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小组作业的时候了,学霸表示很痛苦

01

对于分组作业,很多同学都有体会,那是件有人欢喜(qing song)有人忧(e meng)的事儿。


这学期开了两门选修课,按照惯例,会给同学们分组,完成作业。我是一向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所以每次都不会按学号固定分组,而是让大家自行勾兑。


于是,课程群里就热闹起来了···


能者多劳型的成了香饽饽,一部分“吃瓜群众”就赶紧抱大腿,求收留,好能在大佬的光环庇护下,轻轻松松搞定作业,拿到高分。


没有抢到香饽饽的,倒也洒脱,傲骨铮铮,即使没有大佬的庇护,照样能够认认真真地完成着他们的作业,毕竟谁也不会与自己的分数过不去。


还有的可能是吃够了猪队友的亏,赶紧“鹤立鸡群”,在高处找到志同道合的队友,团结一心组成“所向披靡队”,志在拿下平时成绩最高分。


是不是很热闹,俨然一场春秋争霸战。

02

对于“精英队”来说,那没什么说的,小组作业,分分钟的事儿;对于傲骨铮铮、求学若渴的小组来说,那也算合作默契,轻松自如。


而对于上下两极混搭型的小组来说,那就精彩了,在这样的关系组合中,一小部分人,纯是“操劳命”,任务开始得去找选题、查资料,做PPT,然后还要“求着”大家完成各部分的工作,比如这样。

A:“我们要开始做PPT了,你那部分资料查好了吗?”

B:“我今天没时间,明天吧。”

A:“马上就到Dead line了,PPT做好了吗?”

B:“我···我还没整合资料呢”

实在求不动,没办法干脆直接一个人挑大梁完成,可最后却不得不跟大家一起“平分成绩”。那另一部分人干嘛呢,他们好像在小组作业中就只是负责——活着,组长不动没人动,小组永远一动不动。比如这样。


A:“你来做PPT怎么样?”

B:“不行,不行,我的电脑技术很差的。”

A:“那你负责演讲怎么样?”

B:“不行,不行,我一公开讲话就紧张。”

A:“那你做点别的什么?”

B:“不行,不行,我是个学渣,就是来打酱油的,什么都不会,还是你们讨论吧”

此时,组长头上已经飘来十万个“草泥马”···

03

在小组作业中,有人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但也有人厚着脸皮啥也不干。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到底该怎么办?这里给大家几个较为有效的小建议。

选好队友,避免一个人热情,其他人划水。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时需要考虑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拿选修课来说,学生来自不同专业,互相可能并不熟悉,这种情况下,可以参照他们的上课表现,是不是认真听课,是不是主动回答问题,是不是对这门课感兴趣,对课程热情了,作业那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这样的队友无疑是好队友。


同时,也不建议大家都去选自己本专业熟悉的同学,熟悉的同学划水,你更磨不开面子说人家。

丑话说前头,在合作开始前把所有事情安排妥当。


团队合作,涉及到多人利益,一定得提前明确好分工。具体到每个人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做完哪些工作,安排好后期修改和完成时间等等细枝末节的事宜。


确保人人都有事可做,才能积极分工共同出力。免得到时候大家不清楚自己的任务互相推诿,效率低不说,还严重影响整体进度,破坏同学之间的感情。

线上线下相结合,更要重视线下的面对面交流。


平常大家在群里讨论的时候,更多是发发表情包和一些无关痛痒的观点,对实质性的问题起不到太大帮助。而现实中大家聚在一起沟通想点子,直接的观点碰撞思想交流会大大提高整体效率。


当然,这并不是说否定线上沟通的作用。只是提倡大家在分组合作的时候,要辅之多种方式,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统筹意见,促进合作。

重视“过程性”环节,不做事不添名。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可能并不会太在意自己是否多做了事情还是少做了事情,而在意的是吃力不讨好的评价机制。


在现有的评分体系下,无论是“搭便车”的,还是小组出成果时祈求加上名字的,也不管过程中是否有合作、合作分工如何,只要最终汇报时PPT上有名字,就会有一个统一的分数。


没有过程考核是不可以的。小组内部成员可以形成共同意志,只要成员没有做自己应做的事情,那就不给他添加姓名,最终他也不会有此项成绩。

多自觉做实事,学霸不可能一直带你飞。


小组分工做事时要发挥自己擅长的一面,积极参与到团队合作中来。


别找理由说你什么都不会没有特长,每个人身上都会有自己比较拿手的闪光点。


别在大家都辛辛苦苦找资料做事情的时候自动隐形,心安理得的享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学霸也是人,“为他人作嫁衣裳”的事情干了一次不见得还愿意干第二次,所以,清醒一点,要为以后多多筹谋,作业可以带你一次两次,找工作的时候可没有“搭售”这一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又到小组作业的时候了,学霸表示很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