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这句话,突然在一种感伤中,以一种刷屏的方式被印证。
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瞬间刷爆手机屏幕。用微信这么多年以来,我从没见过有哪个人或者哪件事,会在第一时间被几乎所有人转出,你无论下滑多少屏朋友圈,都是几乎满屏与之相关的内容。即使再热点的热点,也没有过这样的情况。跳出去再看公众号,也是如此。再跳出去,看各个新闻客户端,仍是。
当晚,为他点亮了一座城。襄阳的临汉门古城墙上,燃起了点点烛光,为他送别,也“为了纪念一段陪伴,一个时代,一场江湖”。
次日,从北到南,由东至西,几乎所有都市报头版也都是他!
原来我们、你们、他们,都是金庸的读者。这是对一个时代集体印记的追念和送别。
我从小学5年级开始看金庸。第一部是《笑傲江湖》,16开本,发黄、卷边、软扑扑、沉甸甸。哥哥看完我随手捡起,结果一入其中,再也没能出来,深刻演绎了什么是“废寝忘食”。
我已经不记得这部书是买的还是借的了,总之留在家里很长很长时间。初中时好像还带去学校过。一两年中陆续看完他所有的武侠作品。学校门口的小书摊,是我最常光顾之地,教室书桌下,是小说的经常藏匿之所。
甚至,最早感觉到宋词的魅力,也是在《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高唱诘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杨过在水边形单影只,思念成狂:“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原来除了唐诗,还有一种这样的形式,能做如此深切而美好的表达,于是一入宋词深似海。
初中几年是我阅读量极大扩容的时期,继小书摊之后,还在图书馆办理了借书卡,无数次的借出与还回,那些中外名著、诗词歌赋也都相继而来。可以说金庸打开了文学小说那扇窗,让我开始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就在刚刚,旧识同窗发信息说:“记得你当时还偷藏了两本《笑傲江湖》,16开本”。当年能跟我偶尔谈一下武侠小说的,好像只有他了。因为全班女生看武侠的没几个,我找不到共同语言者。他应该也没想到,安静如我,却藏着一派江湖情怀。
其实包括梁羽生和古龙,也都是那个阶段看完的。我喜欢金庸,继而是梁羽生,对古龙比较无感。
古龙的书总是很游离,就是孤悬余外的一个故事,结构天马行空,表述玄幻晦涩,措辞看似简练富于意味,但总觉太过刻意,用力过猛。富有人生哲理却又水月镜花。里面的侠客也都虚无缥缈,不似世间之人。
而金庸、梁羽生的作品,都有历史背景和时代感。梁羽生,我喜欢他的《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大漠奇侠传》、《七剑下天山》。在张丹枫、金世遗、杨云聪他们的旁边,你还能看到一些场景和面容,比如土木堡之变,比如纳兰容若、吕四娘、熊廷弼……
但从历史厚度、人物设定、情节情感的表达、文化艺术渲染、文笔的深厚及优美,当然还是首推金庸。他的小说,无论哪一部,你都会觉得伏线千里,枝繁叶茂,开阔鲜明。而作为《明报》创始人,他同时也用社评直面现实,有着悯人的情怀、生命的判断、坚定的立场。他左手江湖,右手庙堂,一边武侠,一边社评,用慧眼和妙笔在古今穿梭,所以他的小说里有对历史的反思、社会的洞察、人性的探究,更具人文属性和镜像反映。
当今的玄幻、武侠、穿越,包括小说和影视如此之火,也只是看看宫斗、看看奇幻、看看个人意淫的乌托邦,之后晒笑一下,踏雪无痕。
读金庸的武侠,才真正有穿越之感,带你回到那个时代,有豪情、有侠义、有江湖。
《射雕英雄传》开篇就是:“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的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叶子似火烧般红,正是八月天时。村前村后的野草刚起始变黄,一抹斜阳映照之下,更增了几分萧索。两株大松树下围着一堆村民,男男女女和十几个小孩,正自聚精会神的听着一个瘦削的老者说话……”。
