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骨架》:是谁拯救你于挥刀自宫的噩梦

  作为一名网文写手,我对于写作指导类书籍的阅读,都是从网文的角度去理解的。对于网文写手来说,创作一篇小说的最大难点究竟在哪里?有人说在开篇,有人说在爽点的设置,有人说在打脸和节拍,但是我觉得,在创作的初级阶段,最大的难点其实在于你如何把手头的这一本小说写完。就拿起点中文网的男频来说,差不多每个月,龙空都有人在统计本月新书的太监(中途弃坑)率,这个数字,几乎每次都达到80%以上。据统计,每一百名作者里面,大约只有不到十个人,能把小说写到100万字以上,大约只有一个人可以把书成功地写到完本。这当然有个人追求的目标、毅力、心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人写到故事的中段,发现自己的剧情写崩了。这里的“崩”,有的是崩设定,有的是崩经济体系,有的剧情前后冲突,无论如何都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时候有人就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要是当初先做好大纲的话,或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至少在动笔之前就会意识到,这样写下去有可能会崩,那样的话也许就会重新换一个故事,而不会在这上面白白地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其实,绝大多数新作者的自信心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绝大多数的新作者,是根本不具备把故事顺利地向结局推动的能力的。

要不要写大纲,这对于网文写手来说,其实算不上是一个问题。如果向编辑的邮箱投稿,每一位编辑都会要你的大纲,也会告诉你,应该认真地写大纲。作家助手后台的作家学院,也在不厌其烦地讲解制作大纲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要写大纲,大纲本身对于故事的创作结构和展开,自然有很多的益处,但对于网文作者来说,还有更加现实的一点。网文是要求更新量的,没有更新量就没有推荐,没有推荐就没有人看到你,没有人看到你,无论你写得好坏都是扑街。如果事先不认真地构思好整个故事,每天临阵磨枪绞尽脑汁地去想情节,对于作品动辄几百万字,每天更新量4000字为底线的网文来说,难免手忙脚乱,前后矛盾,破绽百出。

至于如何写出对自己的写作有意义、有价值的大纲,各人有各自不同的看法。写到几百万字之后,就会慢慢的摸索出什么样的大纲是最适合自己的。但是,“怎样写大纲”,永远排在新作者最集中提出的问题排行榜前列,而你能得到的答案,除了网络上可以搜索到的零星片段,专门研究这一领域的书籍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小说的骨架》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就是为数不多的此类书籍中,十分值得阅读的一本。

图片发自App


《小说的骨架》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畅销书女作家凯蒂·维兰德,她的作品曾获独立出版社图书奖和国家独立优秀奖,著作的《小说的轮廓》和《小说的结构》等书都是美国亚马逊畅销书籍。她的小说作品虽然并不是网文,但畅销书作者关注的重点常常与网文写手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极其实用的写作指导类图书都出自悬疑推理小说家之手。

  这本书虽然篇幅不长,但对于制作大纲需要考虑的每一个要素都进行了讲解,并且提出了实用的大纲制作方法。经过对本书内容的梳理,制作一份大纲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雕琢好小说的前提。

  “前提”这个概念看起来有点悬,但其实很容易理解,它指的就是“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情节和主题”,也就是说——你这本小说是讲什么的。

  作者在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是她自己创作的奇幻小说《梦境者》的前提句——“记者克里斯·里德斯敦发现:他入睡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他的梦是关于另一世界的真实记忆,这个世界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他别无选择,唯有拯救它。”这个故事如何,能否引起读者兴趣这个问题暂且不表,仅分析这个前提句,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第一,前提句实际上有关小说的设定,是对小说设定及主线的精炼总结。作者的这个故事是有关主角拥有用梦境和异世界真实联结的能力而引发的事件,这就是这个故事的设定。在当前套路文占据绝大部分、设定毫无新意的现实状况下,一个出色、新颖的设定可以说是成功的80%,只可惜找到它是一件困难的事。例如电影《人类清除计划》,其设定就是由于人口过多引发各种问题,美国政府规定了在某个夜晚的特定时限内一切犯罪都不会被追究责任,也就是可以随便杀人,这样的设定令人不寒而栗。又如电影《饥饿游戏》,其设定是为巩固统治,统治者让下辖属地选出“贡品”,让他们在“饥饿游戏”中互相杀戮,直至剩下最后一名胜利者。而由于《饥饿游戏》本质上又是一个爱情故事,就让故事的设定显得更有层次。有了好的设定,构思出展现设定的情节是顺风顺水的事情,很容易就非常精彩。实际上,想要写一个好故事,应该把最大的精力放在对设定的追求上,这也是雕琢前提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第二,前提句不能是空虚抽象的,在其中应当明确小说的人物、冲突与情节。从例子可以看出,作者的前提句涵盖了主角的姓名、职业及个性,小说的主要冲突及大致情节,前提句实质上就是迷你版的大纲。

