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

我曾经在一个场合说过团队的本质是内向。我就这个话题重新梳理一遍我的理解。

我们将人分为了两种模式,内向与外向。尚不说这种说法是否合适与是否有根据。但他提出的指标,自动的让人划分为两个阵营。如果有第三个,我想会是交合的。

内向的人他的逻辑脉络是我的想法是否会给他人造成影响,假如会,如何降低?假如不会,我该怎么准确的表达。基于这样的逻辑,我观察到工业革命时期 的管理方式是泰勒管理,这种管理有个通俗的名字:流水线。他的目标是提高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动作。

外向的人他的逻辑是我希望说出来,从这个角度可以稍微得知一些外向的人在内向的人看来是自私的。他们不在意别人,先照顾到自己。两者孰高孰低不在这次的讨论范围之内。因为外向有自私的基因,故而他们会絮絮叨叨的说出很多想法。在过去他们是社交场合的交际花,而现在也是,且更多的成为了信息的传播对象。看现在的信息大爆炸时期,外向的人会主动有意识的整合信息(这个工作内向者也会做,但多数来说会是繁杂、深厚的论文与外向的幽默来说难去理解),没错内向的人喜欢筛选信息。信息爆炸,筛选很重要、传递也同样不容放下。

这个时候再看内向与外向的区别就会发现,内向善于精准打击,而外向善于大范围攻击。两者的模式没有高低,但在团队上就会发现很不同。内向对于团队,或者说团队对于内向者来说是恐惧,恐惧自己无法做法继而给他人带来麻烦;外向对于团队,这里不用反正说,正着说是他能给团队带来很多想法,团队对于外向者来说是个社交场合,可以任意塑造。

再看社会大多数的产物,大致可以分为产品与平台,产品大多来自精,平台来自赋能。这么区分似乎太绝对,产品本身的营销也是传递思想,平台的深挖数据也是精。所以这也可以论证区分本身没有意义,但区分后的结果很有意义。

当我们看平台的时候也会有两种模式,内向者的角度是因为羞耻,所以竭尽所能的表达,直到平台无法给他机会,两者是内向者拉动平台奔跑,看似是内向者停下平台就停下,但其实平台后面的外向者畏疚感情也在推动,而他们的欢声笑语给内向者以平稳与思辨。用通俗的大白话来说是平台汇聚着不同的类型,即便不是刻意,也会有高个子里选高个的冲动,自然的归类,平台会有分享也会有恐惧,两者如何协调,关键看平台的发展方向是何方。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说的只有这么几句话。

不论驱动是内向还是外向,都是错的,本质是想给他人带来幸福。这与人脉的理解相同,能为他人做什么的人才能建立深厚的人脉,而不是他人能为我做什么。唯有付出才有互动。

任何一个平台他都会自动不自觉的区分人的属性,我们可以不在乎,但平台需要认识到这点。

商业的本质是增加幸福的体验与提高效率。过去是注重了产品的好坏,现在是看重幸福。归根结底幸福有两种,值得回味的深度好文以及不断刺激的好东西。如母亲的责任是我给你好的,父亲的责任是走!我带你去见识什么是更好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