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会讲故事的余漫。
在开说之前,有件事情需要重申并且特别说明一下,之前那位被炒成网红的上海流浪汉大叔沈巍自已站出来说了:
我虽然不是什么大师,倒也是个有故事的人。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和国学经典,喜欢书法、戏曲和交响乐,念过大学(不是复旦),有过一份在徐汇区审计局上班的体面工作。
但,这又能说明啥呢?只能说明,我的人生是个彻头彻尾的悲剧,我居然沦落到捡垃圾的地步。
所以,我之前写文章的时候,用了“据说他是复旦大学”毕业的这种说法是谣传,在这里澄清一下。关于他自已的发言,大家可以在此处
《一群流氓大师!》
查看。
好了,回归正题。
沈巍大叔的悲剧,用他自已的话说,其实是他父母造成的——父亲想我了,他终于想我了。他一见到我,就流泪不止,他内疚,自责,不停地打自己的耳光。他说对不起我,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干预,我原本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可能会成为一名画家,一位历史老师。
说白了,就是他的父母没有考虑过他的想法,直接粗暴、简单、果断的替他做了决定。这种替孩子做决定的行为,其实在很多家长身上都有发生过,只不过我们很可能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觉得这种事情不重要。
1、我觉得你饿了,所以你要吃饭
刚出生的婴儿,他不会用语言告诉我们他吃饱了,做为新手妈妈的我们很可能会对外求助:我的孩子出生19年了,他需要喝多少奶?多久喂一次最合适?也许有人会说,新手爸妈没经验,孩子才刚出生,会有这样的疑问很正常。是,没错,刚出生,他不会说,你怕他喝多了,撑坏肠胃;又怕他喝少了,营养不够,问了一下别人的意见,参考一下,没有问题。
但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永远不要以别人的为准。除了横向比较,千万不要忘记纵向横量一下自已孩子的食量。他不哭不闹,吃好睡好,身体也在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多喝一口、光喝一口奶真的不重要。
那只是你觉得他饿了,不是他真的饿了。但家长没有意识到,所以婴儿积食也成了小孩子的生病理由之一。
这是刚出生的时候,可是随着他慢慢长大,两三岁了,能说能表达了,你开始抱怨:人家的孩子吃饭吃得好好的,怎么我家这个要端着碗到处追,还不乐意吃呢?
其他的原因先不说,请问:在准备一日三餐前,你有询问过孩子想吃什么吗?或许,你要说他太小了,好多食物都不认识,根本说不出来。那么,你有每次给他吃饭的时候,向他介绍这些是什么东西,并且养成他品尝新食物的习惯吗?
我们的做法是:
(1)每一种新食材、新的做法,都会向他介绍,并且询问他的参考意见。
从添加辅食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在慢慢做准备了,即使他不会说,但他会食物的偏好很快就会显露出来。小时候偏蔬菜、水果,大了比较爱吃饭,但是蔬菜、水果也会主动要求。
(2)一日三餐前询问:鸡蛋、西兰花、虾、肉丸子,你想吃什么?
不是直接问,你今天想吃什么,而是划了一个范围,让他自已从中做选择。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家里的冰箱里没有准备,同时也养成他自已做主的习惯。因为是他自已决定的,到后面做好之后,拒绝吃的可能性也比较低。
慢慢的他也会知道,这是我自已做的决定,我需要自已承担后果,所以每一次做决定之前,都会先想好。
2、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我们经常会在网上看到各种段子,比如其中一种就叫做“有一种冷,是妈妈觉得你冷”。当然了,网友们是以开玩笑的角色去提这件事情,我们大家也不觉得这个事情有什么问题。
有的时候,回忆起小时候妈妈老觉得自已冷,老提醒自已加衣服,其实也是一种表达关心的方式,觉得温暖。
但实际上,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如何科学的给处于幼龄阶段的小孩子添减衣服是一门学问。一般来说:宝宝穿衣原则为比成人多1~2件即可。婴儿的皮下棕色脂肪少,体表面积相对大,末梢血液循环差,平时注意手部保暖。
我们一般都建议,随着孩子的长大,当他能够表达出自已的想法,渐渐可以询问他们的意见。可事实上,还是有许多家长或者爷爷、奶奶“我觉得你冷,所以你要多穿”,导致小孩子因此生病住院,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2016年11月17日 -
一所小学的个别班级还因此停课。据福州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介绍,这个月的急诊量比上月同期增加一倍,发烧的多是小学生,建议家长正确为孩子添减衣服……
除了一日三餐,在穿衣服,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我们家长都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已做主,而不是觉得他们还小,就直接替他们做决定。
觉得他们还小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其实是我们家长还没有学会放手,怕他们走弯路、怕他们吃苦头,却孰不知,这本来就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一个过程,是人生的必经阶段。
3、因为我不想让你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你要上各种培训班、补习班
虽然大家天天在嚷着减负减负,但在减的同时,又有一批孩子天天上各种培训班、才艺班、补习班,一周七天,从早到晚,全部围着“学习”转。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算过小孩子每天花在学习上面的时间?从早上几点上学,到下午几点放学,再加上补习班之类的、晚上做作业的时间,他每周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到底有多少?