  也许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要总结前提句,设定自在我心,直接写大纲不就得了吗?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思考了一下,觉得下功夫雕琢前提句有以下几个意义——首先,这是一个挖掘设定潜力的过程,这个过程很重要。开展头脑风暴,坚持反思,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找更好的答案,探寻更多的可能,直到你穷尽当下的所有想法。要努力去发掘设定的所有潜能,这样才不会辜负你头脑中的那个想法,尤其是在你的设定很精彩的情况下。其次,一个经过认真思考的前提句可以时刻提示你,接下来关于场景、人物等一系列元素的构思都不可以偏离这个前提,或者对前提来说毫无意义。只有这样,整部小说才会是紧凑的,环环相扣的,富有吸引力的。再者,一个好的前提句包含了故事的卖点,投稿时可以直接发给编辑很省事,对于之后制作小说的简介也有帮助。但是前提句和面向公众的简介不是一回事,千万不要把设定的全部直接发到简介上,简介剧透小说有时就直接凉了。另外,不要把设定随便放到各种群里讨论,如果你的设定很平庸倒也罢了,否则就怪不得别人对你的“借鉴”。如果《无限恐怖》作者Z大的设定被别人借鉴并捷足先登,那他就不会成为“无限流”的开山者了。

  至于前提句不知道该写什么的,那就是根本还没到做大纲的阶段,因为要做大纲了,故事的影子应该早已在心中,只是还有些模糊而已。雕琢前提句的这一步,就是让这个影子渐渐清晰起来,之后的步骤,才是打造它的血肉。

  第二步:列出场景清单。

  场景是构建小说的基本单位,拥有了场景,就像拥有了搭建房屋的建筑材料,剩下的,就只是将它们艺术化地拼接。而如果可以使笔下的大多数场景都令人难忘,也就可以写出一本令人难忘的小说了。

  所以大纲制作的基本行动,就是找出这些场景,去粗取精,并对它们进行初步的雕琢。

  场景的设置不能离开前提漫无目的地信马由缰,一个合格的场景应当是与前提有关联、并且对情节推动和人物刻画有意义的。究竟有哪些场景可以为我所用,如果在上一步认真地思考过前提,并且尽力挖掘过前提的可能性,那么应该已经积累了一些想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放开思路,把头脑中所能想到的东西全部都记录下来,就算其中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都很不靠谱也没关系。对照记录下来的东西,再思考几次,多使用问题句“如果”。“如果……会怎样”这个句子是写作者的好朋友,它可以让思维更深一步,也可以让不同的想法关联起来,从而结合为新的想法。经过几次思考之后,删除那些无可救药的,就得到了最初的场景清单。

  然后,就要通过提问题对这些场景进行进一步的筛选了。

  问题一:场景与前提相关吗?

  前提中既包含了故事的设定,也包含了故事的主线,是故事的骨架,而场景的作用在于丰富它们,形成包裹它们的血肉。如果某个场景游离于骨架之外,那么就算它本身再精彩也对故事无益,还是毫不犹豫地删除或者留作他用吧。

  问题二:场景的冲突够吗?

  要想写出令人难忘的场景,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冲突,缺乏冲突的场景会变得无聊,让人看不下去直接跳过,网文中被称作“灌水”。适当的水有助于平衡场景的紧张度,但如果整个场景都是水,那就会被人骂骗稿费,之后愤然弃坑了。至于如何加强场景的冲突,其他书籍都是用整本书来论述这一个问题的,所以作为一本讲大纲的书,本书只是简单有所涉及,且将冲突的基本元素拆解到了不同的章节里,不认真看根本看不出这是在讲冲突。简单说,强化冲突的方法主要是重视塑造人物,让主角个性鲜明,让他的命运值得人关心;必须关注主角的动机、目的和愿望,而且让他的目标是生死攸关的;主角必须麻烦缠身,与反面力量进行对抗,而不是悠闲地吃喝玩乐;故事的结尾必须精彩,而场景的结尾,最好留下一个让人迫切希望进入下一个场景的小悬念。

  问题三:场景真实吗?

