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表态

2018年11月15日 星期四 天气 雨

坐标:上海

小时候我们就知道上课的时候要勇于举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可是因为各种原因我们都没有养成这种习惯,无论是提问还是回答,我们似乎都不屑于去做这件事情。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胆怯吗?也许小时候是这样的,不敢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说出自己的见解;但长大后应该就不会了呀,我们脸皮厚了,想说的话可以说的话也有了判断,为什么还是不愿意去发表想法呢?

我们没有问题?不会啊,当正式场合结束,你会有各种问题,从低端的到高端的,但为什么明明需要你提问或者表达的时候,我们会不愿意举手呢?有些人就是这样,给你提问机会的时候心里想着等下私下找人再问或者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工作场合,我们有很多大型会议和小型茶话会,中间都有一个互动交流的过程。往往大型会议和小型会议的发言热度也不一样,其中大型会议反而拘谨,私下咨询交流得倒是很多;小型会议一般比较热闹,相互之间的探讨比较自由。

从小培养勇于举手发言的能力,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很大好处。

在学校里,老师喜欢那些上课勇于举手发言的孩子!在家里,父母喜欢有主见,对学习有热情,有责任心,并乐于沟通和分享的孩子!在聚会时,亲戚和朋友喜欢那些有自信、会说话的孩子!在与同学相处时,同学们喜欢那些学习成绩好,说话幽默风趣、有正能量的伙伴们!

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人都是有一定思考能力的人,因为只有思考之后才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反过来,如果我们喜欢去表达的话,也会刺激我们的思考能力。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突破自己的心理防线。

小时候一次化学课,我们老师出了一个题目,我当时想到了一种比较特殊的方法,可以提高做题速度。老师先讲了一种常规的方法,然后问大家有没有想到其他方法,可以提高解题速度。我当时心里想要说出自己的解题方法,但又不敢举手。最后是因为化学老师和我进行了眼神对视,他看到了我欲言又止的状态,就鼓励我让我上去把解题方法写出来。于是我就很快写完了自己的解题方法,老师就让我讲解一下,我简单说了一些,可能没怎么说明白,但老师听明白了,就把我的想法又解释给同学们听。这个过程让我在心理上有了很大的改变,至少我知道即使我说错了,说得不好,结果也不会太差。

这样的经历一次是不够的,要经过多次。当然开始的时候需要有旁人督促和支持,慢慢地,如果我们可以自己主动站出来,主动举手,那么后来这就成了一种习惯和能力。

我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经说过一种方法:逼迫自己在每一次可以发言的时候至少举手表态一次,那么你就会更加专注听课,也会更努力地思考。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勇于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