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读书笔记

《离婚》是近代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23日《语丝》周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 

《离婚》讲述了农村妇女爱姑想要离婚,最后也没有成功的故事,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封建势力依然强大。《离婚》在形式上是有些特别的。其特别之处在于,故事情节主要发生在两个相对单纯的场景——航船和慰老爷家,故事叙述基本依靠人物对话展开。开头和结尾,也是相互呼应的对话,故事在人物之间的相互问候中开始,又在人物的寒暄中结束。

《离婚》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空虚的本质,同时又相当尖锐地反映了农民群众对统治者抱有幻想,缺乏明晰的认识。因此,使得这场来势很猛、可以取得胜利的斗争,落得一个屈服、受辱的结局。这就是作品提出的问题,也是它的主题。

爱姑一开始就没想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

有人说她想要离婚,可我觉得不是的,她闹了三年,每次都鸡飞狗跳的收尾,最后这一回仍然说“要撇掉我,是不行的。”甚至在面对七大人的时候,也是选择控诉丈夫的行为,知道七大人故弄玄虚被唬住了,才迫不得已接受了休妻并接受赔偿的方式。

那个年代里,一个被休掉的女人,注定一生都要面对世人的白眼和唾弃,甚至会遭到家人的嫌弃和鄙视。而爱姑不离呢?丈夫出轨别的女人,委曲求全留下来,也是另外一种苦难命运的开始。不仅要继续在施家遵守做妻子的礼节,还要忍受丈夫的打骂和公婆的羞辱,这些压力砸下来,也不比面对被休之后的白眼更舒服。

不管爱姑怎么选,任何一条路都是她苦难命运的开始。与其说爱姑想怎么样,不如说,那个社会到底有没有给她选择的权利。

我们现在离婚,就是好聚好散,不合适就不必强行再捆绑在一起,虽然依旧有人会说离过婚的人如何如何,但是压力毕竟是比从前少了很多。

爱姑面对的是一个死局,一个怎么选都是余生坎坷的局面。而造成这个原因的呢?是那么多人的眼光吗?

男权和整个封建社会是造成爱姑悲剧的根源,我觉得鲁迅没有讽刺任何一个人,整篇他都只是在平淡地讲述一个故事,然后抨击了这整个社会,反映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落后,以及对那个年代里的人的毒害。

有人说爱姑有封建奴性,但是有一说一,她敢于如此锋利的反抗还不足以说明什么吗?社会里面的每个人都无法逃脱整个社会的影响,更何况是那个年代里面,地位低下的女人们呢?

爱姑没有觉悟吗?她似醒非醒,她知道这样不对,她得为自己争取点什么,可是那个时候谁能去告诉她,你应该争取什么呢?离婚出来潇潇洒洒做新时代的女性?独立自强?我觉得都是不现实的。她只要一天无法脱离整个社会,整个社会的伤害就会像虫子一样,静静地在余生里啃食掉她所有的自尊和勇气。

这篇小说里,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故事背后的旧社会、旧礼教以及造成这一悲劂的社会原因。“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认为这才是鲁迅想要传达的最重要的东西

你可能感兴趣的:(《离婚》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