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世界(五)——组织和产业

一、介绍

    2019年2月28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 MWC)在巴塞罗那(西班牙)拉下帷幕。这个展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展会,华为,高通,苹果等各大企业均有参加。

    笔者不禁联想起以前听说过的诸如国际电联(ITU),IEEE等组织,出于好奇,试图搞清楚这些组织与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于是便有此文。

    各组织之间大部分都互相包含,关系错综复杂。例如WIFI联盟是由IEEE协会中802.11部门演变而来。中国,日本,欧洲等区域性标准化组织是国际性标准化组织3GPP的成员等,而各个企业比如华为中兴等,既要遵守当地区域组织的规定,又是3GPP联盟中的一员,有提交关键技术解决方案的权力。而这些组织内的人员,可能是企业内部的员工,也可能在学术界(譬如某大学)担任教职,抑或是某学术期刊的编辑等。

    本文拟从组织和企业两个角度,阐述当今无线通信标准的产生过程,并尝试缕清学术界和工业界之间的联系(写这个可真累啊……)。

二、组织

2.1 国际电联ITU

    国际电联(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是通信行业的总老大。它历史久远,成立于1865年,二战之后成为了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但是法律上并不隶属于联合国,宛如摄政王一样的存在。无线电联发布了历代通信(2G,3G,4G)标准的发布,以及无线电频谱的划分。

    ITU的远景十分远大美好: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参与全球信息经济和社会,并且从中受益。国际电联主要可以分为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和电信发展部门(ITU-D)。

     电信标准化部门负责电信技术规范的制定与发表。它发布的-T标准(又称建议书)基本是想要融入世界的设备供应商必须遵守的准则。除了无线电业务,ITU-T还涉足光通信,有线业务的协议制定。

    无线电通信部门负责无线电的频谱划分以及卫星业务等。其发布的《无线电规则》会定期更新修订,是频谱划分的重要依据。

     电信发展部门更像是一个公益部门,四处筹措人力财力,以推动世界各地区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的发展进程。

2.2 3GPP与3PGG2

    在3G时代,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技术叫做CDMA。高通公司拥有CDMA的大量关键技术专利,于是靠高昂的CDMA专利费赚了一大笔。但是由于专利费实在是太贵了,很多设备厂商的利润大部门都贡献给高通了。到了4G时代,以GSM(2G时代的通信技术,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为主的厂家成立了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摆脱高通的阴影。高通不服了,就针锋相对的成立了3GPP2组织,来抗衡3GPP。

    吃过高通的苦头的设备生产商,手机上,哪敢再上高通的贼船,纷纷做了高通的叛徒,走上了3GPP的道路。从此,高通主导的3GPP2凉了,而3GPP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移动通信行业的标准化机构和行业协会。3GPP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深远影响,拥有广泛的合作成员。

    也正是因为此,各个公司意识到了专利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大公司纷纷向研发投入巨资,因为一旦有了有了国际认可的专利,那么别人会给自己钱;否则,是自己给别人钱。

    目前3GPP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移动通信标准化制定组织。欧洲,中国,韩国,北美,印度的区域性标准化组织均是3GPP的成员。3GPP的成员(包括诸如华为,高通等各大设备提供商)会对关键技术提交解决方案,具体有一系列详细操作规则。4G通信的标准由3GPP制定,不出意外的话,即将到来的5G标准也将由3GPP制定。3GPP制定完标准后,需要向国际电联汇报,从而得到国际电联的认可。

2.3 IEEE与Wifi联盟

    基本上学工科的学生都知道有IEEE这个组织,它会议无数,transaction无数,无论是好论文还是水论文,都有一席之地。而IEEE Fellow这个称号,基本等同于业界大牛,也是无数学子想抱的大腿。

    无线通信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基于基站的蜂窝系统,二是基于无线路由器的无线局域网。前者的协议由3GPP制定,人们口口相传的2G,3G,4G以及将来的5G,都是蜂窝系统的技术(顾名思义,一个个的基站就像是蜂窝一样)。后者的无线局域网(也就是WiFi),主要采用的就是IEEE 802.11协议。

    在802.11b刚刚推出时,由于各个厂商设备的兼容性问题(就是你的设备连不到我的),Intersil、3Com、诺基亚、Aironet 、Symbol和朗讯6家公司组成了无线以太网路相容性联盟(Wireless Ethernet Compatibility Alliance,缩写为WECA)。后来该联盟改名成Wifi联盟(可能是为了好听吧……)。

三、企业

    下图是全球主要通信设备商,运营商和其他通信相关业务提供商的总部位置分布图。通常总部代表了一个公司的“国籍”。可以发现,大部分的厂商,都位于北美,欧洲和东亚地区。

    下图展示了通信行业从古至今的主要大事记载,并且对1G,2G,直至今天的4G,5G作了一个粗略的划分。可以看到,目前大多数的通信公司,都在很久之前成立,据查,在通信行业未兴起之间,从事其他诸如灯泡,有线电话甚至倒买木材等生意。

