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真理”

人的一生,哪一秒是开始,哪一秒是结束?

对于有着创造无限可能的孤勇者来讲,永远是一个难以言清的话题。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意在把“客观真理”尊为人人信奉的最高行为标准。

这句话曾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

然而历经千年,斑驳岁月,苍穹之下仍是一副血肉之躯,我却悟到一个截然相反的哲理——当一个人倾其毕生只能亲近“真理”,难道还有比这样更愚蠢,更可悲的事情吗?

一个人倘若真的如戏剧脸谱一样活着,枉顾情理,泯灭世故,那么他的世界犹如是在经历了毁灭以后剩下的断壁颓垣。

《走向共和》里有一个精彩桥段,李鸿章看着“清流党”参他“任人唯亲”的折子,终于忍无可忍,破口大骂:“我他妈不任人唯‘亲’,难道任人唯‘疏’?”

这句粗鲁中透着反向哲理的话语,犹如醍醐灌顶一般,让我心为之一震。对啊,知人用人,不任用知根知底,有好感,有交集的“熟人”,难道偏偏要用不知根底,仅凭三言两笔,大事小情自命清高,处处“唱反调”“打对台”的“生人”吗?

我初中英语老师的先生,刘叔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我至今未曾遗忘:

粮站上班,一天办公室主任不在,下乡去了。时征粮事毕,农忙已过。办公室里工作人员确实每天闲暇无事,于是趁着主任不在之际,大家悄悄拿出了麻将,开始自我消遣。

打着打着,进入了状态,都已经忘了这是在办公室。正当在大家忘乎所以的时候,突然门外一声咳嗽,刘叔等人登时惊慌失措,原来主任已经伫立在门口多时了。

原本大家都以为自己今天“玩儿完了”,麻将骰子一把抓,越想迅速收好越是手忙脚乱,麻将散了一地,过了好一阵子才把最后一块麻将藏好。这个时候,仅仅咫尺之间,一步之遥的主任,愣是站在门口没进来。一直听到办公室里一声不响,恢复常态,才徐步前进,微笑着向大家示意,像什么都没有看见,什么都没有听到,俨然一副宽厚长者的模样……

刘叔说,自那以后,办公室的同志们对这位主任是打心眼的里服气,无聊叫着做什么大家都争着抢着去干,后来主任的工作自然越来越好展开,节节攀升,最后一生荣耀,光荣退休。

细细品读这个故事,其实不难发现,主任的成功之道,并非在是非曲直面前装聋作哑,一个耳聋目塞之人,也不可能真正获得下级的尊重和上级的重用。他成功的要诀在——宽,在——厚;在——仁;在——智。

宽:把“人之常情”和“大是大非”有机区别开来,对没有影响原则方向,没有造成影响后果的小问题抛诸脑后,夯实群众基础。

厚:掌握他人“把柄”而不露声色,更不以此为念,不做出任何点评告诫,以沉默的处事方式宽慰“过错方”,营造慈厚人设。

仁:以常态展开工作,淡化小问题,掩藏小纰漏,以包容的心态展现自身超凡的人格魅力,彰显出自己特有的处世哲学。

智:日常工作中,善于对下属员工提出要求,利用敬畏心理产生良好效益,尽可能实现互利双赢,将“是非”和“恩惠”平衡,公私分明的形象油然而生。

《走向共和》里,李鸿章为了整顿北洋水师,诛杀昔日救命恩人方伯谦,就体现了他高超的“掌兵”艺术,广大智慧。充分展现了大人物在大是大非和小恩小惠上的绝对冷静,就连杀人也要杀得声情并茂,杀得大义凛然,让被杀之人都觉得自己该杀不可,让身旁从轻处罚,罪不至死的人感恩戴德,戴罪立功。此等杀一儆百,以儆效尤之智,可谓杀人诛心,一以并之,着实妙不可言。

人与人之相处,也许无一不始于优点、长处。但人与人能相处到最后,却又无一不在于包容、忍受。所以无论何种情感,能够走到终点,必不是对方有多少闪光点吸引你到老,而是对方有多少缺点、疏漏,你骂过、怨过、恨过,甚至打过,到头来还是忍不住扶上一把,终不舍离开。

所谓强大——不是你能够持续拥有多少优点、智慧,而是你在成长过程中能有多少气度和胸襟忍受愚蠢和无知!

这就是最实用的现实主义哲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愚蠢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