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日志-1.2 哪些书适合做精读?-20210427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100天阅读营(2021年)
今日主题:1-2 哪些书适合做精读?
学习日期:2021年4月27日

1、[我学]我学+我思+正反栗子+我行:

1.1 温故

1.1.1 立即行动

【我学】
崔律说自己能从大家的日志中看到好多小伙伴的思考,发现学员的思考习惯、思考问题、疑问等。为此,崔律决定新增阅读小贴士、阅读小讲堂,回答学员在阅读中碰到的零碎的点,以便及时回应,帮助大家精进阅读。
【我思】
崔律的分析力和行动力真的太赞啦!分析力在于能迅速发现学员的思考习惯、疑问。行动力在于发现后立即决定采取手段帮助大家,在于决定新增阅读小讲堂后立即就去做了,今天课程的最后就出现了阅读小讲堂。
如果是我的话,当我说要做什么事和我实际做要有一段时间,就好像自己需要做心理准备、心理建设,然后才能行动。
【我行】
表决心:我要学习崔律这种行动力,增加立即行动的频次。
促应用:有哪些场景可以立即行动呢?
胡英的日志提到参加大师姐组织的法律思维和学习力的复训,大家回听课程,组队讨论,收获更大。这个让我想到自己今年关注的主题之一是创造生命伴侣,近期回顾和整理2020年五一家庭关系力的课程内容,但是没有人讨论,没有实践,我可以组织家庭关系力的学习和实践的小组,和小伙伴一起复训家庭关系力、《赞赏的五种语言》等,并且每天书写践行日志,每周交流。
下一步行动:在精时力群询问是否有人感兴趣,愿意5月份复训和实践家庭关系力。

1.1.2 小步快跑,不断迭代 VS 花时间打地基

【我学】
谢谢@胡英在日志中对这两个概念进行思考和辨析,谢谢崔律上墙这个日志,给我机会学习将现在学的内容和过往知识、概念相链接。
小步快跑,迅速迭代:既可以用在创新应用中,也可以用在学习成长中。先迈出第一步,先做个0.8版本,然后不断迭代出V1.0、V1.1等。崔律以梦想本的模板为例进行了介绍。
花时间打地基:系统学习知识时,沉下心在基础层面多投入时间和精力打牢地基,有助于日后的高楼大厦的建设。
【例子】
正面例子:
①2020年,我开始慢跑时,突然产生用朋友圈记录自己的慢跑的想法。最开始是没有模板的,将慢跑的数据和自己的收获/反思发到朋友圈,先做起来。后来,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看起来更专业等原因,我结合自己学过或者使用过的知识制作了自己的慢跑朋友圈模板,每次或每周慢跑后进行记录和发布。
②从去年10月左右开始的饮食复盘、减重复盘也是这样的,会先用一个基本款的模板,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调整、不断优化。

1.1.3 先慢后快

【我学】
崔律提到的“先慢后快”是在升级我的认知,让我从“慢就是快”转变为“先慢后快”,同时提醒我不要一直沉醉在慢之中。
检视自己阅读的目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快吗?不是的。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将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解决我的问题,提升我的能力。
快和慢都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千万不要为了快而快,也不要觉得慢就是万能的。
崔律提醒:放慢速度,留意自己的日志、表述。多连接其他训练营的知识、方法。

1.2 新知·哪些书适合做精读?

