迭代器和生成器
python的迭代协议
引言
- 迭代器是访问集合内部元素的一种方式,一般用来遍历数据。
- 迭代器和用下标索引访问的方式不一样,迭代器是不能返回值的
- 迭代器提供了一种惰性访问数据的方式,需要的时候才产生数据。
- 可迭代类型都实现了迭代协议,实际上就是
__iter__()
这个魔法函数。
可迭代类型和迭代器
前面讲过,collections.abc
模块中定义了很多内置的抽象基类,现在我们重点关注其中的两个:Iterable 和 Iterator
Iterable
里面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__iter__()
,也就是说某个类只要实现了这个魔法函数,它就是可迭代的类型
Iterator
首先,Iterator
继承了Iterable
,在它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抽象方法:__next__()
,它是用来让迭代器获取下一个元素。
小结
可迭代类型和迭代器并不一样,前者只需要实现__iter__()
函数,而对后者而言,__next__()
才是它的核心。
比如list
类型,它是一个可迭代类型,但并不是一个迭代器。
a = [1, 2, 3]
print(isinstance(a, Iterable), isinstance(a, Iterator))
# result:
# True False
补充
在魔法函数那一小节,我们讲过这样一个例子:
class Langu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anguage_list):
self.lans = language_list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return self.lans[item]
language = Language(["Python", "C", "Lisp"])
for lan in language:
print(lan)
# result:
# Python
# C
# Lisp
在Language
这个类中,我们定义的是__getitem__
这个魔法函数,然后对这个类产生的实例我们可以使用for
来遍历元素了。也就是说它成为了一个可迭代类型,但它并没有实现刚才我们讨论的__iter__()
函数。
这是因为,在Python
内部,很多地方做了兼容处理,当我们是用for
进行迭代遍历,解释器首先会寻找__iter__()
函数,如果没有,它就会退一步去寻找__getitem__()
,这个是序列类型中会实现的一个魔法函数,只要它接收从 0 开始的整数为参数,这个对象也是会被当做可迭代类型的。
实际上,仅仅满足了可迭代类型还不够,真正能进行迭代取值的是迭代器。通过iter()
函数,我们可以返回一个可迭代对象的迭代器,有了它才能进行迭代取值。
class Langu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anguage_list):
self.lans = language_list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return self.lans[item]
language = Language(["Python", "C", "Lisp"])
my_iterator = iter(language)
print(my_iterator)
# result:
#
如果我们不实现__iter__()
或__getitem__()
,获取迭代器的过中会出错
class Langu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anguage_list):
self.lans = language_list
language = Language(["Python", "C", "Lisp"])
my_iterator = iter(language)
print(my_iterator)
# result:
# TypeError: 'Language' object is not iterable
有了迭代器,迭代取值需要另外一个函数next()
,每调用一次,就会返回一个值,直到抛出一个迭代结束的异常。
class Langu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anguage_list):
self.lans = language_list
def __getitem__(self, item):
return self.lans[item]
language = Language(["Python", "C", "Lisp"])
my_iterator = iter(language)
print(next(my_iterator))
print(next(my_iterator))
print(next(my_iterator))
print(next(my_iterator))
# result:
# Python
# C
# Lisp
# StopIteration
上面的结果已经很接近直接使用for
进行迭代了,但是,依赖__getitem__()
函数,底层还是隐藏了很多细节,如果我们想纯粹地通过__iter__()
来实现迭代过程,要怎么做呢?
__iter__()
用来返回一个迭代器,通过这个迭代器来迭代取值,对应显示调用iter()
的逻辑。
__next__()
用来让迭代器取下一个值,对应显示调用next()
的逻辑。
使用for
的时候,这两个魔法函数会被自动调用,完成迭代取值过程。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tor
class MyIterator(Iterator):
def __init__(self, data_list):
self.iter_list = data_list
self.index = 0
def __next__(self):
# 这里是通过记录索引,单次取值达到迭代目的
# 更好的方式是通过生成器来进行迭代取值
try:
data = self.iter_list[self.index]
except IndexError:
raise StopIteration
self.index += 1
return data
class Langu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anguage_list):
self.lans = language_list
def __iter__(self):
return MyIterator(self.lans)
language = Language(["Python", "C", "Lisp"])
for lan in language:
print(lan)
# result:
# Python
# C
# Lisp
生成器函数使用
引言
- 函数里面只要存在
yield
关键字,它就是生成器函数 - 生成器是惰性计算的一个关键
使用案例
def gen_func():
yield "MetaTian"
def func():
return "MetaTian"
gen, res = gen_func(), func()
print(gen)
print(res)
# result:
#
# MetaTian
for val in gen:
print(val)
# result:
# MetaTian
第一个函数返回的是一个生成器对象,它是一个可迭代类型,因此,可以通过for
进行访问。
def gen_func():
yield 1
yield 2
yield 3
gen = gen_func()
for val in gen:
print(val)
# result:
# 1
# 2
# 3
生成器的原理
Python中函数工作原理
对于编译型语言,函数的调用会维持一个函数调用栈,某个函数执行完成后,它就会被出栈处理,也就是说,函数执行后,它的生命周期就结束了。
对于Python
这样的解释型语言,函数的调用也要依赖栈结构,但是,函数对象是存放在堆内存中的,也就意味着,一个函数被调用执行了,它还在那儿。
什么是堆内存和栈内存?
