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决问题到人生规划

从解决问题到人生规划,如何通过深度思考,让自己成为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人才?

 

我们对于问题的理解一般有6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深度不同,决定了我们思考的深度和看问题的眼界。

 

首先,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

 

假设,你现在是一个“某品牌运动鞋”的门店代理商,门店开在上海的闹市区已经很多年了,你雇了些人帮着你经营,你每周来店里一次了解情况,门店的生意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

 

但最近,你发现生意越来越差,销售额一直在下滑,而且你还发现,有些鞋子的“进货价”竟然比淘宝上的“零售价”还要高,很多顾客来店里逛了一圈,最后竟然都跑到网上去下单了。

 

除此之外,由于生意越来越差,你店里的员工也开始变得消极。客人进了店,他们都不太愿意去搭理。

 

看到这个情况你非常生气,但是,刚准备发火,其中一名员工却突然跑过来,向你提出了辞职。

 

而且,这个地段的房租开始变得越来越贵;库存也因为滞销而越积越多;甚至你所在的这个闹市区,现在连逛街的人都开始变少了。

 

你的店铺已经开始亏损,而你之前投入了大量的装修成本和库存,如果现在就关门,损失将非常大。

 

想象一下自己就是这个代理商,请问在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有的人可能会说:

“这个事儿还是得怪淘宝,马云毁掉了实体经济!房东也是白痴,逛街的人已经变少了,他竟然还涨房租,这是不让我活了!最过分的是,现在的年轻人也太不负责任了,稍微有点压力,这人竟然就跑了,真的跟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法比。”

 

当然,也有些人是这么思考的,他心里可能会想:

“员工不积极,肯定是激励不够,那我就加钱。不就几双鞋子,我不信卖不出去,从明天开始,我亲自来盯店。另外,这个月我们要多打点电话,多做一些企业客户。如果再不行,我们也可以开个淘宝店,把鞋子放到网上卖!”

 

还有另外一种人,他的思路和前两种都不太一样,他可能会这么思考:

“可能并不是我们经营能力的问题,更不是员工的问题,而是时代变了,玩法不一样了,就像古代人怎么打得过现代人呢?所以还是得先去学点新东西,比如什么新零售、O2O、体验经济、社群经济....等等,看能否在里面找到一些解决办法;或者去了解一下同行他们是如何做的?他们好像有些还活得挺滋润的。”

 

你看,为什么面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的反应和解决的办法会有如此大的不同?

 

有些人会抱怨环境,有些人却变得更加的勤奋,而有些人却选择去学习?到底哪种方式才是正确的?

 

这里,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个新的概念来解释这个现象,这个概念叫做:NLP理解层次。

 

解释一下,NLP(中文名:神经语言程序学)是由理查德·班德勒和约翰·格林德在1976年创办的一门学问,许多世界名人都接受过NLP培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60%曾经采用过NLP培训员工,而「理解层次」就是NLP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这个理解层次的概念是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件与我们有关系的事情,我们都会赋予它一些意义。比如前面的例子,有些人可能会觉得造成这一切“都是马云的错”,这个就是他赋予的意义。

 

但是,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所赋予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的理解就会不同,而理解不同,我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当然也会不一样。

 

“NLP理解层次”把对一件事情的理解,分成了6个不同的层次,而这个层次是有高低之分的。

 

如果用低维度的视角去看这个问题的时候,会感觉它根本无法解决。但是当你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看它的时候,它也许就变成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甚至连问题本身也消失了。

 

就像马车的时代,大家都在寻找更快的马,但是当汽车被发明出来之后,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因为马的快慢已经变得无关紧要了。

 

好,铺垫了那么多,那么理解层次到底应该如何使用?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以每个人所处的不同理解层次,把人“极端化”地分成6种不同的类型。理解层次越高的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接下来,就从线下门店的案例出发,看看这6类人,分别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一、第一个层次——环境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这都是你们的错!