【我学】
(1)哪些书适合做精读?
崔律从四个角度进行了解答。
①因书而异。这里崔律以经典书和网红书为例进行了说明。经典书更适合精读,里面蕴含了很多道理,逻辑也更加清晰。
②因人而异(认知)。比如,同样是时间管理书,崔律读和懒癌者读是不同的,后者更需要进行精读。
③因力而异(阅读能力):高年级VS低年级。低年级的人可能想精读一些书,但是读不懂;很需要精读,才能理解和吸收书中的内容。
④因目标而异:治病还是保健?拓展视野还是专业所需?兴趣驱使还是解决问题?目的是了解还是学会?
(2)与其说哪些书适合精读,不如说哪些片段适合精读。一本书的含金量由片段决定,可能是100%、80%、40%,也可能只有1%。
书籍的含金量一方面和书籍质量有关,比如经典书籍中适合精读的片段会比较多。另一方面也因人而异,比如某一领域的专家阅读该领域的书籍时感觉含金量会比普通人阅读少,因为大部分内容他都知道了、做到了。
【我省&例子】
(1)因书而异:
反面例子:2015年开启阅读时,我买了很多崔律说的网红书,包括成长励志类书籍;后来逐渐增加了经典书的数量和比例,淘汰掉一批网红书。只是经典书容易让我觉得不好读、读不懂,结果很多都积灰了。有一些经典书我甚至买了之后,发现几年都没读,处理出去了,结果下次又看到有人推荐,然后又买了,结果到现在还是没有开封,比如《思考,快与慢》等。
(2)因人而异:
我的时间管理启蒙书籍是《小强升职记》,我不确定它算是崔律说的经典书还是网红书,至少不是《搞定》那么经典的书。但是这本书真的让我收获很大,让我开启了时间记录和制定每日计划、执行后打钩,让我有了管理时间的意识,并且开始行动,我很感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改变。最开始我看的是电子书,后来又买了纸质书。当我拿到纸质书后,已经是我践行了好几年的时间管理了,再看这本书就会觉得有些浅,很多内容我都很熟练了,就没有发现太多的新知了。
(3)因力而异:
①反面例子:我曾经买过批判性思维、提问力、思考力的一批书籍。但是,我感觉自己的阅读能力有限,又欠缺方法,虽然想通过读书来学习批判性思维、学会提问,但是完全读不进去。
②正面例子:因为这几年都在学习和精进时间管理、精力管理和目标管理 ,虽然以崔律的课程为主,但是也打下了基础,所以拿到相关领域的书籍的时候,也更能读进去、读出内容、为我所用。
(4)因目标而异:
①反面例子:很多时候我读书是没有目标的,就是看到了类似的书单,觉得大家都推荐肯定是好的,或者觉得自己欠缺这方面的能力,或者觉得自己需要改善这方面的能力,于是就买回来了。买回来之后也没制定阅读目标和计划,偶尔有时间有看一点,没时间就不看。
②正面例子:阅读《如何戒掉坏习惯》等习惯力的书籍时,目标特别明确,我就是要学会这套方法,用于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或者戒掉自己的坏习惯。因为目标清晰,所以能沉下心精读,精读后收获也更大。

2、[问答]问自己/问崔律+我答:

【自问】为什么今天选择露脸参加直播?
【自答】因为昨天听课时发现第一屏的小伙伴几乎都是露脸参加的,虽然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露脸,但是我想和小伙伴们保持一致,所以,今天我选择将移动衣架挪开,打开摄像头,露脸参加直播课。
【自问】露脸直播过程中,我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自答】我对自己的表情和动作有更多的觉察。
比如,感觉困的时候没有放任自己打哈欠,而是压了下去;感觉痒的时候没有挠头,只是轻飘飘的拂过;偶尔会切回瞩目,看看大家的表情等,不会一直停留在印象笔记的课程记录界面。
我发现自己一直都还蛮严肃的脸,紧绷着,没有放松,这也是我之前不想露脸的原因之一,因为觉得自己没做到“要微笑,不要严肃”,所以不好意思露脸。
【自问】明天我会继续露脸参加直播吗?
【自答】会的,我想继续觉察自己的表情和动作,继续和小伙伴保持一致。
【自问】今天参加完直播课后立即小睡,和参加直播有关系吗?
【自答】不确定。我感觉参加直播可能比平时紧张一点点,会多消耗一点能量,但不至于让我困到要晕倒。
估计主要原因还是昨晚的睡眠或者之前累积的压力。虽然固定5:00起床,昨晚也是睡整数个睡眠周期,但是今天早晨闹钟叫醒我时,我明显还在做梦过程中,并非睡眠周期之间的微醒阶段。直播课后小睡也是立即睡着,立即开始做梦,我是有多累啊?!
我猜测这种情况和我昨天晚上下班后到睡前准备开始前1.5小时在看综艺、吃夜宵、嗑西瓜子也有关系,可能会有注意力残留吧。
【自问】为此,我打算怎么办?
【自答】我的关灯睡觉时间是22:55,如果睡眠是我的头等大事,那么我可以20:00后不看娱乐节目、不看网络小说,如果想看就放到这个时间段之前,减少注意力残留。
吃夜宵是这两周出现的情况,虽然多次提到要控制,但是每次事到临头都放弃控制、放任自己吃,总觉得这样做能让自己放松、缓解压力。我也不想因为控制夜宵再给自己一些压力。暂时先调整白天的饮食习惯,晚上先缓一缓吧。
另外,五一假期,我希望能睡到5个夜间睡眠周期,好好补充下睡眠,好好充电。
给自己的寄语:幻雪,请从内心深处真的将睡眠当作头等大事吧~你真的很需要多睡一点了!睡5个周期更有利于身心修复,其他的事情可以做减法,不要每次都先安排各种事情,然后发现不能睡5个周期,好吗?对自己好一点,好吗?拜托了!

3、[预习]我的阅读理解:

说明:我的微课学习时间是早晨5:50到7:55,不管7:55有没有完成日志,都要立即打卡,以保证上班时间。
现在已经7:51了,我感觉预习这部分来不及做了,今天白天如果有碎片化时间,会写到印象笔记上。
分析原因:听课后小睡15分钟;温故和新知的内容写的比较多;没有合理分配时间,顺其自然,想写多少写多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日志-1.2 哪些书适合做精读?-202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