解释器用一个叫做PyEval_EvalFrameEx
的C函数来执行Python
程序。对于一个Python
中的函数,解释器接受一个栈帧(stack frame)对象,并在这个栈帧的上下文中执行Python
字节码,完成函数调用。在字节码执行中,如果遇到了要调用其他函数的指令,解释器会创建一个新的栈帧用来执行新调用的函数。
生成器+函数
def gen_func():
yield 1
name = "MetaTian"
yield 2
return "done"
在Python
将函数编译为字节码时,如果遇到yield
关键字,它就知道这是一个生成器函数,内部会做一个标记。当我们调用这个函数的时候,解释器看到这个标记后就会创建一个生成器,而不是去运行它,后续函数的执行交给生成器控制。
这个生成器内部有两个东西,一是对栈帧的引用,二是函数字节码的引用。栈帧中有一个指针,指向最近执行的那条指令,因为执行到和yield
有关的字节码后,函数会停止执行,相当于打了个断点,同时将yield
后面的值返回。通过next()
,可以让函数继续执行(因为生成器也是迭代器),直到遇到下一个yield
。
生成器对象也是分配在堆内存中的,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程序运行的任何地方拿到了这个对象,都可以用它来控制函数的执行。这也是后面携程的一个理论基础。
重构自己的可迭代类型
引言
- 前面将
Language
这个类,构建成为了我们自定义的一个可迭代类型。 - 生成器也是迭代器,通过使用生成器,可以更简洁地达成目的。
from collections.abc import Iterator
def gen_func():
yield "MetaTian"
gen = gen_func()
print(isinstance(gen, Iterator))
# result:
# True
使用案例
class Language(object):
def __init__(self, language_list):
self.lans = language_list
def __iter__(self):
i = 0
try:
while True:
val = self.lans[i]
yield val
i += 1
except IndexError:
return
language = Language(["Python", "C", "Lisp"])
for lan in language:
print(lan)
# result:
# Python
# C
# Lisp
总结
这里再来回顾一下前面讲过的内容,使用for
遍历的时候,首先会看作用对象是否为一个可迭代类型,如果是,那么会隐式调用__iter__()
,得到一个迭代器对象,有了它,再隐式调用__next__()
来不断获取下一个元素,直到遇到一个停止迭代的异常。我们也可以通过内置的两个函数iter()
和next()
来人工干预迭代的过程。
在Language
类中,__iter__()
内部加入了一个生成器的逻辑,结合前面的生成器函数,可以知道,遇到yield
语句后,会产生一个生成器对象,由它来控制这个函数的后续执行。
因为生成器也是迭代器,所以__next__()
的逻辑对它同样适用,每次 next 都会在__iter__()
函数中的while
循环中不断取值,直到抛出一个IndexError
,迭代结束,__iter__()
函数结束,for
逻辑完成。
生成器读取大文件
引言
- 有一个数据文件,大小为 10GB
- 数据只有一行,行中有特殊的分隔符,现在需要剔除分隔符,获得每一个被分隔的元素。
比如,数据文件长这样:
dj134o0kgfdkjfkdjfk'6823sdkfslkfsldkfj'sdkfslfjyerojskfj...
是其中的分隔符
实现过程
def extract(f, sep):
buff = ""
while True:
block = f.read(1024*4)
if not block: # 没读到内容,说明读到尾部了
yield buff # 上次留下来的内容
break
buff += block
while sep in buff:
cut = buff.index(sep) # 定位
yield buff[:cut] # 分隔符前的一个元素
buff = buff[cut + len(sep)] # 跳过分隔符和前面的元素
with open("data.txt") as f:
for line in extract(f, ""):
prin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