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人品,才是好人品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芬森,晚年想培养一个接班人。

最后选中了一个叫哈里的年轻人,可担心他不能在枯燥的医学研究中坚守。

助理提出一个建议:找一个人假意高薪聘请哈里,看他会不会动心。

芬森却拒绝了这个建议。

他说: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别人,也永远别去考验人性。哈里出身于贫民窟,怎么会不对金钱有所渴望。如果一方面给他一个轻松的高薪工作,另一方面却希望他选择拒绝,这就要求他必须是个圣人。

最终,哈里顺利地继承了芬森的衣钵。

若干年后,哈里听说了当初的事,

老泪纵横地说:假如恩师当年采纳了那个建议,我肯定会掉入陷阱。因为当时我母亲患病在床需要医治,弟妹们也等着我供他们上学。真那样,我就没有现在的成就了。

动机只可理解,不可揣测。人品只可观察,不可试探。

别去考验人性,人性是庞杂的。

不能以道德的名义去怀疑别人的动机。

不要冒然地去评价别人。

简单的否定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

你只知道他的名字,却不知道他的故事。

你只是听闻他做了什么,却不知道他经历过什么。

真相,永远在路上。

人品不应该是我们看待事物的坐标系,要守脑如玉。

管宁与华歆在园中锄菜,见地上有黄金。

管宁视而不见,与瓦石无异,华歆则喜而抓之。

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村里有人结婚,吹吹打打的经过门前。

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则放下书,出门观看。

于是管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宁从华歆的行事风格,判定其人品不行。

诡异的是,日后华歆成为著名的廉吏,官至相国,乐善好施,家中无有百斤储粮。

而管宁只留下一些嘲讽名利的小故事,再没做下任何实事而名留青史。

对一个人来说,成为思维的精英,比成为道德的精英更重要。

世间有两样东西最不可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性。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人品是动态的,不能通过一时一事,一地一域而进行评价。

犯错不代表不会成长,青涩不代表不会成熟,开头并不预示着结局。

不妄谈人品,是给彼此留下足够大的纠错空间和成长空间。

不谈人品,是最大的道德。

可现在许多时候,人品俨然成了众多事物的通行证:

女孩谈对象,逛一趟街,考考人品。

领导用人,吃一顿酒席,瞧瞧人品。

新交朋友,约一场球,看看人品。

社会中充满着各种自己以为是的套路。

人们总是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希望的道德守则。

岂不知这也是一种无知、狂妄和暴力?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把德挂在嘴边的人,反而是无德。

将人品当成武器的人,自己的人品都很差。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谈人品,才是好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