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

原创 查晓红 小学教学设计 2022-11-22 09:00 发表于山西

本文刊载于《小学教学设计》(语文)2022年第12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构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强调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的,并在真实的语言语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内容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大学习任务群呈现,蕴含学科育人的丰厚意蕴,成为语文育人的方向旨归。

遵循时代规律,聚焦素养立意,我们将语文教学的现实境脉与儿童生活的真实情境建立联系,探索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从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及实践样态三方面,探寻学科育人的理想路径,追求语文育人的新境界。

一、内涵特征

1.知识为本转向素养立意,实现语文育人目标

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结构化、综合化和生态化体现,是知识与能力在经历应用、融通过程后的积淀与升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独立而互联,内外贯通,螺旋上升,具有高站位和大视野的特质,强调以文化人的课程功能,必然召唤从被动接受的标准化学习转向儿童积极主动地学习,以实现语文育人的终极目标。文化自信,体现母语学习的德性养成特质,培养儿童对中华文化的亲近感、自豪感,向内生长,向下扎根,化为信念、化为行动。语言运用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强调语文学习的积极语用、学以致用、素养涵育。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审美的过程也是语言、思维发展的过程,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精神发展,强调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潜能激发,体现核心素养的综合性。

2.碎片化知识教学转向结构化单元教学,追求课程内容整合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既是语文课程本质的重要发现,也是语文课程结构的重要创新。大单元整体教学以核心素养为纲,围绕单元学习目标,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积极语言情境中实现素养提升。大单元设计中对教学内容的重组、调整,与学习任务群建构理念一脉相承,目的是促进儿童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学习。通过目标与内容,情境与任务,主题与活动,资源与工具之间紧密联系,使得语文学习不再是散点的知识分析、线性的技能训练,追求从碎片化的知识讲解转向结构化的大单元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中,走进丰富精彩的语文世界,感受中华母语的智慧优美。

3.从“坐而论道”式学习转向“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强调用语文“做事”

学习不是获取符号性知识,而是经由身体与环境的耦合、互动与建构的过程。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突出“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注重语文、儿童与生活之间的关联,强调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完成任务,既接近儿童生活又贴合文本情境的学习任务,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言语智慧,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语文去“做事”,真正从学习生活中建构经验,感受智慧满足带来的深层次快乐,促进语言、思维、审美与文化等素养提升。

4.从元素式知识点考查转向嵌入式过程评价,见证学生素养发展

立足语文核心素养视角,以单元为载体,以生活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以情境为主线,整合诸多元素,将评价嵌入学习全过程。单元测评创设与单元学习贯通的情境,将测评融入整个单元学习过程,进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方法、能力等综合评价,学生在真实任务驱动下参与测评,积极调动已有经验、观察思维、阅读理解、审美创造、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实现从元素式知识点考查转向嵌入式过程评价,见证学生素养发展。

二、关键要素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集合概念,由若干单元构成,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版课标”强调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因此,单元主题、真实情境、典型任务、单元作业成为语文“新课堂”的关键要素。

1.提炼统领性的单元主题。陆志平先生指出:“以核心素养为纲来设计大单元,关键在于提炼一个合适的大主题,通过提炼合适的主题统领整个单元。”主题是单元之“魂”,在单元里起到统领作用,使得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整合,以达成“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神话故事组织单元,所选作品都是中外神话故事中的经典,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重教育价值。传统的单篇教学是一篇一篇地教,学学生字,读读课文,讲讲故事。现在,我们以“我是神话传讲人”为主题,“传讲”一词,将人文主题融入语文要素,“人文”化为语文的“血肉”,贯通单元学习全过程,成为单元的“主旋律”,指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重教育价值的融合,促使学生立于语文学习的中央。

2.创设真实性的单元情境。通过创设“日常生活、文学文化体验和跨学科学习”情境,帮助学生经历丰富而完整的具身学习体验,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深度学习、创造性学习。文本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情境往往是有距离的,这种距离感、陌生感常常会让学生的学习出现困难。通过创设贯穿整个单元学习的大情境,与学生真实生活建立关联,为学生“提供支架”,帮助学生将文本经验与原有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深度加工,学生学到的是“血肉丰满”的语文。统编教材中的单元可以大体对应某个任务群,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领你串串门”为主题,统领“逛逛老玩具大院”“探秘宇宙生命馆”“游览故宫博物院”三个子任务,可以对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体现“实用性”特点。任务一“逛逛老玩具大院”学生走进民俗博物馆、农家大院寻访老玩具,带着对老玩具的初步认知和丰富情感,开启《竹节人》的学习。教师创设“教一年级小朋友玩转竹节人”这一真实的情境任务,驱动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实践活动中“制作竹节人”“玩转竹节人”“分享玩竹节人的快乐”。“我来教你玩玩具”“玩转竹节人”“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宇宙生命知识竞赛”“我带家人游故宫”“做个小小讲解员”等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从学生需要出发,以交际为目的,激活学生的言语智慧,促使学生成为创造性的学习者。文本内容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支架,传统的文本学习变为富有情趣的交际活动,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致盎然,语文学习在真实而有意义的交际语境中悄然发生。当儿童成为学习主体,语文学习就能实现由有意思的活动走向有意义的建构。如今,《领你串串门》任务单元案例在“新教学”实验区内外50多所学校推广,几万名小学生积极实践,成为语文“大单元学习”的经典案例。