 

什么是环境?就是除你自己之外的一切都是环境,比如你身边的人;你的领导、同事;你的公司;你的竞争对手;市场环境;天气;大众舆论...等等。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当问题发生的时候,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环境的不好”而产生的问题,比如:

 

工作不顺利,那是因为领导是个白痴;

没有晋升的机会,那是因为公司的办公室政治太严重,而且没有好的晋升机制;

房子太贵买不起,那是因为黑心的炒房团、再加上政府调控无能、自己没有一个富爸爸...

 

总之,发生了这个问题,不是我的原因,是别人的原因,是公司的原因,是市场的原因,是政府的原因,是运气的原因,都是我命不好,生在了这样的一个时代,遇到了这样一群人...

 

而他寻找解决办法的途径,也会从改变环境的角度去思考,比如:

这家公司不好,导致我没有晋升机会,那我就换个公司;

找了一个对象,现在对我越来越差了,怎么办?再换一个;

 

不知道各位平时有没有接触过这种人,只要一跟他们接触,你就会感觉这个世界真的太糟糕了!周围的环境不好,身边的人都在针对他,天天还都能遇到一堆倒霉的事情,分分钟就感觉他们快要活不下去了……

 

我们通常称这种行为叫做“抱怨”,但你是不是也曾劝过这些人不要抱怨?而且,他们似乎也知道抱怨不好,但为什么他们还是在不停的抱怨?

 

那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层次处在了最低的“环境层”,他们对世界的理解被死死地困在了这个层次。并不是他们想抱怨,而是在他眼里,除了看到环境之外,无法看到其他层面了。因此,他们能想到的最好的办法,也就只能是换个更好的环境。

 

所以,如果是这类人遇到了案例中的这个困境,他似乎除了抱怨房租、淘宝、员工,他真找不到还有什么其他原因。

 

好,我们往上走一层,来到理解层次的第二层!

 

二、第二个层次——行为

 

处在行为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我还不够努力!

 

也就是说,当这类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说:

“想要解决问题,那就得开始行动!不能改变环境,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我为什么还没有成功?就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我不改变,环境如何改变?我不行动,环境如何改善?”

 

听着很鸡汤?有点像成功学?

 

处在这个理解层次的人,在外人看来就是一位非常乐观、充满正能量的人。他们从不对环境妥协,他们相信上天不负有心人,只要持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有转机!他们是别人眼中的“行动派”、“实干家”。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首先会把问题归结成“因为我的努力还不够”而产生的问题,比如:

 

收入太低?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买不起房子?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创业失败了?是因为我还不够努力...

 

总之,发生了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是不是自己偷懒了?是不是努力得还不够?是不是要加大工作量?

 

如果你处在“行动”这个层次上,“环境”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一切都是自己的原因,都是因为自己还不够努力!而要解决问题,你也会从“行为”这个层面去寻找解决办法,比如:

 

一年没涨工资了,今晚开始每天多加1个小时的班;

对象为什么最近对我冷淡了?我要多发些消息,多打些电话去关心ta;

公司业绩变差了?那一定是我睡觉睡的太多了,从明天开始我不睡觉了…

 

如果是这类人遇到了线下门店这个问题,他会怎么办?

 

他可能会这样思考:我付24小时的房租,却只营业了8个小时,那怎么行?明天开始24小时营业,我全天待在店里亲自销售!员工分成两班倒,空闲的时间就给我打电话找企业客户,我就不信卖不出去!

 

但是,是不是只要努力,所有问题就都能被解决?越努力的人,获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事实上,并非如此...

 

200年前,人们的平均工作时间是16个小时,他们也许比你更加勤奋,但是他们的个人产值却不足现代社会的万分之一,为什么?

 

因为努力,的确是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但远远不是充分条件。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喜欢鸡汤?反对成功学?就是因为它们只告诉了你要努力,却没有给你方法;它们只是帮助你脱离了最低的“环境层”来到了第二低的“行为层”,以为给你打一针鸡血,你开始奋斗了,你就一定能成功!

