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力量》—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活动化学习

今天听了一节很有深度,很有新意的,来自于李爱梅名师工作室,下面我先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的设计。

一、解题

1、解释行走的力量,是一种公益活动,可以给人带来力量。

2、今天我们和五位古诗人一起走入大自然,获得力量。

二、读诗

1、自由、静心地朗读

此刻打出的幻灯片是“看清自己未来的样子”

幻灯片整个朗读中都出现,旨在提醒学生突破自己,超越自己。我觉得这个激励语特别棒,所以在这节课上我感受到的是孩子们积极的参与和自信的展示。

2、指名读诗。

每次学生读完之后,李老师都让学生评价。学生在初次朗读过程中出现的不正确的字音,都是被其他同学指出来的,比如说“夫、眦、拄”,老师只是做简要的点评。这一环节体现了朗读的主体性,学习互学的这种模式。

最后,老师小结:同学们的朗读不熟悉,没关系,我们继续学,相信到这节课结束,我们一定会读得很熟练的。

三、学习活动

今年八月,行动的力量活动组将招募你和五位诗人一起出游,邀请你参加以下活动。

学习活动一:破冰行动

行走之前,活动组要了解参与人员信息,请你为每位行者提供一份自我介绍。

你想成为哪位诗人介绍自己?

(小米悟课:我觉得这块难度有点大,因为学生对于作者的了解不多,如果课前有预习的话,或者课堂有资料,或者课前发资料,也许学生会说的很好。)

老师给学生做了一个例子。

助读资料一

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和你们同行。我叫陈子昂,是唐代文学家,朋友们都说我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可是有什么用呢?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军队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我担任参谋,随同出征。可没想到,武攸宜缺乏将略,第二年,我们就吃了败仗。情况非常紧急,我忧心如焚,屡次进言,建议武攸宜以万人做前驱以击敌人。可是,他不仅不采纳,反而把我降为军曹,做了军曹,我再也没有机会参与到作战计划中去了。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吗?我很想很想为国效力,可是老天不给我机会啊!

我只有登上幽州台,将一番愁绪寄于天地间……

学生齐读《登幽州台歌》。

提示:把自己当做陈子昂,教师范读,指导读,让学生反复读最后两句话,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读出豪迈质感,读出悲伤之感,读出凄凉之情。

每个学生选一个角色,和同桌相互介绍。

(小米悟课:这个环节让学生转客为主,在情境中学生帮助走进作者,走进当时的时代,走进诗歌创设的情境,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学生两人合作介绍的特别好,体现了学生高超的素养,同时他们也对于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了深入的了解。

学习诗歌的第一个方法,知人论世,走进作者。

学习活动二:与你同行

假如你是陈子昂,你想和谁一起行走?

(小米悟课:这一环节既是对文章内容咬文嚼字的赏析,也是对主题思想的一个初步概括,从学生的发言来看,学生也体现到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学习方法:比较阅读

选择地点

欣赏景物

设计对话

(小米悟课:这个环节设计很精妙,实现了情景教学的效果。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已经化身为陈子昂,化身龚自珍、陆游、王安石、杜甫,两人在一起,相互倾诉,相互交流,主要体现的是主题思想,但也有素养比较高的学生能够描摹当时的环境,去吸引别人。但是咬文嚼字体现不明显,如果老师有一个很好的示范的话,就是从环境的角度给学生做示范,学生也许会描述画面。)

学生笔记:比较阅读

学习活动三:分享金句

行走归来,活动组要求每位行者表达此行感悟,请你代言。

这个活动叫的学生超过了20人,参与度极高,学生在说感受其实就是对文章主题思想的一个把握,是经典句子的赏析。这个环节,学生感受说的很真切,我说出了哲理背后的思想,教师的点评也准确到位。最后,教师点拨这些句子都写出了人生哲理,诗歌不仅可以抒情,也可以写出对人生的感受。

(小米悟课:如果能点名,这是哲理诗,也许学生可以建构一个很好的知识框架)

学生笔记:积累金句

学习活动四:经典并不遥远

很多人以为古诗和我们相距甚远,

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老师有故事。

你有故事吗?