3.设计有价值的典型任务。王云峰教授说,语文任务的设计就是要给学生找事儿干,找用语言干的事儿,找有意义、有价值、有助于学生成长的事儿。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在相互关联、不断进阶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我是神话传讲人”为主题,整合三个任务八个活动进行学习,可以对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一个任务“神话故事知多少”,在课外阅读与实践采风中初步感受神奇的想象,增强对神话的阅读兴趣,为“神话传讲”提供丰富素材。第二个任务“展开想象话神奇”,安排了“开天辟地有始祖”“惊天动地大英雄”“中外神话大串讲”三个活动。四篇课文分两类进行教学:先学习创世神话《女娲补天》《开天辟地》,之后学习英雄神话《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第三个任务“穿越古今的奇遇”,先绘制我喜欢的神话人物图谱,再展开想象、创编故事,最后开展神话故事巡演活动。

从单篇走向单元,由零散走向整体,从教学单位走向课程单位,设计内容与学习行为相结合,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中内化语言、习得语言、深化理解,在文本情境、生活情境、学习情境的贯通中,激活生活的经验与情感,还有神奇的想象,在有趣味、有挑战性的任务中遨游广阔的神话世界。

4.设计一体化的单元作业。大单元教学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传统的读写默背作业形式已不能满足学习的成长需要,需要系统思考作业与单元目标、情境任务、学习活动的结构关联,需要关注各课时作业之间横向与纵向的关联性。设置有梯度的一体化单元作业,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内容,提升作业纵向的递进性,保证教学评一致,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目标。“领你串串门”单元,通过寻访老玩具、制作竹节人、写制作说明书、“玩转竹节人”体验作文、探秘引导讲解、设计宇宙生命知识竞赛宣传海报、命制竞赛题目、设计家庭版故宫参观路线图、练习做讲解等实践性、探究类作业,创造性转化作业设计理念,促使学生经历丰富而完整的学习体验,深化学生对关键任务的理解、运用与迁移,实现自觉运用语言、发展思维、表现审美、理解文化等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活动作业设计

我来教你玩玩具作业1:老玩具寻访记

寻访身边长辈,了解老玩具名称与玩法,用文字和图片记录采访过程,也可以录制采访视频,如果感兴趣,还可以买来老玩具玩一玩。

作业2:我会制作竹节人

你想制作基础款竹节人,还是想制作豪华款竹节人?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尝试制作竹节人,并写一份“竹节人制作说明书”。

玩起来,真快乐作业3:玩起来真快乐

玩玩具是最快乐的,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一定会让你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你能仿照《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里的片段,尝试运用人物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自己玩竹节人玩入迷的样子和快乐的感受生动具体地说一说、写一写吗?

找寻神秘星球的生命印记作业4:我是探秘引导员

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其他星球是否有生命存在?请你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把提纲和关键词写在卡片上,再根据卡片提示练习讲解吧,把讲解视频分享到班级群里。

宇宙生命知识竞赛作业5:我是小小设计师

我们准备策划“宇宙生命知识竞赛”,请你参照以下宣传海报,也来尝试设计一张“宇宙生命知识竞赛”的宣传海报吧!

作业6:我是命题小行家

策划“宇宙生命知识竞赛”还需要准备竞赛题目呢,你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按照题型要求进行命题;如果你想挑战自己,还可以广泛查阅资料,把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内容,设计成考题。相信你的题目一定能入选竞赛题库哦!

我带家人游故宫作业7:我能当好小导游

如果让你带家人游故宫,你非常有必要为全家人做“旅游攻略”呢!你先结合自己家的情况,如:去多久,哪些人去,重点想要游览哪些景点……可以根据课前查找到的资料(如:故宫博物院官网、故宫游览手册、马蜂窝旅游APP等),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家庭版故宫参观路线图”吧!

