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门桥》的成功,不仅是情节上的感人,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给自己定了很久的计划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拖了好久,终于现在付诸行动,发现现在泪点太低,盘点几个感人情节。

《水门桥》中战士牺牲的场景中,哪个最催泪呢?

不少人想到的是梅生,他在作战时,眼睛被炮弹灼伤,在后期视力下降到看不清东西,他的战斗力已经是大打折扣,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本可以留在后勤部队休整待命,但他却还是选择与战友踏上战斗征程。

每一次战斗结束时,其他战士都在清点物资,唯独梅生在废墟中抱紧自己女儿的照片,哪怕最终只剩下半张照片,却也是他心灵的慰藉。梅生牺牲前,点燃了装甲车,嘴里咬着女儿的照片,直直冲向敌人,那一刻,他多想能活下去能教女儿数学。但此刻的他,为了下一代,只能如此。

再一个是伍千里,每一次战斗冲在前头的就是他,当知道敌人增援到达时,伍千里有机会可以选择撤退放弃任务,因为部队就剩几个人了,继续战斗炸桥能成功的概率太小了。但他还是坚决执行任务,策划第三次炸桥计划,当他滑入敌人的中间,伍千里的脸上没有恐惧,他已经做好了和敌人同归于尽的准备,只是可惜他不能带着自己的弟弟回家了。

第三个是余从戎,在第二次炸桥任务结束,电台被余从戎抱入怀中,可以说他此时肩负着与部队联系的使命。电台恢复功能后,余从戎独自走上山顶,想将情报送出。但还未发出去,敌军的飞机来袭,看着山底下的七连队友,余从戎放弃了生的希望,选择吸引敌军的燃烧弹。原本能活下来的余从戎,最终跑不过燃烧弹烧的速度,葬身火海中。

还有为炸桥被坦克碾压的平河,受伤后仍坚持指挥的营长谈子为,太多人了,前赴后继的死,但他们的死不是无意义的死。

火车站面前,志愿军连队报数,在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战士生命的消失。

“七连,应到一百五十七人,实到一人。”所有人的希望都压在伍万里的肩上。

“你有什么愿望,告诉我。”

“恢复七连建制。”

最后,伍万里带着二哥伍千里回家,犹如伍千里开头带着伍百里回家。这是一种希望的传承,也是一种信念的传递。

“百里是我哥,你也是我哥,七连的战士都是我哥……”

最后想说一声,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你可能感兴趣的:(《水门桥》的成功,不仅是情节上的感人,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