的时间,根据天气状况及想要表现的风味而定。晒的时候必须小心,既要避免温度过高,也要避免豆子长霉或因过度发酵而产生异味。如果采用干燥机烘干,各项变因的控制会比较容易,干燥速度也比日晒快,但会增加机器及能源成本,并且风味通常不如全程日晒的豆子。处理完成的干燥果实,通常就以带著所有包覆层的状态储存,直到准备烘培时,才将咖啡豆外面的包覆层以机械方式全部去除,这个程序称为干磨。日晒时间的长短,温度的高低,会给咖啡风味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日晒豆经过发酵而发挥咖啡豆内的果香和甜感,这也是日晒豆曾经名声不佳的原因之一。而如果把日晒时间拉长,并且适当控制温度,让咖啡果实经历轻微发酵,豆子就会带有多变的水果与花香气味。总之,复杂的果香与花香,是精致日晒豆的标准印记,也是其他处理法所不及的。不过也有少部分咖啡专业人士对日晒处理法并无好感,不认为咖啡额外增加的果香是好风味,反而视之为“污染”。

第二,水洗的方法。

传统作法是这样的:先去除咖啡樱桃的外皮及果肉,然后将粘附胶质的带壳豆置于水槽中发酵,使胶质中糖份分解,黏性消失,接著以清水冲洗掉羊皮纸外的所有残余物,最后拿去干燥。由于少了果皮,果肉及胶质,干燥时间大为缩短。下面是关于湿式处理法的补充说明:发酵完成的时间自12小时至6天不等,与当时的温度,酵母菌数量,及采用的方法都有关。例如,若采用肯尼亚式水洗法,须要通过不止一个发酵,冲洗周期,就要耗费几天的时间,决定何时停止发酵,是水洗法中非常重要的关键,如果发酵不完全,胶质就不容易洗干净,而如果发酵过头,咖啡会沾染臭味。传统水洗法,在冲洗羊皮纸外残余物时,需要使用大量清水,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如今工业技术已经有了创新,例如,将水过滤后循环使用,或者以磨擦机取代水冲,都可以大幅减少用水量,这也是何以专业上不称“水洗法”而称“湿式处理法”的缘故。湿式处理的咖啡有个特点,胶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酸,部分会进入豆内,同时,由于干燥时已经没有果肉和胶质附著在羊皮纸外,因此少了日晒豆那种特有的果香花香,风味偏向于干净明亮,酸度也比较明显。

第三,蜜处理方法。

咖啡豆蜜处理法,是在去皮日晒法基础上作了部分改良后的方法,目前风靡于哥斯达黎加及萨尔瓦多,并逐渐在中美洲流行,甚至扩及全球的咖啡产国。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豆子在干燥过程中,刻意保留部分胶质(果糖),它的来历及方法如下:上个世纪90年代,哥斯达黎加研发出果胶刮除机,用以取代巴西的果肉分离机,两种机器不同之处在于,果胶刮除机可以调整压力及口径大小,在去除果皮的过程中,保留咖啡豆部分或全部的胶质,然后豆子连同胶质拿去日晒(带胶质的豆子无法使用机器辅助干燥,必须担负过度发酵或长霉的风险)。由于在干燥过程中,胶质会有短时间发酵,咖啡豆因而增添了一点酸度,同时胶质中的糖份也有少许渗入豆内,使咖啡多了一点甜感,这是巴西的去皮日晒法所没有的。有些处理者甚至根据胶质的保留量,称自己的咖啡为40%、60%、80%或100%蜜处理咖啡豆,不过对这种说法大概要持保留态度,因为实际上不可能作得如此精确。如今比较流行的称呼,是以颜色来代替百分比,有所谓黑蜜、红蜜、黄蜜、白蜜之分别,胶质保留得愈多,干燥后的豆子颜色愈深,咖啡风味也愈近似于日晒处理咖啡。

你可能感兴趣的:(咖啡豆,日晒,水洗,蜜处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