或许,大家要说:这不是正常的吗?他的同班同学都这样,我们小区里都这样,或者他们学校都是这个样子……
那么我们再调过头看一件事情:1.95亿过劳中国人,离死亡只有一线之隔。这个主要讲的是成年人996工作制,意思是每天早上9点到岗,一直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
表示: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72小时,早已远超《劳动法》所规定的每天8小时、每周40小时的工作量,已然属于严重过劳范畴。
“过劳死”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大家听到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人工作太辛苦了,超出了身体极限,才会发生这种状况。
那么到底什么是过劳死呢?百科上是这样解释的:
指在非生理的劳动过程中,劳动者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蓄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说白了,就是人的身体像一根弹簧一样,劳累就是外力。当这个劳累的状态超过人体的极限,身体就根弹簧就会出现问题,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问题,比如大家所说的“过劳死”。
不只是工作会消耗人的体力,学习也会产生疲劳感,也在一个消耗身体的过程。个人觉得过劳死的“劳”绝对不只是简单的指工作、劳动而已,指的应该任何让人产生劳累、对身体的某种消耗,当消耗超过极限,那么这个人的身体就会出问题。
当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只想着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路线上时,不知道有没有认真考虑过——如果学习也是一份工作,那么我们就是压榨员工的冷血老板。孩子也会过劳死,不一定是身体的死亡,很有可能是精神上的残缺。
4、有一种决定,叫我是为了你好,我是过来人,所以你要听我的
大家一定听说过社会巨婴这个词吗?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或者去了解过这些社会巨婴产生的真正原因?或许大家觉得,我的孩子又不可能成为社会巨婴,这离我真的是太遥远了,我没事了解它干嘛?
百科里面是这样解释的:巨婴,网络流行语。指虽然已经成年,但心智仍然停留在幼儿阶段,极不成熟的人。
一提到这个词,大家可能想到的是2018年“高铁霸座”、“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大学毕业了,还赖在家里要几十岁的老父母养的这种事情。但事实上,这个词离我们的生活挺近的。
大家好好回忆一下自已身边的人,有没有三十多岁了,已经工作的成年人,一堆衣服不洗,全部拎家去让父母洗的?如果是跟父母一起住的,一到周末就睡到日上三竿,父母将饭送到被窝里去吃。除了上班,家里一切不管,都交给父母,一问三不知。
甚至就算是结婚生子了,直接把孩子扔给自已的老父老母,自已坐在那里玩手机,当低头族,依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
有的人甚至连结婚对象都是父母定的,他自已一点意见都没有。或许有的行为会让人觉得奇葩,但有多少人认真思考过,这些到底是怎么造成的呢?他是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人吗?
其实细细思量,从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看出很多蛛丝马迹。我们都知道孩子需要好好学习,考一个好的大学,以后才能够找一份好工作,可是对于孩子生活上的独立,精神上的独立有没有下过功夫呢?
工作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未来的收入;生活也是一种能力,决定了一个孩子的生活状态;精神上的独立,决定的则是这个孩子的人格是否完全、健全。
这些都需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加以引导,慢慢学习,直至成年时,宛如苍鹰一样离开父母的怀抱,天高任我游。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呢?我是这么做的:
(1)自已的事情自已做主。
当孩子开口会说话,想要表达的时候,引导他自已决定今天吃什么、穿什么、玩什么,给他一个学习自已做主、做选择的机会。
即使是一些他没办法决定的事情,也会尝试性地跟他讲清楚,征询他的意见和想法,在他还没有能力做决定之前,暂时先听我们大人的。如果他有别的想法,表示尊重。
(2)都说三岁看老,立规则要趁早。
即使是立规则,立的也是生活习惯方面的规则,与此同时,大人以身作则,做一个良好的带头作用。比如早睡早起、垃圾丢进垃圾筒里、东西要放回原来的位置等。
(3)说话算话。
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说话算话。尤其是大人要以身作侧,你做好了,才好要求孩子。比如说好只看一集动画片,那么他就只能看一集,看完后自已关掉。
(4)自已的事情自已做。
三岁的孩子自已穿衣服、吃饭、上厕所。大了就需要学习自已整理房间,拟定学习计划,规划自已的日常生活。
(5)鼓励孩子提要求,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要讲清楚原因,再拒绝。
每一个孩子都是贪玩的,不合时宜的提出一些要求,这也很正常。比如天黑了,他却想出去玩的时候,我会明确地告诉他——不是不可以出去玩,但现在天黑了。下次他可以要求白天的时候出去。
不要担心小孩子还小,可能还听不懂,表示我姐家三岁的豆宝,因为生病不能喝他最喜欢喝的酸奶,他提出要求的时候,我姐是这么说的:妈妈也想给你,可是你生病了,不能喝,怎么办?你还记不记得,上次你不舒服的时候,喝了是不是吐了?等宝宝好了,我们再喝好不好?以后宝宝要好好保护自已,不踢被子、不挑食、多吃蔬菜、多喝水,就可以健健康康的,想吃就可以吃了。
豆宝一脸遗憾:那好吧,等我好了再吃。
并且还自已说以后一定好好吃饭、睡觉不踢被子,让自已健健康康的,不生病了。同时我姐也跟他做了几个约定,有没有注意到?