 

这样的思考逻辑,有点太天真了!

 

问题的解决,时代的进步,并不是只靠“努力”就可以的,一定有更重要的因素在背后推动,我们需要再上升一个层次,接着来看第三层。

 

三、第三个层次——能力

 

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方法总比问题多!

 

比如你看,农业时代的人比我们更加忙碌,但生产力却不足现代人的万分之一,这是为什么?

 

是因为现在的人更勤奋了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他们不会使用机器,也不会使用互联网来提高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效率。机器和互联网是什么?看似是工具,本质是扩展了你的能力。

5000年前,你想要告诉一个人一件事情,你得策马奔腾三天三夜,但是现在通过互联网,你不需要1秒钟,互联网扩展了你的沟通能力。

 

所以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你能用更简单、更高效的方式解决同样的问题,有选择便是有能力。

 

那么当问题发生的时候,理解层次处在“能力层”的人会怎么思考呢?

 

他会认为问题是“因为自己能力不足”而产生的。因此,他们给出的解决办法,也会在“能力”这个层次里去寻找,比如说:

 

线下门店生意不好,那可能是因为经营模式太过陈旧,我需要学习新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社群经济的方式来降低我的获客成本,提高复购率;

 

和对象的关系处理不好,一定是我的沟通能力有问题,我要去学习能改善亲密关系的沟通技巧,比如《关键对话》和《幸福的婚姻》;

 

以前我是做业务的,现在刚成为部门经理,团队业绩下滑,一定是我的管理能力有问题,我以前根本没有学过管理,我得去报个MBA班,从“古狄逊定理”开始学起…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有非常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能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成可操作的方法,进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问题它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并且已经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只是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而已。所以,他们不会自己去尝试,而是去直接找到这些经验直接使用,因为你的顿悟,也许只是别人的基本功!

 

好,如果能走到这个层次,也就是既有“行为层”的勤奋努力,又有“能力层”的方法套路,那么普通问题基本已经难不倒你了,你已经有能力胜任一家公司里的中高层的职位了。

 

当然,这里说的每提高一个层次,并不是说就不要下一个层次。比如说有了方法就不需要努力了,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了一个思考层次,不然就会变成纸上谈兵,不落地。

 

“能力”这个理解层次,是我们“意识”能想到的最高层次了。

 

再往上走,就要进入到“潜意识”区域,内容会变得比较模糊,有人之前可能很少接触到这些层面,所以可能会比较难理解。

 

那什么问题,是你有“能力”也解决不了的?

 

就是你选择错了问题!

 

什么意思?

 

就是你在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你得先清楚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比如线下门店的问题,导致现状的原因看上去有很多,但其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团队管理的问题?是营销方式的问题?还是商业模式的问题?

 

你是应该打折清库存减少损失,准备关门?还是战略转型,坚持到底?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人生的不同走向,而一旦选择错了问题,你那些优秀的“能力、行动力”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如何才能提高做选择题的能力?这时,我们就需要再上升一个层次...

 

四、第四个层次——BVR

 

在这个层次的人,他的典型思考模式是: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说“能力层”是做解答题的能力,“BVR层”就是做选择题的能力。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更重要?什么可以忽略不管?

 

什么是BVR?它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组合:

 

1、B(Believe):信念,就是你相信什么是对的?

 

你相信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往大了说可以是世界观,往小了说就是一个个概念。

 

为什么我很多推文都是围绕概念来讲的?其实就是在帮各位构筑一个更完整的世界观,这是你的硬件,是你所有能力能够得以发挥的基石。

 

2、V(Value):价值观,就是你认为A和B哪个更重要?

 

比如,你遭到了抢劫,别人问你“要钱还是要命?”