  这不是说必须写真实存在的事件,而是想要探讨关于世界设定的问题。在制作大纲的同时,就必须要考虑世界设定了——故事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世界中,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它的秩序是怎样的,它的经济体系是怎样的,如果有战斗元素存在,那么武力的等级体系是怎样的。网文的世界里玄幻、奇幻和异能类是主流,它们是不真实的,但可以带给读者不可能亲历的新鲜体验,而作者的任务就是让这种体验尽可能地真实,仿佛小说中的世界真的存在。这就要求在写作之前思考好关于世界设定的基本问题,并将它们与每个场景自然地融合。不过,就算世界设定再完备精彩,也千万不要在小说的开篇把它们一股脑地甩给读者,那只能让人不明觉厉,然后右上角点叉。世界设定应当拆分开来自然地融入不同的场景,而开篇的第一个场景必须冲突强烈充满悬念,毕竟读者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一种生物,绝不会有任何耐心等待你慢慢地打动他。

  经过筛选,现在笔记本上就有一份合格的场景清单了。

  第三步:连点成画,写出大纲。

  有了场景这些基本素材,也就有了故事骨架上最主要的那些“点”,只要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列组合,使之环环相扣,共同推动故事的发展,大纲就基本完成了。关于把场景连成一个有机整体所需遵循的规则,实际也就是故事的结构设置,本书论述得并不详尽,但总体来说,最稳妥的结构依然无外乎三幕式结构。

  开头部分:故事必须以乱子开头,以抓住读者的眼球。在第一幕结束之前,必须出现一个彻底打破主角生活秩序的事件,让他不可能回到原本平静的生活,推动他踏上一段不得不踏上的旅程。

  中间部分:主角追逐自己的目标,反面力量阻止他实现目标,双方正面对抗,互有胜负,主角在盛衰起伏中艰难地执着于自己的目标。没有阻碍就没有冲突,在传统的认识中,第二幕的对抗应当使主角离目标越来越远,以便于为结尾的发力打下基础,更好地将情节推向高潮。但网文不一样,过度虐主,长时间欲扬先抑会影响读者的爽感,会导致读者弃文,需要把握好这个度。

  结尾部分:主角战胜反面力量,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其中经常伴随着一个认识的升华,使之成为全新的自己。结尾部分是情节的高潮,应当善加利用之前铺垫好的一切,扩大阅读的快感,能出人意料最好不过。

  当然,这个“三幕结构”对动辄百万字的网文来说太虚幻了,如果整篇只是列了一个三幕结构的大纲,那相当于没写,在写作的过程中依然不会有任何帮助。如果在构思中想出了十个场景,每个写一万字也不过十万字,充其量只是小说中的一个大情节而已。但是,如果把一个这样的大情节看作一个完整的故事,用上述步骤规划好这个情节的大纲,再把数个这样的大情节连起来,依然可以构成一部完整的小说。所以,对于长篇作品来说上述方法依旧适用,只不过先将它作用于局部,再把这些规划好的大情节视为小说的基本单位,进行整本书的三幕结构组合就可以了。

  一本百万字的长篇连载,不能奢求读者会通读完全文之后赞叹故事的好看。对于网文来说,能让当下展示在读者面前的这一部分好看,从而把他留住,这是更为重要的胜利。从这种意义上说,制作好局部的大纲,使之冲突强烈,精彩纷呈,是更值得倾注心血去做的事。

  第四步:修改润色

  这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如果经历过改文的痛苦,就会觉得修改大纲实在是简单多了。通篇审视大纲,发现并修改其中的bug,找出尚不明确的地方,对它们进行细化,审视行文的节奏,调整每个场景的张力,设置悬念,确定挖坑及填坑的位置。手握大纲,我们还有许多事可做,而这些工作不必一蹴而就,在写作的过程中及空闲时随时都可以拿出来修修补补,新想到的好点子,也可以随时加进去,使大纲越来越完善。

  当万事俱备的时候,把故事写出来就变成最为容易的一步,因为它的骨架已经在那里了。

  写到这里,我发现已经有点不认识自己评的是哪本书了,但上述一切,确实是《小说的骨架》包含的内容及引发的思考。读了这本书,我希望能利用书中的元素,重新梳理组合,为自己总结出一份可以照着做的大纲写作SOP,现在,它的雏型已经具备了。好了不说了,我要写下一本小说的大纲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说的骨架》:是谁拯救你于挥刀自宫的噩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