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身在曹营心在汉(180321陈昶文)

    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手下最得意的谋士之一,他为曹操的计划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他以一个汉臣的身份,向我们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荀彧的一生致力于维护汉王朝的统治,但不同于徐庶,他选择用自己的行动,即借助曹操的力量去平定其他反汉实力,这无疑是十分有远见且成功的,但是可惜他看错了曹操的志向与野心。

    荀彧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举孝廉,做了个叫做守宫令的小官,战乱时他弃官回乡,他已清醒的认识到凭借他自己的实力是无法振兴汉室的。在看到了曹操的实力之后,他就选择了投奔曹操,但是他一直都想着汉献帝。董卓之乱被平定以后,曹操的谋士们在是否要挟天子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荀彧或许是出于对曹操的考虑,但我认为更多是对皇帝的忠心,将皇帝迎接到了许都。《三国演义》一书中或许太带有感情色彩了,写成曹操强迫汉献帝去许都,但事实应该是当时汉献帝除了许都也没有地方可以容得下他了。

    “及至霸业既隆,翦汉迹著,然后亡身殉节,以申素情,全大正於当年,布诚心於百代,可谓任重道远,志行义立。”这是裴松之对荀彧的评价。荀彧最为人所流传的就是在曹操称魏王之后他上书提出反对。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此时的阻挡只会招来杀身之祸,但是荀彧的所作所为实际上是对自己的信念的坚守。他的初衷是兴复汉室,当他看到曹操走向一条完全相反的路时,他认为阻止曹操是他的责任,处于心中对汉王朝的忠心与对自己理想的坚守,他不惧怕曹操的强权。

    而就在曹操将空饭盒送给他的时候,他的人物形象才真正得以完善。在梦想的无法实现和不愿再看到汉室的进一步衰落的想法驱使下,他只有已死来明确自己的志向,用自己的生命来证明对汉王朝的忠诚。他穷尽一生寻找拯救汉王朝的药方,纵使最后以失败告终,但他也是真正可以对得起“王佐之才”四个字的,他是真正敢于用生命追求梦想的贤臣良士。

    忠心怀恨死,天下尽悲哀!荀彧在历史上和文学上的意义非同寻常,我认为这正是建立在他的无上的人格的基础上。正因为他有了忠君的品德,才将他的一身才气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才造就了荀彧,这个令人赞叹的形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荀彧——身在曹营心在汉(180321陈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