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决定命运

        这可能是一篇三观不正的文章。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王侯将相宁有种乎”,“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年轻时对此深信不疑,尤其是像我这样出身贫苦,却“胸有大志”的向上青年。觉得别人能的,我也能。大学毕业时,人家说一定要好好挑个有前途的工作,而我却坚信不管干啥,一定能干出一翻事业来。十几年过去了,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才知道年轻时的幼稚。

        跑题了,我们说回来。这些天读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被誉为当代红楼梦,小说描写清末民初北平城内姚、曾、牛三大家族的兴衰史。写作背景和故事情节就不细说了,推荐大家去读一读,这么一部庞大的作品,百科全书式的展示时代全景,细致入微的人物刻画,必定会有哈姆雷特式的读书体验:每个读者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感受。

        我感受最深刻,也是作者在书中提到的一个点:若不是始终生活在上流社会,家境殷实,认识许多“有势力的人物”,在那个纷乱的年代,家国存亡之际,主人公们哪可能事事逢凶化吉,稍费周折即可转危为安。义和团进京,姚家南下杭州;日军侵华,木兰西迁入蜀。虽说是逃难,但相比那些真正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难民来说,简直是太“幸福”了:一路车马相送,到哪里都有体面的宅子,随身有用之不尽的财富……看过冯导的电影《1942》应该知道,社会底层百姓的逃难是什么样子:饿死的饿死,冻死的冻死,人的一切努力挣扎在命运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再看《京》故事中曼娘是一个家境清寒的女人,由于嫁到了曾家,也是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在小说结尾,一生守寡的她毅然决然的选择离开曾家,只身带着儿孙回到乡下,在面对烧杀抢的日军时,曼娘不肯受辱,自缢而死。对照之下,更凸显出一旦脱离了权贵的庇护,普通百姓的生存多么不易。因此,我虽然承认《京》是一部伟大的小说,木兰一家也是那个时代伟大的人,但从故事中读出的现实和道理,着实让人难受。

        小说中还有一段情节:木兰与荪亚移居杭州后,荪亚遇到一个年轻的艺术生曹丽华,保持着一段暧昧的关系。当木兰得知后,既没有拦街叫骂,也没有设计捉奸,而是聪明机巧的与丽华相约,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使她知难而退,并且让丈夫荪亚体面的结束这段关系(甚至真心的考虑让丈夫纳妾)。这一幕,简直是演绎出了原配智退小三的经典桥段。然而,木兰能做到如此处事不惊,得体周到,骨子里散发出的气度与智慧,皆得益于她生长在一个富裕家庭,从小受到常人所不能及的学识与远见。由此我又想到《闯关东》里面的格格那文,也是同样的道理。

        性格决定命运。从《京》的几位女性角色来看,木兰、莫愁、曼娘、丽华,确实不同的性格决定了她们最后的命运。但再往前想一步,她们的出身,成长环境,社会阶级,也是塑造她们性格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推算下来,“财富决定命运”,虽然听上去刺耳,但似乎也确实显得合情合理了。俗话说寒门出贵子。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寒门再难出贵子,并且社会发展的越快,越是这样。就好比现在,一个出生在北京权贵之家的孩子,和一个出生在偏远山区的孩子,他们所能够受到的教育、接触的社会环境、享受到的城市配套和福利,是完全不可跨越的鸿沟。并且随着教育资源日趋集中化,上流家庭对教育日益重视,寒门子弟通过刻苦学习、高考上榜改变命运的机会也越来越小。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终点相同,但每个学生的起点却是千差万别,过桥的手段更是迥然相异。

        Emmm~写文到这里,想不到什么好的结尾,也不想上什么普世的或另类的价值,既然已经表达出了我的观点,那么就此作罢。最后我得再强调一遍,这并不是一篇愤世檄文,理性讨论,绝无仇富心理~嘿:)

你可能感兴趣的:(财富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