比如,他晚上再踢被子,我姐就可以说:宝宝上次生病的时候,答应过妈妈,说以后不会踢了,这样就不会生病了。生病很难受,宝宝还记不记得?
比如,他不想吃青菜,我姐可以说:宝宝上次生病的时候,答应过妈妈要吃青菜的,要说话算话,而且吃了青菜,就不容易生病了,宝宝会长得高高的。
第一次可能解释会有点多,但第二次的时候,只需要提一句,表示下面的原因他自已就可以接出来,讲得比你还清楚。
(6)鼓励他表达自已的想法,即使是不合理的要求也不直接拒绝。
其实小孩子提自已的想法跟要求,大部分时候都是交叉的。比如他爸爸如果一直在玩手机,我家的宝宝会很不高兴,跑过去把他的手机拿掉:爸爸陪我玩。
有的时候,爸爸可能在通过手机工作,但他分辨不出来是在工作,还在玩手机。他爸爸赶紧承认错误,说他冷落了小家伙,问他可不可以玩躲猫猫,让小家伙藏起来。
这样他爸爸不仅转移了小家伙的注意力,也能够拖延时间,让家里其他人代替他去找小家伙,他处理完后再接手这个游戏。
(7)引导他该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已的想法,并学会延迟满足
有的时候,孩子很可能不是没有想法,不愿意说,而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说。所以在幼年龄段的小朋友,不管他表达方法的错与对都要鼓励,用“肯定”的态度告诉他,他这样做是对的。
然后再慢慢引导他,该用什么样的方法表达出来,不仅更能够表达得更清楚,也更容易达到他想要的效果。
比如才刚才走路的宝宝,可能说话还不太清楚。如果他需要你帮他拿什么东西,你可以鼓励他把你拉到东西面前,让你帮助。而不是说:“你到底要干什么?你说出来呀?”
鼓励他说是应该的,但他还太小,可能还不知道怎么说,一讲不清楚就有可能会哭。那么更直接的方式就是拉你过去,可能会更容易达到他的目的。当他的语言系统慢慢发展起来,吐词更多了,那么你就可以慢慢鼓励他用说的了。
当孩子表达出自已的想法,也不要每次都直接答应,偶尔也要制造一些“小难题”,让他自已动脑子解决一下。比如他告诉你:“妈妈,我想喝奶。”
你可以稍微为难一下:“可是现在没有热水,怎么办?我们能等一会儿,水烧热了再喝吗?”
再跟他解释,需要等一分钟,一分钟就好了。这样可以让他学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以及在等待期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它的发展是个体完成各种任务、 协调人际关系、 成功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
这个当然不是单纯的为了让孩子学会等待,也不是一味的压制他们的欲望,更不是让孩子“只经历风雨而不见彩虹”,而是让他们明白——适时的等待,能够获得更加长远的利益。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做家长的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替他们去扛了,去解决了,有的时候适时的让他们学会自已处理,教会他们这个处理的方法,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未来进入社会了,才能够形成一个更加独立的人格魅力。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否则有一天你会发现,当你想要让他自已独力,甚至是成为你的依靠是,你会发现他的回答是:我都无所谓,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到那时,,即使你再怎么失望后悔也是没有用的。因为,从小到大,包括什么时候上床睡觉、明天该穿什么衣服这种小事情,每一件事情都是你决定的,他已经听惯了你的话,你让他怎么自已决定?怎么独立?
手表长时间不用会坏这种事情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长时间不用也会生锈,不会工作这种事情,我们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