 

通常你会选择要命,为什么?因为你的价值观就是:命>钱。

 

但是,当你现在有1个小时的空闲时间,那么你打算用来看书?还是刷抖音?还是睡觉?

 

那每个人的选择就不一样了。因为每个人对这3者的价值衡量标准是不同的。这个价值衡量的标准,就是每个人的价值观。

 

3、R(Rule):规条,它是指做人做事的原则。

 

就像是公司的规章制度,每个人也有他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则。

 

这些原则是从哪里来的?就是来源于你的信念和价值观。

 

比如说,我做事情有一条原则就是“只做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为什么?

 

因为它来自于我的一个信念,就是我“相信复利效应”。也就是说,不管这件事情目前看上去效果有多不明显,只要每一个动作所带来的结果能够叠加起来,前一个动作能够成为后一个动作的预动作,那么我就根本不用担心这件事情的未来发展,因为他会慢慢产生复利效应,我只需要继续重复,并耐心等待就好了。

 

所以,规条存在的意义,就是提高你做选择的效率。当你面对选择题的时候,你不需要每次都深度思考,权衡比较,而是可以直接给出答案。

 

因此你看,“能力”层是让你把事情做对,而“BVR”层呢?它是让你选择做对的事情。

 

我们再回到线下门店的案例,来看看处在BVR层的人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当门店业绩出现下滑,这里边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我们先来做一个简单的分类,比如说你可以把它们分成5大类:

 

第一,成本问题:比如说房租涨价、库存积压、装修成本、进货成本等等,这些都是成本问题;

 

第二,团队问题:像...员工士气,成员离职,这些是团队的问题;

 

第三,市场问题:比如客流减少,人们现在喜欢去网上购物,网上的售价现在更便宜等等,这些都是市场变化所的问题;

 

第四呢,营销问题:就是你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让用户了解你的,目前门店好像没什么营销方式,就是开门迎客;

 

第五呢,渠道问题:就是用户可以在哪接触到你?目前好像也没什么渠道,这个线下门店就是目前唯一的渠道。

 

好,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之后,然后干什么?

 

如果说是处在“能力层”的人,他可能会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比如说针对团队的问题,他可能会给出一整套员工激励方案;面对营销问题,他可能会去增加一些户外的广告,或者开一个抖音号开始发视频;而面对渠道单一的问题,他可能就会建议也去开个淘宝店或者抖音电商…

 

你看,他的解决过程就像是摊大饼一样,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结果问题....竟然变得越来越多了...

 

好,那“BVR层”的人他会怎么办?

 

他可能,并不会马上给出解决方案,而是会先思考:看上去都是问题,但这些问题之间是什么关系?除了这些看得见的问题,还有没有藏在这些问题下面的,看不见的问题?

深入分析后,他发现确实有,那就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易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电商之所以能那么便宜,是因为短路掉了中间环节,工厂能够直接面对消费者,不需要再经过总代、省代、区代...等等这些价值传递的中间环节了。因此价值传递的效率大大提升了,所以网上价格才能那么便宜。

 

那怎么办?大家都别开实体店了吗?全部去网上开店?

 

但是,好像现实情况也并不是这样,还是有很多实体店的,为什么?

 

对,因为线下门店还有一个独特的优势是线上网店没有的,那就是线下的产品能摸得到,能试穿,用户的体验感非常好,信任度更高!

 

然后,他就根据这些思考,画出了一个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图:

 从解决问题到人生规划_第1张图片

 

所以,原来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互联网的连接效率变高而导致原本的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淘宝店家是因为“短路”掉了价值传递过程中的那些总代、省代、区代等等这些中间环节,让商品可以用更短的距离来到消费者的面前了,所以价格才能那么低,这才导致了后面的一连串的反应...

 

好,找到了这个问题的本质了,然后怎么办?重新去改变这个交易结构吗?

 

有些事情你能改变,有些事情你改变不了,你只能改变你能改变的事情,那什么是你能改变的?