    其中不少事件耐人寻味,例如2007年美国强推WiMAX作为第四个3G国际电信标准,而3G标准早在2000年就已经定下。但是3年之后英特尔就草草决定解散WiMAX部门,标志着WiMAX布局的崩塌,这个事件影响甚远,波及了全球大半通信产业。

    由于涉及通信行业的企业众多,光是中国大陆,大大小小的企业就不胜枚举。下文将以地区为单位,大致描述各地区通信企业的基本面貌。

3.1 亚洲地区

    中国的通信行业起步较晚,2G,3G,4G时代均落后于国际最高水准,但是在4G时代已经大致赶上。同时,得益于人口红利,一部分本土企业,设备制造商诸如华为,中兴等,电信运营商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电信现在好像不是这么蓬勃了……)等,均获得了蓬勃的发展。

    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另外一部分手机厂商,诸如OPPO,小米等,成为了通信产业第二批次的受益者。

    中国政府和企业也在不断努力推出自己的通信标准,例如在2004年左右努力推行的WAPI规范,但是在国际上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强力抵制。目前,在无线局域网领域,依旧是Wifi联盟的天下。

    另外,作为韩国的老牌跨国科技企业三星,以及日本数码产业巨头索尼,在通信行业中表现均可圈可点,在手机行业也表现不俗。

    相比之下,日韩企业的业务种类繁多,通信产业仅仅是企业业务的一部分(例如索尼还是世界游戏业三大巨头之一);而中国企业,虽然多数近年来正追求业务的多样化,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发力,但是各自的主营业务依然相对单一。

3.2 北美地区

    美国较好的创业环境培育出了大量优秀企业。诸如一系列明星互联网公司谷歌,脸书,微软等。在通信领域的著名公司有芯片商英特尔,高通,以及设备商思科,苹果等。在无线通信领域涉足之广,研究之深,从产业上游到下游的控制,别的国家可能无出其右。

    然而近几年来随着亚洲和欧洲市场逐渐回暖,华为、中兴等新兴通信企业蚕食国际市场,而高通因为3G时代的恶行失去了4G时代通信标准的话语权(尽管它在5G上下了血本打算重新夺回),美国逐渐感到危机。

    至于加拿大,北电破产之后,它好像已经放弃治疗了……

3.3 欧洲地区

    欧洲地区有大量老牌百年企业,这些企业,可能原本在做一些和通信,手机产业等毫无相关的业务,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在通信行业深耕,并取得一系列结果。比如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阿尔卡特,芬兰的诺基亚,瑞典的爱立信等。

四、学术界

4.1 学术界特点

    学术界不追求成熟的商品(例如无线通信设备,通信协议),而更热衷于研究目前尚不成熟同时看似有很大潜力的技术。这些技术一旦获得认可,被投入量产,将会有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从这个角度讲,学术界是生产的排头兵:每当一个新概念提出,总是科研人员冲在第一线,在各大期刊上发表自己相关的研究成果以求影响力。

    学术界以论文专利为导向,这些既科研人员的考核标准,高水平论文也是学者骄傲的资本。博士研究生通常会绞尽脑汁让自己的论文可以发表在自己学科的顶级期刊或者顶级会议上。

    从生产角度来看,学术界生产效率并不高(可能是由于学术界对市场变化不敏感所致,很多教授偏爱在自己领域中不出来,尽管该领域可能过时),且大多数需要企业(企业项目基金,校友捐款)直接或间接(政府从企业收税,以国家科研基金的方式)的方式反哺。大多数论文(包括顶级期刊顶级会议论文)的结果无法在工业界得到量产。

    从某些角度来讲,社会将一部分社会资源投入企业,有点类似风险投资,大部分的投资都会失败,但是一旦有投资成功,将会有巨大的生产效益。

4.2 与工业界联系

    科研机构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人才,这些人才被输送至企业,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了活力;另一方面企业也通过校友捐赠,科研基金等方式为学术圈提供资金,供学术机构正常运行。

    学者的纯粹收入在每一个国家/地区都不高,据笔者了解,包括香港,美国,新加坡,中国大陆等地,博士研究生的每月生活补贴均在当地平均收入之下,而教授收入则在部分地区相对较高(例如香港地区,教授年收入可轻松达百万),部分地区则相对较低(中国大陆高校教授收入稳定,处于社会中游,财力雄厚者通常都有自己的副业)。

    近年来,随着各类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对高技能的人才需求越发旺盛。学术界与工业界的分界线正变得模糊,企业在招聘研发人员时,经常要求人员有相关领域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而这些东西以往是学术界才有的考核指标。而越来越多的高校教授已经不再将精力全部花在研究上,而选择自己创办公司或者承接企业的项目。总而言之,产、学、研三者似乎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交叉。

五、总结

    本文对无线通信所涉及的各个组织和企业做了大致的介绍,同时对无线产业中的学术界和工业界,乃至双方的区别和联系作了较详细的阐述。

    写这种要查好多资料的推送,还真的费劲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无线世界(五)——组织和产业)