做个小小讲解员作业8:我是小小讲解员

故宫还有哪些景点值得一看呢?按照课堂上讲解“太和殿”的顺序(位置——样貌——作用——故事传说)再试着梳理一段讲解词吧!可以使用ipad或手机,借助“数字故宫”小程序,点开景点及相关文字、图片等介绍,相信你的讲解一定是内容丰富、层次清晰的!

(单元作业设计样例由孙娟老师提供)

三、实践样态

课程内容的变化引发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呼唤育人方式的改变,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关键性支持,努力将任务群理念“转化”到日常教学中,促进课堂教学转型,追求课改理念与日常教学之间的贯通。

1.素养型的学习目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致敬鲁迅先生”为主题。“致敬”,指向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及多重教育价值的融合,促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围读会”学习情境,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进行整合教学,确立了素养型的学习目标:

第一,能联系本单元已有的学习,自主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两篇课文,思考并回答鲁迅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能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课文相关段落,分享阅读感受,表达自己对鲁迅致敬的情感;

第三,围绕“他是这样的一个人”开展小组、全班交流,丰富对鲁迅的认识,体会并学习鲁迅忧国忧民、关心民众疾苦、敢于斗争等高尚的精神品质。

素养型的学习目标基于学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三维叙写原则,与单元主题、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精神成长等方面建立紧密的关联,学生需要整体回顾单元内容,将单元主题、情境任务与学生生活勾连起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致敬鲁迅先生,体会鲁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实现结构化表达。

2.情境化的学习任务:这节课对应学习目标有三个学习任务,第一个任务是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通过小组讨论,形成对鲁迅先生的初步认知,梳理围读的表达方式。第二个任务是运用围读会的方式,小组展示汇报,用朗读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第三个任务是根据围读要求,综合运用所积累的阅读资料,相互评价补充,交流对鲁迅的认识。课堂上,学生全情投入地朗读、积极主动地展示,充满敬意地言说,全力以赴地“做事”,在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追求,表达对先生的敬意,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与精神成长。

3.整合化活动:教师依据目标和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单,请组长带领组员从材料选择、致敬理由、表达方式三方面做好围读准备,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小组汇报。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投入到围读会活动之中,或选择一篇课文理解片段词句,或在通读两篇课文基础上进行关联性理解,并融入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围绕关键语句向先生致敬,还关联已读材料阐述,在积极的互动中有创意地表达。课堂气氛活泼而不失庄重,学生思维活跃,金句频出:

“鲁迅先生和弟弟一起救治黄包车夫,并塞给他一些钱,将黄包车夫的脚包扎好后,还叮嘱他要注意休息,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生十分关心底层人民。”

“从‘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这一句可以看出,情愿做野草的人就是鲁迅。野草是毫不畏惧的,生命力顽强,这里赞美了情愿做野草的人,这是一种敢于斗争的精神。我还联想到鲁迅的《野草》: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直至于死亡而腐朽。此时的鲁迅一个人孤军奋战,可他没有放弃最初的理想,坚持与黑暗势力作斗争。就像鲁迅说的,敌人是不足惧的。”

学生们以少年的心向先生表达敬意,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整合化学习活动中被先生的精神深深感染。

嵌入式的过程评价:评价是课程和教学实施的航向标,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在真实情境的任务学习中,学生的表现是复杂的,完成任务的过程和结果也不是唯一的,这就需要从不同维度设计与目标、内容相匹配的评价量表,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素养达成。在“他永远活着”围读会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从“致敬内容、致敬理由和致敬方式”三个维度设计评价量表,学生可以参照自评、小组互评,给出星级评价,让评价融入课程内容,让学习有据可“察”。

课后,笔者采用随机访谈的方式引发学生反思,学生们认为围读会形式,不死板,气氛好,能激发学习兴趣。有学生感受到这节课是自由的,如果发言时出错,随时都可以由同学来点评。还有学生希望成为自己成为像鲁迅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并认为读鲁迅的文章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从课后访谈中,我们不仅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对围读会这种形式的认可与喜爱,更是感受到学生在反省式思维与生成性表达中,不断与新旧知识建立关联,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课程内容已化为丰富的养料,文化自信的种子悄然扎根,生命的境界得以跃迁。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旨归,基于儿童学习逻辑、语文学科逻辑和真实生活逻辑的内在关联,紧扣大主题统领、大情境贯穿、大任务驱动、大单元作业四个关键,在目标、任务、活动、评价等方面有了突破,让我们看到了课堂、学生、教师的改变,实现“儿童的语文”教学思想的传承发展与实践创新,彰显语文学科育人的价值与追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22(04)

2.陆志平: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J】.语文学习,2018(03).

3.杨九俊:中国教育报.2022(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读丨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新课堂:内涵特征、关键要素和实践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