诗意的手法,老树斜阳的画面,说书听书的场景,一下子回到南宋的水边村头,交付了时代背景,直接就引出了郭啸天、杨铁心、曲灵风。年初从杭州去千岛湖的高速上,路过临安,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这个。
《天龙八部》中的少室山大战,萧峰率燕云十八骑的出场,可谓是最经典的场景。
“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马上乘客一色都是玄色薄毡大氅,里面玄色布衣,但见人似虎,马如龙,人既矫捷,马亦雄骏,每一匹马都是高头长腿,通体黑毛,奔到近处,群雄眼前一亮,金光闪闪,却见每匹马的蹄铁竟然是黄金打就。来者一共是一十九骑,人数虽不甚多,气势之壮,却似有如千军万马一般,前面一十八骑奔到近处,拉马向两旁一分,最后一骑从中驰出……这人正是萧峰”。
奔腾如虎风烟举,区区十九人,直闯中原腹地,于万千高手云集之处,却威风凛凛、豪气千云。萧峰的英雄形象、男子气概,在此达至顶峰。年少时读这一段,即刻就被惊到了,喜欢得把原文抄录在笔记本上,写的真是动人心魄,浪涛汹涌!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豪饮、祖千秋论杯,则在草莽里的注入了诗文色彩。
“喝汾酒当用玉杯,唐人有诗云:玉碗盛来琥珀光,可见玉碗玉杯能增酒色。至于饮葡萄酒嘛,当然用夜光杯了,古人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
读到此处,真觉酣畅淋漓,过瘾的很。好似就在令狐冲和桃谷六仙旁边,一起听着这一段狂拽。
这是一种满满的代入感,让人不由自主沉浸在历史、豪情、文化中,不知不觉的被滋养浸润,同时感受着中国人理想中的一切美好品质。
在金庸的这个江湖里,他建立起对是非恩怨的评判标准,打造了对亲情爱情的理想原型,也剖白了侠之大者、家国大义。那些至情至信,至善至勇的形象,更都成了心里的向往。
“我对大辽尽忠报国, 是在保土安民, 而不是为了一己的荣华富贵,因而杀人取地、建功立业”。这是萧峰对宋辽两国的义。
“蒙哥居高临下,放眼望去,只见一名宋军将军手执双矛,骑了一匹高头大马在战阵中左冲右突,威不可挡,羽箭如雨点般向他射去,都被他一一拨开”。这是郭靖独闯蒙古大营的勇。
“黄蓉站在他身旁,眼见半片天布满红霞,景色瑰丽无伦,城下敌军飞骑奔驰,狰狞的面目隐隐可见。再看郭靖时,只见他挺立城头,英风飒飒,心中不由得充满了说不尽的爱慕眷恋之意”。这是黄蓉在家国情怀下的爱。
“某一日,风雨如晦。杨过心有所感,当下腰悬木剑,身披蔽袍,一人一雕,悄然而去,足迹所至,踏遍了中原江南之地”。这是杨过在苍茫萧索中坚守的痴情与等待。
还有,“汝阳王转身缓缓走下山去,左右牵过坐骑,他恍如不闻不见,并不上马,走出十余丈,他突然回过身来,说道:“敏敏,你的伤势不碍么?身上带得有钱么”?这是人生诀别的关口,父亲对女儿的不舍与惦念。
在不知不觉中,金庸把中国传统的美德与品质,给我们做了一次精彩而快意的输入。或者理顺或者加固了你的三观。
虽然,我们最终也无法成为如书中的那些女子,更不可能找到像萧峰一样的英雄,但仍觉幸运和感恩。因为“旧梦是好梦,没有实现,但我高兴有过这些梦”。它给了你方向,一种直走下去的力量。
大侠远去,豪情长留。
故事里说,人离开这个世界,会变成天上的星星。所以,我想用金庸先生小说里的一句来送别他:天上星,亮晶晶,永灿烂,长安宁。
这片星光,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的江湖。
感谢他给我那个别样的少年时代,丰盈了时光,还有那些正义、侠情,以及憧憬和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