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些还单身的男青年、女青年,是不是一直有种疑惑:自己其实也不算特别差劲吧,为何至今还在单身呢?
这个问题往小了说是一个人、一个家庭的问题,往大了说可是关系着人类繁衍生息的大事情。
于是,那些担忧人类未来的科学家觉得有义务站出来,为人类繁衍贡献一点力量。
找和自己长得像的人,
会提高脱单成功率吗?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夫妻相吧,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在生物学上,其实关于夫妻相还有更多解释,大体有“趋同说”和“选择说”两大阵营。
“趋同说”认为,夫妻相只是因为夫妻长久在一起生活,表情动作等习惯逐渐趋同的结果;
“选择说”认为,夫妻之所以面孔相似,是因为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或亲人等面孔相似的人作为伴侣。
后一阵营的代表有“性印刻”理论,如小鸭子会对第一眼看到的动物产生依恋。这种依恋其实也会对人们择偶产生影响,让你觉得那些与抚养自己的长辈面孔相似的人特别可亲。
在结果上,这就和大家更熟悉的恋母或恋父情结差不多: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推断,有恋父恋母情结的人自然会选择和父母相似的人做伴侣。
最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似乎表明,夫妻相还是自主选择更多一些。
那么,既然已经知道好的夫妻容貌外形的相似是自主选择的结果,为何我们不反其道而行之,以此指导我们寻找满意的伴侣呢?
一个名字听起来很不正经,叫作“伦敦勾引学会”(London Seduction Society)的机构就是这么做的。
在BBC的一部纪录片中,这一学会通过面部识别技术,给一群单身男女匹配和他们面部最相似的异性,让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约会。
结果如何?
结果完全失败!
其中匹配度最高的一对男女,在约会中完全没有选择对方。他们在知道这个结果后,决定相信科学,再尝试一下,多约会几次。结果最终的共同感受是,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妹(……)。
其实早有研究者发现,相似性的吸引力是一种“内隐过程”。也就是说,没有发现的时候,你会莫名觉得这个人很可亲、值得信任,但是一旦被点明,这种吸引力就会消失。
差别最大的异性,才会成为好夫妻?
不要气馁,这时候我们很容易想到再次反其道而行之:既然找与自己相似的人成功率不高,那就找与自己大不相同的人吧!
和你差别最大的异性,对你的吸引力最大吗?
有学者认为,女性会青睐那些最不女性,也就是最男人的男人;反之,男性会青睐最不男性,也就是最女人的女人。
这套理论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人类的择偶偏好都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逐渐形成的,这些偏好一定要有利于我们繁衍后代。
比如最男人的男人,表现特征就是强健的肌肉、高大的身材、浓密的毛发、低沉的声音等。而这些特征意味着他们营养良好、身体健康、雄性激素分泌旺盛。试想一下,当我们的祖先还在东非大草原上裸体奔走的时候,似乎这样的伴侣能更好地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健康。
同样,女人的低腰臀比、高皮下脂肪厚度、皮肤细腻、声音尖细,同样意味着她们营养良好、身体健康、雌性激素旺盛,马上就可以成为完美的母亲。
这难道是说,理论上我们只要寻找和自己异性特征程度相对的人就可以了?
让人意外的是,实际情况也完全不是这样的。比如说,理论上应该最受欢迎的完美异性,在社交网络上反而不是最受欢迎的人。
数学家汉娜·弗莱发现,社交网络或约会网站上的普通人中,那些从照片到发言都表现得完美无缺的人,并不是最受欢迎的人。
让数学帮你甄别真命天子
那么谁最受欢迎呢?是那些特别有争议的人,也就是那些喜欢他们的人觉得他们特别好,但不喜欢的人会对他们表现出强烈厌恶感或反感的人。这些人受欢迎程度可能并不亚于其受厌恶程度。
听起来似乎有违我们的直觉啊?
这个道理说破了其实很简单:制造差异化。
你不需要做到让所有人都觉得你好,只要能吸引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人就够了。
为了吸引他们,你必须表现得和其他那些“大众脸”有所不同。比如,你觉得自己谢顶很羞耻,想方设法遮掩这个缺陷,那就大错特错了。你应该对自己的谢顶表现得大大方方些。这样也许有很多人在择偶时会直接跳过你,但世界上有那么多人,总会有那么一些爱好奇特,比如说喜欢谢顶男的人,会对你印象深刻。
或者用更适合普通场合的解释就是,对那些犹如男神或女神一般的人,普通人择偶时会觉得选择他们竞争者太多,自己毫无胜算,不如选择条件差一些,刚好满足自己要求的人。
这又引出另外一种重要策略:一定要第一时间主动出击约你看上的人。
我们假设有三对男女(以下图中大家熟悉的三对武侠男女为例),他们每个人对三个异性都有很清晰的优先级排名。假设男方主动出击,首先追求自己心目中排名第一的女性,如果被拒绝,再转向排名第二的,以此类推。
首先,三个男人都冲着自己的第一选择去了;
于是女人阿碧发现,自己的第一选择段誉正在追最受欢迎的王语嫣,而追自己的慕容复怎么也是第二选择,就从了他;
王语嫣看到自己的第一选择慕容复已经和阿碧好上了,只好从两个追求者中选择最好的一个,也就是第二选择——段誉。
虚竹现在只好去找银川公主了,因为其他人都有了伴,而银川公主也只好勉强答应了虚竹。
此时即使女方觉得不那么满意,可换人似乎更难,结果就是:
慕容复——阿碧
段誉——王语嫣
虚竹——银川公主
结果出乎意料,在这个例子中,男性因为主动出击,几乎都追到了自己优先级第一或第二的女性,而女性因为被动,最后都只能选择自己第二或第三优先级的目标。
由此可见,在择偶过程中,并不全是第一配第一,而是先主动出击的第二配了第一。
想脱单?一定要主动啊。
你到底为什么单身?
前面我们所说的,都是单身男女在择偶策略上的问题。但从另一方面说,我们单身至今,其实还是有一些客观因素存在的。
比如伦敦某个理工科男博士,在思考自己为何是单身时,灵机一动,想到了用费米估算这一方法来发现问题。
这个方法说出来其实很简单:我们把可能和自己交往的人条件细分一下,就可以逐步估算出数量级。
这个计算过程,其实就是非常有名的德雷克公式,也就是20世纪60年代,一位科学家用来推算外星文明数量的公式。
按照这位理工男的估算,整个英国6400万人口中,大约26个女性满足其择偶条件。而德雷克公式推算整个银河大约400个外星文明可以和人进行交流。
本文摘自《当好奇心遇到科学》,国内科普领军平台——视知TV倾情奉献,吴晓波、罗振宇、凯叔、河森堡、李礼,点赞推荐,干货满满的通俗轻科普读书!每一个古怪的问题,都需要一个科学的解释,让科学家满足你的“变态”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