老师讲故事

我有一个闺密,她已经退休了,他很喜欢到乡下的村小去上课,一周上好几天,但是没有工资。这件事可以用哪句诗来概括呢?

学生脱口而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我儿子报了理科,又想换文科,他很迷茫,我就带他去爬山,等到我们历尽艰险,爬到山顶的时候,他会说什么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上个星期很忙,但我有一个工作要完成,于是我晚上就写出来,等到第二天,我觉得不好就全盘否定,第三天上午我灵感来了几十分钟就写好了,这件事情可以用哪一句诗来概括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你的身边有这样的故事吗?

学生讲故事,用诗句。

(小米悟课:这个环节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诗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是为了让学生记住那些翻译吗?是让学生为了赏析赏析吗?还是像李老师一样积累这些句子,把这些句子恰当地运用到生活中去。我想李老师是对的,“经典并不遥远”这种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发扬的。)

学生笔记:古为我用

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的学习就是一趟行走,行走中我们获得了哪些力量呢?学诗的方法,人生的启迪,希望你们把诗歌的能量,化为你的营养,获得一种力量,活出自己最好的样子!

(小米悟课:这个结尾照应了前文,进行了总结,对学生提出了寄语,可谓一举三得。体现了设计的严谨性,教师的智慧,诗歌就应该这样学习!)

这节课给我两个非常大的启示:诗歌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首先,诗歌教学的终极目的。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学以致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让我感受到

余映潮老师曾说,古诗文教学最注重的是积累和赏析。在以往的诗歌教学中,我更注重赏析环节,引导学生去寻找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画面,理解诗歌意境,咬文嚼字体会技法。

但是,这些赏析对学生的成长有什么用呢?仅仅是为了提高鉴赏能力吗?我相信赏析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果只注重赏析,还没有进入到诗歌教学的真正境界。因为赏析是为理解诗歌服务的,而理解的最终目的是运用。

这节课冲破了我的认知局限。语文学习最基本的目的是积累,最根本的目的在于运用,由积累到运用,中间需要赏析能力,就是评判好坏的能力,只有好的知识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积累,去运用。此刻,我也才真正体会到君师父所说的打通教法与活法,用语文滋养我们的、学生的生命。语文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为了更艺术的表达。

其次,是诗歌学习的方法。

两节45分钟的课要完成五首诗的学习,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李老师化难为易,通过四个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作者,走进诗歌,积累金句,运用经典,逐层推进,螺旋上升,完成了诗歌的学习活动。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少了咬文嚼字,赏析画面。但是诗歌的学习不一定每次都要咬文嚼字,王君老师的很多群诗教学也是让学生在众多的诗歌中摸爬滚打,了解大意。因此,我们选择一种教法,可能会获得一些内容,也许会错失一些东西,只是要看我们最想要什么,因为课堂本就是有缺憾的艺术。这节课学生能够理解、积累、运用这么多经典名句,收获真的就已经非常非常地丰富了。

其次,学生主体地位体现。

这节课效率极高,给学生的学习方法非常明显,课内有教师的指导,也有学法的指导,更有老师对学生主体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老师在这节课内就是一个高明的导演,学生扎扎实实,快快乐乐的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行走活动,教师在关键处提示、点拨,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让学生获得认知的高度。

其次是情境教学法的深入运用。说实话,我也在做一个群文阅读的设计,题目是“跟着课本去旅行”,但是我的设计只是让学生在旁观,没有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李老师这节课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让他们在“破冰行动”中成为伙伴,在“与你同行”中相互交流,在“分享金句”中获得力量感受,在生活中运用所学,感受经典并不遥远分享。正是这种亲自体验的情境,学生成为了陈子昂,成为了诗人,切身处地回到诗歌创作的现场,去感悟诗歌,体悟诗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从而与诗人产生共鸣。我想,这节课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学习的方法,无形之中,李老师教给了孩子角色代入法,而这一方法产生的同理心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行走的力量》—七下《古代诗歌五首》活动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