 

1、适应环境,也就是既然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交易结构发生了变化,那么就得想办法重新适应这个新环境,也就是你也得想办法去短路掉中间这些环节,把售价降下来,提高成交率;

 

2、还可以根据SWOT分析,采取防御型策略,用自己的优势去对抗市场的威胁,也就是:你需要增强线下门店的体验感,比如用户付款前,让他先来个百米冲刺,然后以跑步的成绩来计算折扣;每周的冠军还可以免费获得最新款的跑鞋;

另外,你还可以扩大体验范围,比如举办一个全城跑不死大赛,让喜欢慢跑的人都加入进来,然后让最后一个倒下的人成为你的门店形象大使,并赞助他全年的运动装备,而其他人则可以给他们颁发一个鼓励奖,也就是一张买鞋子的代金券…

有了这个能以吸引眼球的活动,就能拿来和线上的流量端合作,与线下的其他门店结成异业联盟,将这些原本不属于你的流量,拿过来!这样就可以解决人流量下降的问题了。

 

当然,这只是举例子,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成功的案例可以参考。

 

这就是理解层次在“BVR层”的人会给出的一种解决方案。

 

看到这里,有人内心可能会有个疑问冒出来,那就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知道哪个更重要,哪个不重要,但有时候2个选择看上去都是对的,而我必须选择其一,怎么办?

 

比如,你还是那个经销商,你是否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你去工作可以获得百万年薪而且还没有风险,那你是否会关掉店铺回去打工?还是顶着风险,继续做收益可能会更大的老板呢?”

 

请问你会怎么选择?

 

面对这样的选择题,你就需要再往上走一个层次...

 

五、第五个层次——身份层

 

处在这个层次的人,他典型的思考模式就是:因为我想成为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会这样做...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你想回去打工拿高薪,还是继续冒着风险开店?

 

这个答案其实取决于你想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

 

不同的身份定位,会配套不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信念价值观规条,决定了你当下的每次选择。也就是说,你的身份层次决定了你的价值判断,进而决定了你的每一次选择。

 

比如,你是想成为一名运动鞋设计师?还是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或者是想成为一个新品牌的创始人?

你把自己定义成不同的身份,那么刚才的那个问题的选择自然就会不同。

 

比如,你想成为一名运动鞋的设计师,那你可能就会选择把门店关掉去打工;而如果你想成为一位新品牌的创始人,那么你可能就会选择去找代工厂,直接生产自己品牌的鞋子,然后找流量端合作进行分销。

 

所以,你之所以有时候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除了是因为有时候对某些概念还不太清楚、不知道他们的合理价值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你不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一个人。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你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最终你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

 

通常,把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自己出来了。

 

说到这里插一句,“角色”和“身份”是不同的:角色是被动的,是别人给你的;而身份是主动的,是你自己想成为的。

 

你可能有很多角色,但是你只有一个自己想成为的身份。每个角色或者身份,都对应着一套帮助他“能够更好的成为这个身份”的BVR系统,也就是信念价值观和规条。

 

由于“角色”是被动获得的,所以你会觉得与之对应的那套BVR是一种“束缚”;而“身份”是你主动想成为的,因此它的那套BVR会成为一种助力。

 

所以我们在实践中要“去角色

化”,就是突破角色的束缚,获得一个更“主动”的人生,找到自己的“身份”层次。因为身上的“角色”太多,会阻碍我们看见自己真实的“身份”。

 

当你想清楚自己的“身份”定位后,就应该围绕它配套相应的BVR,再构建你的能力圈,并做出相应的计划与行动,你就会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流的人才!

 

好,到了身份这个层次,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人了。但是,在他们之上,其实还存在一类人,他们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更加屈指可数,他们是引领我们整个时代前进的一群人...

 

他们是谁?

 

他们就是站上了最高层次的那一群人,现在我们再往上走一层,去观摩一下,这个世界上最顶级的人才,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

 

现在我们来到了理解层次里最高的一个层次:精神。

 

六、第六个层次——精神

 

在这个层次里的人,他们典型的思考模式是:人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就是你与世界的关系。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人生使命”:你来到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你能为别人、为这个社会、为整个人类带来什么?这个世界会因为你而有什么不同?

 

在这个层次,你所有的思考,都将围绕着“利他”2个字,你会思考:我做什么样的选择,才能对更多的人有帮助?我该怎么做,才能推动某个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时代的更替?

 

听着感觉有点虚?是的,如果你只是说这些,而没有对应的身份,更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行动力,那么这些就是空口白话,就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情怀。比如说一个实习生,他已经连续被多家公司辞退,却整天跟别人说他想要改变世界,那你肯定会以为他疯了……

 

然而,疯子和天才也许真的只有一线之隔。当一个人不仅心怀这些伟大的情怀,还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并拥有足够的能力和超凡的行动力,那么他就站上了这个理解层次的顶端,他们将成为我们人类文明上空的繁星,引领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前进。

 

就像乔布斯在1997年发布的一条广告语,我在这里把它贴出来,送给他们: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赞美他们,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发明,他们想象,他们治愈,他们探索,他们创造,他们启迪,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也许,他们必需要疯狂。你能盯着白纸,就看到美妙的画作么?你能静静坐着,就听见美妙的歌曲么?你能凝视火星,就想到神奇的太空轮么?我们为这些家伙制造良机。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地改变世界。

 

希望未来的某一天,各位也能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人,引领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前进。

 

回到最初的那个线下门店的案例,如果是一个已经处在“精神”层次的人,当他遇到这种情况会如何思考?

 

这个,我也不知道,就把这个问题留给这个时代的伟人吧!

 

到这里,6个理解层次已经全部讲完了,不过有人可能会有个疑问,就是我们该如何从低层次,不断晋升到高层次,成为这个时代里第一流的人才?

 

是需要一级级的打怪升级吗?不是!

 

当你处在低层次的时候,你的思维会被限制住,你无法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就像处在“环境”层次的人,经常抱怨而不自知,完全看不到上面还有“行为层”可以帮助自己改变现状;更看不到“能力层”里还有其他办法可以解决当前的问题。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还以为自己全都知道。

 

那应该怎么办?

 

答案就是——直接让自己站上最高的层次!

 

对,你需要对自己的人生做个顶层设计,从精神层开始,从头往下规划。

 

你可以按下面这个顺序思考:

 

首先,你需要先思考精神层次: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世界因为你会变得有什么不同?

 

然后,再确认你的身份层次: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五年后你会成为一个怎么样的人?描述的越具体越好。

 

当你有了这个身份层次之后,然后你需要确定你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一套怎么样的信念价值观能帮助你达到这个身份的?什么是最重要的?你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你应该坚守一些什么原则和规律?

 

然后第四步,再补充你的能力层:为了实现这个身份和这套BVR,你应该去学习些什么知识和技能?掌握什么方法和套路?

 

等这些都想明白之后,第五步,你就需要在行为层落地:你具体应该怎么做?计划是什么?第一步怎么走?

 

最后第六步,去环境层借力:哪些人和资源可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的?你该如何去使用身边的资源?

 

看吧,像这样从自己“精神层次/身份层次”发展出来的人生规划,可能与你的现实生活中正在走的人生轨迹,会有很大的不同。

它也许看上去更困难、更有挑战性,但是却能让你在过程中保持身心的统一,能激发出你更强大的潜能。

 

这,才是一个有效的人生规划!

从解决问题到人生规划_第2张图片  

 

 

当然,这个思考与计划的过程可能会很难,也很慢,在短时间内也不一定能想清楚,它可能需要花费你1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但是,千万别放弃!它值得你用那么长的时间来思考。因为一旦想清楚,你的人生可能就会从此不同,我自己用了3年,希望各位能比我更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